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不該成爲我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的理由

曾經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不該成為我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的理由

一天,林可和媽媽坐在一起,在討論著“找到怎麼樣的一家公司去工作”的話題,最終,一番討論後,媽媽和他都認為:曾經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不該成為我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的理由。

曾經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不該成為我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的理由

那天的對話是這樣子的。

林可對媽媽說:我需要找到一個能夠尊重員工的私人空間和生活的老闆,我可以為老闆付出,只要是與工作上有關的所有事情,我會努力去做到,不管你怎麼批評,怎麼刁難,都可以。當然,不管在公司裡還是公司外,只要遇到客戶,在他們的面前我都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影響公司的形象,另外,如果我私人的活動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情況下,我不會公佈我屬於哪一家公司的信息。但是,在我的個人時間和生活裡,我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只要我不影響到公司的利益和形象,老闆就不能未經我的同意,進入我的私人空間和生活進行干涉,這是我對公司老闆最基本的底線。

媽媽覺得林可想得太過天真,於是她回了一句:但是,世界上哪有這麼多好老闆啊!?

聽到媽媽的質疑,林可繼續說道:事實是,世界上是存在好老闆的,像馬雲、馬化騰,我相信他們就尊重員工的私人生活,他們關心員工,卻不會在未經他們同意的時候,干涉他們的私人生活。

曾經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不該成為我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的理由

媽媽聽到林可居然舉馬雲和馬化騰的例子,就更加覺得他在說夢話,因為她知道他暫時還沒有進入這些大公司的能力。於是,她就對林可說:但是這些這麼有名的企業進去很不容易啊!你也不一定進得去!

林可似乎知道媽媽會這麼說,所以他馬上回複道:是的,這些企業確實進去很不容易。但是能夠尊重員工私人生活的老闆,並不只在大企業裡啊,我舉出馬雲和馬化騰的例子僅僅是因為他們比較出名,所以我就以他們為例,其他小的公司,也有這樣的老闆,只是我不知道名字,所以我也沒法當作例子說出來。我想說的就是,尊重員工私人生活的空間的老闆,不管是在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還是不大不小的企業都是有的。

曾經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不該成為我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的理由

媽媽還是一如既往地能夠戳到林可的痛處,她問林可:那你為什麼這麼久了都沒有遇到啊?

林可並沒有慌張,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怎麼說。他說:是的,我並沒有遇到,但是,我一次沒有遇到,兩次沒有遇到,哪怕十次都沒有遇到,卻不代表這世界上就沒有尊重員工私人空間和生活的老闆呀。我們總不能因為自己僅僅十次沒有遇到,而對整個世界失去希望了吧?一次沒有遇到,幾次沒有遇到,沒關係呀,如果你遇到了不懂尊重員工私人空間和生活的老闆,那就儘早放棄這份工作嘛!再去找另外一家,總會找到的。

曾經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不該成為我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的理由

看著媽媽懷疑的眼神,林可知道他需要舉一些例子來給媽媽解釋清楚了。他說道:這就好像是,我們在新聞中看到有一些人看到老奶奶跌倒了,然後去扶起來,被老奶奶訛了。不否認,社會上確實存在這樣的人,但卻不代表世界上,每一位被扶起來的老奶奶都會訛人的啊!難道我們就因為聽到過“老奶奶訛人”的新聞,以後就不去幫人了嗎?

林可頓了一頓,繼續說:沒錯,也許在工作上,我們沒有這麼幸運,在第一份工作或者前面幾份工作就遇到尊重員工私人空間和生活的老闆,或者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過一些被人擺了一道的事情,又或者聽到一些好人反被訛的新聞報道。但是我們就打算僅僅因為自己曾經遇到了一些不順利的事、遭遇到了不公的待遇、聽到了一些負面的新聞,就否認世界還存在著的那些美好,然後對整個世界失去希望了嗎?

媽媽聽到林可這樣說後沉默不語,林可知道,媽媽其實認同了他說的話。

曾經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不該成為我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的理由

我是聰聰,【林可日記】專欄中的《林可的生活日記1 生命之花》,講的是林可在找到人生方向(斜槓青年)後,林可探尋實現方向路上遇到的種種。以林可為人物記錄其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接觸的人和事,學習、工作、旅行、與爸媽的親情,與朋友的友情,與同事的“戰友”情等,同時記錄期間林可在心路上的變化與人生的感悟。

本文轉自公眾號“聰聰視角看世界”(ID:theworldseescongcong),這是一個文藝而理性的世界,既是以“聰の視角”看待世界的人事物、看待教育、寫寫小說,傳承粵語,一群相似興趣愛好,對生活充滿激情和夢想的知己與聰聰在“尋找知己”中,一同讀書、寫作、旅行、成長、文藝的地方,也是以“你の視角”看待世界的人事物的地方。為你提供一個深夜聚集地,為你呈現不同的人和聰聰有趣的生活方式,也撫慰你的情感憂傷,倡導年輕人應該在追求物質基礎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生活,從而打造每一個人的“傳奇人生”!

看世界,尋知己,找聰聰

曾經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不該成為我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的理由

聊養育,聊教育,找燦爸爸

看看養育出兩位大學生(聰聰汕大畢業,欣欣個性張揚)的燦爸爸,是怎麼陪伴聰聰和欣欣長大的!想知道燦爸爸是怎麼看待現在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按照下方指引,關注平臺名稱“燦爸爸育兒回憶錄”!

曾經一些不愉快的經歷,不該成為我們對這個世界失去了希望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