城市事企與農村養老金差距大嗎?每月能領多少?

城鎮的養老保險是由個人和工作單位共同承擔的,退休之後可以領到幾千元,農村的養老保險,是由集體和政府共同繳納的,不繳納養老保險的的村民也會有每月幾十元的基礎養老金。

城市事企與農村養老金差距大嗎?每月能領多少?

關於農村養老保險,是要求戶口在農村的村民每年繳納一部分錢,從100元至2000元,每一百元一個檔,根據檔級的不同,集體和政府都會有三十元的補貼,如果村民繳納十五年,六十歲之後就可以領取養老金。

城市事企與農村養老金差距大嗎?每月能領多少?

關於養老保險的重要性,對於城鎮的人來說,是比較認同的,但是在農村的認同程度就不是很高了。但是隨著經濟的發達,尤其是人老了之後必然會有疾病,養老壓力會越來越大,這時候才有很多人意識到養老保險的重要性。

城市事企與農村養老金差距大嗎?每月能領多少?

以遼寧和山東為例,頒佈了滿六十歲養老保險可以一次性補齊的政策,補繳的越多,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如果次性補繳9萬元的養老保險,那麼一個月可以領到1200元養老金。

但是這還是與事企單位的養老保險差別太大。

閱讀理解技巧——把握材料的內在邏輯

事業單位的申論考試,很多考生會發現我們還會遇到大篇幅的材料,在諸多文字信息中,我們需要通過審題讀材料,進行標記性閱讀從而提取有效信息,但是總會有一些要點關鍵詞會無意識丟掉、表述錯誤,或所提煉要點精準性不夠,最終導致丟分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一種比較好的破解方法就是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注重把握材料的內在邏輯邏輯關係。

對於大篇幅的材料,會出現諸多複雜的信息,想要排除干擾信息,保證所提取的要點的精準性,重點需要明確要點的闡述路徑和闡述方式,以及要點出現的關鍵位置。一般來說,事業單位的申論材料會圍繞著一個核心主題話題進行闡述,通過這個核心主題話題進行框架的樹立,在進行填血加肉,而中心主題話題的框架即為材料的內在邏輯關係,這些邏輯包括著總分、並列、轉折、遞進、因果關係。正是由於這些邏輯的框架的串並,才將這些語言文字得以聯結,使得文段意思得以表達,形成現在的篇幅材料,而我們的要點就要依託這些邏輯關係進行梳理,確定位置,通過關鍵詞閱讀等方式進行提取。

一、總分關係一般標誌要點的層級。同時,除了具體要點內部書寫之外,整道題目的所有要點間關係尋找也與它有關,比如若是再有其他要點,就需要判斷是與A並列,還是與A1或A2並列,這樣就能以此來確定自己所找到的要點是否要進行書寫,以及要具體寫哪些內容與關鍵性信息。

二、並列、遞進關係一般前為要點後必是,反之亦然。針對作答對象,若是並列關係、遞進關係通過閱讀明確其中之一是要點,與之並列、遞進的其他內容亦必然是要點,做並列書寫;但如果明確其中之一必然不是要點,與之並列、遞進的其他內容也一定不是要點,可用作排除干擾信息,不做書寫。另若是遞進關係之下的要點,在進行大要點表述的過程中,這些小關鍵詞要按照遞進的順序來進行。

三、轉折關係之下的要點,轉折詞後面是命題人表達的重點,根據所給定字數來判斷具體書寫內容,但轉折前的內容也不可忽略。

四、因果關係之下的要點,要去仔細審題,深刻剖析題目要求,明確內容要點是寫因還是寫果或是全部都要,進行準確把握進行關鍵詞書寫。

通過審題,明確方向,回到材料中找點,準確梳理要點間的邏輯關係,結合著對於材料內容的把握,盡心關鍵詞書寫,能夠找到題目設問中所要求找尋的答案,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整理答案,準確作答。

1.將數字1、2、3、4、5、6填入標號為1、2、3、4、5、6的6個方格,已知有三個數對應的格子序號和本身不相同,問共有多少種情況?

A.20 B.32 C.40 D.42

2.某領導要把20項相同任務分配給三個下屬,每個下屬至少分得三項任務,則共有( )種不同的分配方式。

A.28 B.36 C.54 D.78

3.將20個相同的小球放入編號分別為1,2,3,4的四個盒子中,要求每個盒子中的球數不少於它的編號數,則共有多少种放法?

