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工資高?文科時代來臨?美國大學選專業6大誤區!

STEM工資高?文科時代來臨?美國大學選專業6大誤區!

選專業是一件大事,大多數美國大學通常要求在提交申請時就選好專業。然而,美國教育部統計,約有30%的學生至少換一次專業。小編也有很多朋友進了大學以後就換專業,或者大二突然間想換專業的。我們在留學前總會得到大量選專業的建議。但有許多關於專業的慣性思維是錯誤的,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選專業究竟有什麼誤區?究竟要怎麼選專業呢?

誤區一:STEM總能讓你賺大錢

根據Payscale調查顯示, 2017-18 年美國薪酬排行中,STEM專業包攬了畢業生十大高薪專業。但是選擇STEM就一定能賺大錢嗎?

STEM工資高?文科時代來臨?美國大學選專業6大誤區!

雖然在各大薪資排名裡,計算機科學和工程確實佔據薪酬榜首,但不同專業的薪水差距還是很大的。“學生和家長們很清楚哪種專業的薪水最高,但他們對這些專業內部差異的程度沒什麼概念。”天普大學研究學術界收入的經濟學副教授道格拉斯·A·韋伯說,“英語專業四分之一收入最高的人群一生中掙到的錢,要多於四分之一收入最低的化學工程師。”

但如果你拿不到最高的薪水呢?和一般畢業於商科和STEM領域的學生相比,英語或歷史系畢業生的薪酬水平其實也不錯。

商科是最受歡迎的大學本科學位,拿該專業的中等終身收入水平來說,一般商科畢業生一輩子能掙286萬美元。當你把商科畢業生和人們眼中的低收入專業放在一起比較時,就會發現,那些在自己領域內薪酬略微高於中等的人,和商科畢業生掙得差不多。比如,根據調查統計數據,英語專業學生平均一生能掙276萬美元,心理學專業學生平均一生能掙257萬美元,歷史專業學生平均一生能掙264萬美元。

誤區二:專業選擇與性別有關

喬治城大學教育與勞動力中心今年發表的報告顯示,在選專業時,女生往往把自己侷限在報酬較低的領域,比如教育和社會服務。看看那些收入最高的領域,以及女性學習這些專業中的比例,就可以說明問題:商業經濟(31%)、化學工程(28%)、計算機科學(20%)、電氣工程(10%)、機械工程(8%)。可以看到,其實女生很少選擇STEM的專業。

但是,近年來,女性在這些領域的佔比還是逐漸增長的。LinkedIn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年,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這些領域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其中,女性涉獵IT行業的增幅達到了25%,軟件開發領域的女性佔比達到20%,製造業女性佔比上升至26%,所以總趨勢還是上升的。

目前,雖然STEM專業的學生中女生數量很少,但是有的學校STEM專業就有許多女生就讀。根據福布斯的資料,這13所美國大學是女生數佔STEM專業最高的,如果你是女生,想學STEM,或許這些學校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1、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56%

2、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爾大學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51%

3、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51%

4、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51%

5、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學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50%

6、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頓大學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49%

7、Rice University 萊斯大學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49%

8、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學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49%

9、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49%

10、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學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47%

11、Clemson University 克萊姆森大學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46%

12、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凱斯西儲大學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45%

13、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學院

該專業女生入學率:45%

STEM工資高?文科時代來臨?美國大學選專業6大誤區!

誤區三:選專業比選學校更重要

並非如此。經調查發現,從挑選學生標準更為嚴格的學校畢業的學生掙得比其他人更多。畢竟,大學越好,通過校友、同學的父母乃至同班同學得來的職業關係網絡越好。

這些大學生更有條件去選擇低收入領域的專業,因為他們的人脈能幫他們找到好工作。在精英大學裡,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專業比在二線大學裡更為普遍,二線大學的學生們往往會選擇商業、教育和衛生等適合就業的專業。

根據對美國財經雜誌《巴倫週刊》發佈的78所“最熱門學校”與1800所“不太熱門學校”的對比分析,在不太熱門的學校裡,半數以上的學生選擇以事業為導向的專業;而在精英學校裡,不到四分之一的學生這樣做。

