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的甲子園的背後是可怕的現實

感動的甲子園的背後是可怕的現實

橋本隆則/文

本文是頭條號《橋本看日本》的獨家文章,今日頭條享有獨家版權,未經允許轉載侵犯今日頭條版權權益,將受到法律追訴。歡迎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夏天的甲子園特別炎熱,今年因為2018年高中棒球大會是第100屆日本高中棒球的紀念大會,所以主辦方《朝日新聞》在大會開始前就開足馬力地宣傳以往各屆大會中的感動瞬間。在大會開始後,媒體方也在根據數據庫中的各種資料,尋找“感動”的瞬間,最終一匹“黑馬”出現挽救了大會的關注度,不為人關注的秋田縣的公立農業學校金足農竟然一路過關斬將,連續擊敗了數個傳統“強校”最終打進了決賽。而這個學校的棒球隊只有9名選手能比賽,而真正的投手也只有1名,如果其中有一位受傷就不能比賽,但他們卻代表日本東北部偏遠的農村殺進決賽,這讓日本全國沸騰,而主力投手吉田更成為各方追捧的“甲子園的神”,最後的決賽前,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他們在決賽中打敗大阪的桐蔭高中,為100年的高中棒球寫下新的奇蹟。

感動的甲子園的背後是可怕的現實

感動的甲子園的背後是可怕的現實

感動的甲子園的背後是可怕的現實

最終奇蹟沒有發生,因為吉田在之前一週多時間內已經連投數百球,就在半決賽時,已經向隊友說自己投不了,據說憑藉意志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最後的決賽中,他實在沒有了力氣,最終被對方“狂轟”,2:13敗下陣來。

筆者非常擔心吉田的肩膀,因為在短時間內連續投近1000球,會完全損毀他的肩膀,也會使他的未來棒球夢被摧毀,而同樣在棒球大國美國,每場球投手的投球數是嚴格限定(70球),並且還要讓肩膀休息5天,而日本高中棒球只有一個“拼”,完全不計後果。筆者看到上海有一家媒體,甚至用“中國男孩子很娘,需要學習甲子園”的標題。筆者認為日本教育很多可以學,就是不贊同學習甲子園,因為日本的甲子園棒球其實是一種“病態”。

本來日本高中棒球就是一個日本教育體系一個環節,也是“課外活動”。完全與甲子園棒球的鼓吹“勝利至上”,要求隊員的“絕對服從”,讓隊員毫無節制地投球,把肩膀投壞也在所不惜的做法不是一個理念。

每年的甲子園棒球舉辦的時間是在8月,也是日本最熱的季節,特別今年,日本的天氣超級炎熱,平均溫度都要38度左右,大人在外行走都要中暑,更不要說在場上激烈運動的選手,而且有的比賽要進入加時,主辦方對於投手的投球數沒有任何限制,有的投手每場差不多都在155球左右。筆者一邊看轉播,一邊在擔心會不會有人暈倒,幸好直到最後一場比賽都沒有人倒下。覺得這些高中生真的厲害的同時,想到他們在高中的三年,每天戰嚴寒,戰高溫練習,這樣他們才能適應甲子園的殘酷環境。如果換成作者,不要說打2個小時棒球,在太陽下站1個小時就要倒下了。

感動的甲子園的背後是可怕的現實

感動的甲子園的背後是可怕的現實

感動的甲子園的背後是可怕的現實

就算每年有人質疑這樣的殘酷環境下的比賽,就算日本人口減少,就算棒球少年的人口也在減少,但甲子園的人氣一直沒有衰減。因為觀看比賽的人只是需要勝負,只是需要感動,那些陰影部分誰會去在意?筆者聽到過一個美國棒球專家評論甲子園的原話:“child abuse”也就是兒童的修羅場(虐待)。但真正讓筆者不相信甲子園神話的還是那些經歷過甲子園人的親身體驗。“就算胳膊壞了,也要戰鬥到最後。今天是人生最後的比賽”。如果一般人聽到這些話會很感動,認為這是珍惜與隊友的友情,把高中棒球一場比賽用全部人生去拼搏的姿態是非常美好。但是這位選手最後真的把棒球人生結束在這場比賽的話,事後會怎麼想呢?那位風靡甲子園的“手帕王子”,早稻田的齋藤當年就是投了近千球,就算進入職業棒球聯賽,也是沒有出彩的成績。

《朝日新聞》的調查,絕大多數選手認為在甲子園拼盡人生投完比賽不後悔,如果人生還有相同的狀況,還是會這樣的選擇。日本棒球少年的夢想就是去聖地甲子園,在那裡能夠發揮自己,這樣的目標驅使下,“勝利至上”就成為甲子園棒球的代名詞,就算是練習比賽,教練也要求選手需要贏下比賽積累自信,並且比賽中還要派上主力選手,否則是看不起對方,所以甲子園對於投手很殘酷。如果在甲子園比賽失敗,棒球少年就不會被重視,如果成績不好,教練等都會被輕視。如果在甲子園表現好,來自職業棒球指名就會到來,棒球可以成為謀生的工具。

感動的甲子園的背後是可怕的現實

感動的甲子園的背後是可怕的現實

觀看高中棒球的觀眾們,認為只有高中生們在大熱天拼搏勝利,這樣的姿態才能讓他們感動。就算其中有人把肩膀毀壞了,人生不能再次登上棒球場,觀眾們也是輕描淡寫地說一聲:沒問題吧,但內心還是喜歡看緊張刺激的劇情。高中生球手把甲子園看作人生的全部,只要在那裡投球就可以,之後的事情毫不顧及。如果再考慮教練,隊友的心情,自己如果不出去就是失敗,也是他們的失敗,這樣所有的責任都在自己身上。

筆者在高中棒球結束後的自己朋友圈這樣寫道:“甲子園是戰場,一週連投是什麼概念,一億人玉碎”。讓一個高中生在壓力下去判斷,簡直不可能,作為大人的教練,以及相關人員一定要保護好他們。在人生拼搏時,心中要有一杆秤,哪裡是自己的極限,有時體面的失敗也是成功的一部分,每一個選手都不一樣,有的人不會有事,有的人一生有問題,這需要大人們的建議。

回到文章開頭,大陸媒體說要學習甲子園,大概這位編輯真的不知道甲子園的歷史,現在甲子園已經是棒球的代名詞,而戰前就是勝利的代名詞,為了勝利勇敢向前,這就是軍方對棒球少年們的期待,戰後當日方向佔領軍要求重開甲子園高中棒球賽時,美方躊躇了很長時間,最終還是同意,但是要求就是純粹的棒球比賽,時間又過去70多年,日本甲子園棒球的人氣還是不減,對勝利的渴望還是深深紮根在日本人心中。

原名:狂熱的日本甲子園高中棒球曾經被美國佔領軍禁止

請關注橋本微信公眾號sinkanaoka 這裡有有趣 完全不一樣的大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