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帆:我的家裝項目有位合伙人是雷軍

徐一帆:我的家装项目有位合伙人是雷军

寧哲網絡站長交流QQ群(群號:60848769)於11月5日下午13:00專訪徐一帆徐總,討論家居行業問題。徐總從19樓離職創業,目前正在運營一個家居O2O項目,項目估值已經幾個億。

以下為專訪實錄:

徐一帆: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現在做的這個項目,我現在運營的這個項目叫《5D整裝產品服務平臺》,我們採用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開發的軟件技術,品牌是“巴雷家”——巴雷+的意思,用這個名字是因為我的一個合夥人是雷軍,用這個名字比較獨一,便於做成專用品牌詞。

面對家裝行業目前的主要問題,針對幾個痛點:

1、裝修前不知道裝修後到底怎麼樣的效果(現在市場上的效果圖,都是屬於圖示,而不是真正的結果);

2、知道裝修有很多坑,但是裝修過程到底有多少坑,被坑了多少,業主不知道;

3、裝修預算永遠是超超超。

我們採用專用的技術,將所有的材料建立成5D模型(包含產品信息、工藝工法、工序),然後將毛坯房根據最佳優化空間,建立成5D模型,這裡說一下5D模型,3D是空間(長寬高)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第4D是產品的信息,5D是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管控。建立毛坯的模型後,我們的合作的設計師對業主所需要的風格需求進行個性設計,用戶確認立面設計後,設計師進行5D產品設計,調用族庫(專用詞,就是所有產品的模型數據庫)的素材進行設計產品,輸出給用戶看得懂的是這樣的圖。大家可以看這裡:http://hz.8lei.cn/pano/case32/baleijia.html,裡面所有的部品主材,都是可以在設計師的電腦上隨意替換的。

提問環節:

一、如何看待家居媒體與家居O2O的區別?

其實,我對這個問題也沒有太多的思考,淺見是家居媒體要將流量轉化為家居o2o的訂單才是真正形成閉環,過去廣告模式已經沒有市場了,當家居媒體做到這一點的時候,他的運營模式必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運營就會更傾向於精準用戶的場景設計。

二、5D模型的基礎是產品庫,而許多項目到這裡會停留在概念階段。因為平臺用戶量不夠的時候,材料供應商不買賬,於是產品庫很難建立。因為這個模式如果不能跨越供應鏈,會被材料商代理制給拖死。如何處理供應鏈問題?

我們合夥人都是資源互補型的,平均行業從業經歷超過15年,在資源整合上沒有任何障礙,我們已經完全解決了供應鏈的問題,雖然我們訂單現在還很小。

三、合夥人是誰?

一位是從事家裝行業22年的建造師;一位從事15年建材行業媒體廣告及會展的,19樓第一屆家博會就是他辦的;一位從事工裝設計16年的設計公司創始人,房開商資源充分;加上我做互聯網16年。

四、你們目前並沒有對供應鏈做破壞式的革命。例如生活家裝飾那樣的平臺集中採購。你們仍遵循代理制。是不是?是不是分成制?

不是,其實這是我們的商業秘密,我們不走代理機制,我們有創新的商業模式讓他們願意和我們一起。但是,我們並沒有破壞她們的渠道政策,落地執行由代理商提供的,也不是分成制,大家暫時猜不到。

五、這個平臺與家裝公司的區別是什麼?如何處理家裝公司的關係?

1、平臺不做家裝施工,平臺是接單後給家裝公司。2、平臺首先站在用戶角度,將裡面坑坑窪窪及水分貓膩全部擠光。3、我們搞清楚裝修所有的成本後,會核給裝修公司一個施工成本。大家或許清楚知道,裝修公司之前只做隱蔽工程和相關的部品主材,實際就只有硬裝的利潤。4、我們核算清楚成本後,我們做得是全套精裝,讓裝修公司也能享受後面軟裝和家電的利潤空間。5、家裝公司原來銷售收入只有12萬,而現在銷售收入是24萬。原來賺的12萬的30%,現在是24萬的20%甚至30%。裝修方案是裝修公司出的,材料是平臺指定的。

六、那資金這塊怎麼弄?比如平臺承擔資金託管還是?怎麼處理?

資金在平臺方沉澱。結算方式如下:

徐一帆:我的家裝項目有位合夥人是雷軍

七、拓客如何解決?