A.340 B.286 C.446 D.364

4.10個相同的玩具分給4個小朋友,任意分,分完為止,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

A.84 B.286 C.364 D.512

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C。先從6個數中選出三個序號和本身不相同的數有C(3,6)種;再將這三個數進行錯位重排有2種情況。根據乘法原理可得滿足條件的共有C(3,6)×2=40種。

2.【答案】D。每個下屬先分兩項任務,那剩餘任務為20-3×2=14項。利用插空法,14項任務形成13個空,故分配方式有C(2,13)=78種。

3.【答案】B。先選出6個球,分別在1-4號盒子裡放0,1,2,3個球,則將本題轉化為“將14個相同的小球分為4堆,每堆至少一個”,運用隔板法,即為C(3,13)=286。

4.【答案】B。此題可以轉換為先從4個小朋友中的每個人借一個相同的玩具,玩具數是10+4=14個,再分配時需要把借的4個玩具還回去,保證每個小朋友至少分1個,根據隔板模型本題轉化為“將14個相同的玩具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至少一個”,即為C(3,13)=286,選擇B。

工程問題一直是行測考試中數量關係部分的一個重要考點,而其中的交替合作類型題目更是高頻考點之一。但是最近幾年的考試當中,出現了具有負效率的交替合作問題,相對於單人工程問題難度不大,合作問題可與特值法結合,而交替合作問題對於考生而言十分陌生,碰到這種類型,往往感覺無從入手,中公教育老師就關於交替合作和廣大考生交流下。

交替合作問題:交替合作問題與合作問題有很大的區別體現在“交替”兩個字,合作效率為各部分效率的加和;交替合作,也叫輪流工作,顧名思義即是每個人按照一定的順序輪流進行工作。

解決交替合作問題關鍵:

(1)由已知條件,確定三個基本數據:週期內任務量,週期峰值,週期數;

(2)預留週期峰值,求出整週期數;任務餘量的具體處理;

(3)根據題目問法,計算出所求量的具體值。

例:現有一口深20米的井,有一隻青蛙坐落於井底,青蛙每次跳的高度為5米,由於井壁比較光滑,青蛙每跳5米下滑3米,這隻青蛙跳幾次能跳出此井?

觀察題型特徵:向上跳和下滑為方向相反,每次向上跳5米為單位量,下滑3米,重複反覆的跳最終跳出井即是循環完成總任務,故有方向相反的單位量,循環完成總任務,這麼研究青蛙向上跳5米,接下來下滑3米,這個過程看作一個週期即週期為1次,在這個週期內總共向上跳了2米(即為週期內任務量),同時向上跳的最大高度為5米(即為週期峰值)。由於青蛙最後一定是在向上跳時跳出井的,同時為了更快的跳出,為了保證最後無論剩餘多少都能保證一次跳出,所以預留最大高度5米。

即8次,8個整週期後剩餘的高度為20-2*8=4米,再需要1次,所以總共需要9次即可。

例1、有一個水池,裝有甲、乙、丙三根水管,其中甲、乙為進水管,丙為出水管。單開甲管需15 小時注滿空水池,單開乙管需10 小時注滿空水池,單開丙池需9 小時把滿池的水放完,現按甲、乙、丙的順序輪流開,每次1 小時,問幾小時才能注滿空水池?

A.47 B.38 C.50 D.46

【答案】 B

【解析】典型的關於交替合作的問題,題目體現出已知工作總量一定和兩人工作時間,可以設特值,假設總的工作量為90,則甲的工作效率為6,乙的工作效率為9,丙的工作效率為-10,所以1個週期持續的時間為3天,一個週期可以完成總的工作量為6+9-10=5,此時預留週期峰值,即最大效率6+9=15,所以(90-15)÷5=15,就代表共需要15個週期,對應15×3=45天,之後剩下15的工作量需要甲先做1天,乙再工作1天就可以完成,故答案為B。

在考試中負效率交替合作的問題如何應對,只要把負效率題幹中週期內任務量,週期峰值,週期數這三個基本數據確定,即可順利求解,望各位考生多加練習,拿下這一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