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如果將房屋和土地共享以後,農民如何生活,還能共享什麼?

共享已經成為我們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詞,在共享經濟的推動下,共享單車、共享馬紮、共享充電器等等已經數不勝數。有人說:“也許在未來,沒有什麼不可以共享。”關於共享,老農的體會和認識是,將資源合理利用,沒有什麼不好的。

在農村如果將房屋和土地共享以後,農民如何生活,還能共享什麼?

但是最近,在西安高陵的農村,又推出一個“共享村落”。可能有的朋友就會想,村落怎麼共享呢?共享村落產生後,是否還會保留原來鄉村的原汁原味呢?

關於這個問題,老農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想法。

根據老農我的理解,所謂的“共享村落”,其實就是基於現在有很多城市市民希望體驗農村生活的基礎,把農村中農民不住的房子,不更重的土地,租給一些有需要的人住房子、耕種土地。其實,一句話就是農民把不使用的房子、耕地租出去,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當然,老農的理解也可能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

在農村如果將房屋和土地共享以後,農民如何生活,還能共享什麼?

那麼,這樣的一種“共享村落”是否會有市場呢?作為一個農民,我是這樣想的。這個創意很好,想法也不錯。但是如果具體施行可能會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共享農村是以個人為主體還是集體為主體,如果是集體把個人的土地、房子統一收回來再共享,那麼久又有一個問題了,共享的費用該如何設置?土地、房子維護由誰來維護?能否長久?

作為一個農民,我的看法是,如果有政策支持,可能會很順利的進展,但是如果沒有政策支持,這個項目會很難進行下去。

在農村如果將房屋和土地共享以後,農民如何生活,還能共享什麼?

而且,如果農村村落共享以後,這個所謂的“農村”中,是否還會有原來村落的人文風情,鄰里之間見面會不會特北熱情,想說什麼說什麼,互相串門嘮嗑?如果這種人文風情丟掉,那麼這個“鄉村”還是鄉村嗎?

當然,有人還說,如果農民們把村落共享了,以後還能共享什麼?老農認為,自己的牲畜可以共享,其他的還真的想不出來農村還可以共享什麼?讀者朋友你們認為呢?如何看待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