暫時拓客還是相對傳統的方式,採用不多的互聯網手段(正在準備中)。我給大家看一下前期拓客模式:

徐一帆:我的家裝項目有位合夥人是雷軍

八、目前轉化率如何?

目前試點,邀約到場的業主簽約率90%以上,這個月總計成交30套,都是現場付款的,邀約到場率目前還比較低,邀約到場率需要強的團隊來提升。

九、項目操作裡存在非常關鍵的環節。能說一下你們具體分工與決策嗎?

1、項目創始人有22年的經驗,研發這款軟件8年,任董事長,負責5D技術和落地施工的標準;2、一位負責營銷,對接業主拓展和裝修企業加盟;3、一位負責材料整合及房開商的戰略合作;4、我負責整體及互聯網技術的研發。

十、年初大家都以為O2O需要傳統的人來做,結果傳統的人會把項目做成極為傳統的項目然後死掉。只有互聯網人決策項目才能進行下去。這個問題,徐總你們如何破?

這個項目,我進來前就約法三章,公司發展戰略和日常管理我一個人負責,董事會也是完全支持的策略。

十一、如何劃分行業利潤的?平臺,家裝公司,業主

1、讓業主安心放心省心,合理的節省裝修成本;2、裝修公司遵從5D設計所見即所得,沒有陷阱,過程0增項,哪怕算漏了,也必須自己承擔;3、利益分配:整裝的全部利潤平臺和裝企分成,目前平臺全部讓利,我們目前能夠做到不管你哪個城市,我可以以市場價7.5折成交,裝修企業有利潤空間。

十二、巴雷家推出的是不是套餐模式?對品牌的要求怎麼樣?

不是套餐,是一整個產品,含了最有性價比的材料,套餐都是陷阱。我希望以後我們賣的產品,沒有讓客戶修改的機會(我們事先已經設計了很多款解決方案)。

下面是其中一部分品牌:

徐一帆:我的家裝項目有位合夥人是雷軍

十三、平臺如何解決個性化問題?

我們不解決純個性化需求。個性化也是有個度的,你想想,我做了1000套後,我就有1000個客廳的模型了,個性化是不是變簡單了。只有整合在一起,才能左右逢源產生規模效益,產生利潤。因此目前只是針對剛需盤推出這個服務,我們鎖定的是89平方的戶型,這裡說的,定位很重要,定位89方,就定位人群定位了需求。再說一下我們針對個性化的權宜之計,我們拿到一個樓盤,其實一個樓盤90方只有10個不到戶型,分成AB型,最多也就5-6個戶型了。我們請一位市場價1500元/方的設計大師,進行戶型分析並進行優化設計,然後小設計師做成不同的風格,形成產品,告訴業主這是XX大師設計的作品,目前杭州地區,一個盤裡面最少都有300套以上的90方,我們切其中願意省事全包的用戶即可。另外,風格已經決定配飾,可以選,但是肯定我們預按的。目前,我們不是擔心訂單少了,而是怕訂單多了。我們現在施工的所有的木作,除了吊頂,全部是工廠化生產現場加工的,目前合作伙伴是兔寶寶(上市公司),這樣我們的木工是拿橡皮榔頭和螺絲刀的安裝工。兔寶寶也包含門,說到門,傳統公司配門,需要上門測量5次數據,我們只要2次,未來不用上門測量。供貨商其實是主要的幾個,輔料問題不大的。

十四、我們是小縣城,每年裝修量在3000戶上下,目前材料商從單個聯盟活動到合併搞展會了,裝修公司比較被動,幾乎都做半包,巴雷家模式是否可以整合或打通?主力戶型在120左右,再準確點,應該在115上下,面積是參考總價、首付和月供核算的。

小縣城都有6個億的市場容量了,很可觀。完全可以,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做好120方的準備。

十五、你們目前出一套360全景效果圖需要多久的時間?如何應對精裝趨勢?如何應對工長直籤業主模式?

徐一帆:我的家裝項目有位合夥人是雷軍

目前需要3天。和精準對接我們更有優勢。目前我們裝修施工,不對接工長,這是個法律問題。

(本段文字來源於寧哲網絡站長交流QQ群:60848769內聊天記錄 整理:寧哲網絡/指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