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聰觀點|「慢」孩子變蠢孩子全是「急」爸媽和「急」老師惹的禍

閱讀小貼士:

本文1300字,閱讀時長3分鐘

閱讀時,可先看加粗字體,通讀後再決定是否進行閱讀

聰聰觀點|“慢”孩子變蠢孩子全是“急”爸媽和“急”老師惹的禍


孩子異於常人,請耐心引導,幫助Ta發覺Ta的潛力,足夠的耐心是改變一切的基礎。

聰聰視角看世界,旅行達人,育兒達人,互聯網從業者。談旅行,評時事,說運營,聊人生,偶爾深度

聰聰觀點|“慢”孩子變蠢孩子全是“急”爸媽和“急”老師惹的禍


陪伴孩子身邊三年多以來養成的職業病

不知何時起,我養成了一種職業病,喜歡觀察周圍的動靜,特別是在一堆孩子身邊的時候,卻不侷限在孩子身邊。

我能夠補抓Ta們每一個動作、眼神、情緒的變化還有與人互動的方式,會對Ta行為的表現發現需要調整的方面和可能導致如今這些行為和表現的成長環境,來自學校、來自家庭,更聯想到孩子的大腦和成長速度與其他人的不一致,並提出一些與之相處和陪伴的方案。

聰聰觀點|“慢”孩子變蠢孩子全是“急”爸媽和“急”老師惹的禍


熟悉的感覺,短短的15分鐘接觸

今天看到一個小姑娘坐在那不斷把眼神瞅過來,我知道她也許想要幫助。我看了看周圍,那裡的老師都在吃飯,於是試探性問到:“你需要我的幫忙來教一下你功課嗎?”她聽到我說後,笑了,說:“需要,你來幫我好嗎?”於是我就走過去教了這個一年級的小妹妹數學題。

她很有耐心,卻比一般同齡人理解得慢些,中途幾次遇到困難還想放棄。我猜:這孩子的信心被打擊過,可能正是因為她的反應比別人慢,老師和爸媽都沒有接受。我能感覺到她在一些方面會很有天賦,大腦的能量很公平,暫時讓你反應比別人慢也就是說增強了其他腦的部位。試試耐心引導看看,我想。

同時,我欣喜地發現,這娃娃的有一個優點是: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她,陪著她,她也有足夠的耐心,也很仔細。看著她手指點點圖畫,數數手指,嘴邊唸叨著減法,不會的時候看著我的眼神,我知道她需要別人的肯定,這種很久之前應該就沒有人給她了。

兩道減法填空題,做了將近15分鐘,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循循善誘,我想我明白她為什麼會在學校和家庭受到打擊了。

聰聰觀點|“慢”孩子變蠢孩子全是“急”爸媽和“急”老師惹的禍


很多被誤解的孩子都會面臨的悲劇結局

爸媽和老師如果看不懂,那麼她迎來的只有責罵和被放棄,“也就這樣了,我不管她了”,結果是信心會一點點被打擊。

聰聰觀點|“慢”孩子變蠢孩子全是“急”爸媽和“急”老師惹的禍


對孩子觀察的敏銳度引起了朋友的詫異

當我在這短短的接觸中把這一切告訴我的朋友昨天讓我午託晚託班的朋友,她詫異了一番。她說,怎麼你明明跟我聊天,你還注意到這個孩子,那個孩子的動靜,還有一些孩子的行為習慣,家庭環境狀況,你都說對了。

我說,這是我過去幾年養成的職業病,還有從教的一些經驗吧!ps:還有好幾個娃娃的案例,有時間再分享吧!總的來說,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異於常人,請耐心引導,幫助Ta發覺Ta的潛力,足夠的耐心是改變一切的基礎。當然,我的猜想都是建立在經驗之上,不是隨意推斷的。

像上面的娃娃,我幾乎可以斷言,只要腦力沒有缺陷(這肯定是沒有的),那麼大概到3、4年級的時候,Ta就能跟上同輩,並且還比別人多了些其他的發展,前提是這之前,需要有一直耐心陪伴的父母。後來,我看到的情形驗證了我的猜想。做完作業的小女孩,拿起了圖畫的書津津有味地在看,都是一些我看不懂的圖畫。很明顯,她在圖像方面的能力會比其他孩子強。當然,還是需要進一步讓她接觸更多的興趣來發現她的特長。

聰聰觀點|“慢”孩子變蠢孩子全是“急”爸媽和“急”老師惹的禍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為什麼不說學校?因為孩子成長的時間最多發生在家裡,而孩子遇到一切事情的時候,所有環境的中轉站還是家庭,家庭的保護是孩子成長永遠的後盾,爸爸媽媽作為最親近的人和孩子最願意親近的人都不保護孩子,還祈求外面的陌生人來代替做,孩子是不會選的,除非,沒得選。

(人總要尋找依靠,與年齡無關,家裡找不到,找外頭。別把孩子拒之門外哦!)

聰聰觀點|“慢”孩子變蠢孩子全是“急”爸媽和“急”老師惹的禍


後話/感慨

也許我暫時選擇不走在一線,退到幕後,卻因曾經與教育邂逅,這一生怕是得與教育處於“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了,耳聽六路眼聽八方的直覺已經融入血液中。


祝每一個成長中的父母,能夠借孩子成長的推手,找到成長的機緣。

聰聰觀點|“慢”孩子變蠢孩子全是“急”爸媽和“急”老師惹的禍


大夥兒認為,面對一個學習速度慢的孩子,你應該怎麼去激發Ta的小宇宙,讓Ta的潛力爆發出來?有話甭憋著,說出來。

聰聰觀點|“慢”孩子變蠢孩子全是“急”爸媽和“急”老師惹的禍


我揹著包旅行行走中國幾十個城市,沿過黃河走,爬過五嶽,行走華東,逛過雲南,踏過內蒙古草原;我三年多以來在青少年教育和家庭教育路上陪伴著1000多個家庭的父母和孩子成長;從時事中挖掘教育的啟示,偶爾聊聊人生;往後還會說說運營······


期待您的關注和留言,走在路上,有你真好。


【如果不滿足於文章,該頭條號課幫忙刊載教育文章,承接家庭教育諮詢,活動、旅行線路策劃(國內外皆可),中國青少年、成人遊學體驗(暫時國內,以後國外),家庭育兒管家(學科與生活、性格習慣養成),野外技能一對一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