“熱門大學的學生更有可能在本科期間探索自己的興趣,因為他們日後可能進入一個能讓他們獲得較高職位的關係網,不管他們的本科專業是什麼。”卡內瓦萊說。

誤區四:學文科專業找不到工作

早些年,中國學生留學海外大都選擇數理化或者工程作為專業。一是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作為中國學生學相對容易拿到這些專業的獎學金;二是這些專業相對容易在海外就業。這直接導致加州伯克利、伊利諾伊大學、普渡大學等綜合排名不是特別頂尖,但是理工科較強的學校在中國學生中間有很高的知名度;相比之下,以文科見長的範德堡大學、埃默裡大學、喬治敦大學等,雖然是綜合排名前20的美國大學,很多中國人表示“聽都沒聽說過”。

美國前20的大學中,除了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康奈爾大學少數個別之外,其它名校大部分以文科見長。與國內大學提倡的綜合發展相比,美國頂尖大學或多或少存在“重文輕理”或者“重文輕工”的現象。

造成這個現象並非美國名校缺錢缺資源,而是與學校的定位和理念有很大的關係。美國前20的大學都是私立大學,與公立大學相比,更強調精英教育。這些大學希望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引領社會的人物,而非僅僅是一個技術專家。他們更願意培養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律師、企業家,而不僅僅是一個以技術見長的碼農。所以這也容易解釋為什麼工程學院排名20之外的哈佛大學能夠走出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計算機行業大佬。

文科專業注重的能力——寫作、綜合處理問題等——正是僱主們想要的。哈佛大學的教育與經濟學副教授戴維·J·戴明2017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過去30年裡,需要軟技能和思考能力的工作,在就業和薪酬方面的增長幅度最大。

文科畢業生面臨的問題是很難找到第一份工作。不過,波士頓分析就業市場趨勢的Burning Glass科技公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文科畢業生能熟練掌握社交媒體或數據分析等技能,那麼他們獲得職位的幾率就會大幅增加。

《你無所不能——“無用”的文科教育的驚人力量》一書的作者喬治·安德斯表示,長期以來,家長和學生們一直認為文科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這種觀念忽視了現代經濟的一個現實:如今工作需要的技能不是哪一個大學專業能夠輕鬆涵蓋的。安德斯在書中介紹了哲學、社會學和語言學等專業的畢業生從事的五花八門的工作,包括銷售、金融和市場研究。

誤區五:儘早選擇專業很重要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主持的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在入校時認為自己不會換專業的學生中,20%的人在第一學年結束後選擇了一門新專業。

換專業可能浪費你一兩個學期的時間,尤其是當你選的新專業與你第一次選的專業無關時。為了降低這種風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佐治亞州立大學等幾所大學創立了“元專業”,也就是一個更大的學術門類下的數個專業組合。

“我們不再試圖讓學生們在入學時選專業。”佐治亞州立大學負責招生管理的副校長蒂莫西·里尼克說。

誤區六:你需要一個專業

申請留學時,專業的選擇是最重要的,甚至高過學校的選擇。專業的選定就意味著我們的人生方向基本確定。而專業選擇,也許對於一個只有17歲的孩子來說,是個不好確定的問題。大多數家長也對此頭疼。

由此,美國本科申請中Undecided專業這個選項也就越來越受到關注。它允許學生在申請時不選擇具體專業,到了大二再確定專業。

Undecided不選專業的情況只有在美國本科教育中存在,其他英語主流國家都是需要確定專業的。

這和美國的通識教育理念有關,美國傳統精英教育認為,本科階段是一個探索、求真的階段,這個時候學生們理應涉獵更多學科,直至真正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等到大三再確定自己的專業方向。於是,很多大學便在專業項目中增加了Undecided,允許學生暫不定專業。

不確定專業的學生會在正式確定專業之前,先修一些大學的核心課程或是學校分配的必修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探索出自己的學術興趣,再進行專業選擇。

由於有一些美國學生在大二最後一個學期才敲定專業,因此,學生就有了更多的選擇。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對自己究竟將來要從事什麼工作會有更成熟的想法,這時的選擇往往比較符合實際。當然,也有一些學生在入學前已經決定好要讀哪個專業,這也是學校允許的。

美國每年會有接近30%的本土學生申請Undecided專業,這種不定專業的情況在文理學院、工程學院中更為常見。

學校也會通過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來確定最終學習的專業。即使是已經選定專業的學生,入學後也可以更換專業。

其實,專業的選擇除了發展的前景,還要注重自己的喜好,看自己究竟想在大學四年裡學到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選專業多聽聽父母和學長學姐的建議,但是也要有自己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