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出的是分,彰顯的是愛

借出的是分,彰顯的是愛

文|惠振堅

今年暑假繼續教育活動記憶猶新的部分是於維濤教授講的一個教育案例:借分。說的是學生成績沒有達到及格分,老師主動借了幾分給學生,讓學生回家有個交代,當然借分有前提,就是得保證下次考試要把分數考出來,這樣就當是學生靠自己的努力把老師借出的分還回來了。

借出的是分,彰顯的是愛

這是一個很受啟發的教育案例,感佩教師的教育用心,用心用情於教育的教師才能想出和做出,無疑提升了一位教師的教育層次,跟平庸的教師拉開了距離,從幼兒園到大學,冠以老師稱謂的數不勝數,稱謂相同,但內涵迥異。在教育上,甚至於平庸都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冷漠,可怕的是認為教育與其他職業幹活掙錢程序沒有兩樣。教育無須誇張地說做到了對學生視如己出,但一個多年的老師,總應該能夠歸納出一些具體的教育感化的實例與方法,才能無愧於職業良心。教師如果都朝這個方向努力一下,教育就大有希望。

借出的是分,彰顯的是愛

說到借分,還有一個案例。一位小學教師對班級每個月實行一次綜合考評,綜合考評達到八十分的學生,便可獲得小獎狀小獎品。首先要說這個綜合考評設置得很好,不同於有的老師簡單到只是設置一個成績的排名,唯成績馬首是瞻,弄到素質教育在學校這個平臺上成了一句空話。其次,老師設置綜合考評不是為了打擊部分暫時達不到要求的學生,這位老師的做法最值得肯定的是,他對暫時達不到綜合指標,按規則無法得到小獎狀與小獎品的學生私下裡表示可以借分給他們,甚至可以把小獎狀和獎品也領去,但要求學生下次通過某種形式把借去的分還回來,還回來的方式可以是考試成績的提高,可以是自己做了什麼公益活動,也可以是為班級做了好事的舉證。在對人的綜合素質培養上,這種方法可以說是有益的嘗試,現在普遍而言,學校深陷育人誤區,成績統領一切,社會道德水平下降難說與學校在教育上聚焦點的偏差沒有絲毫關係。

借出的是分,彰顯的是愛

第三個借分的案例同樣是與感化和激勵學生相關的。且不論這個案例真實性如何,我們只討論其中的可取之處。說的是一位帶著普通班的英語老師感覺到學生成績不只長期低迷,學生還認命,認為自己是普通班的學生,低分很自然很合理,老師痛下一劑猛藥。在一次公佈學科成績時,宣稱該班英語科的平均分比重點班還要高出數分,學生大感驚訝,覺得不可思議,又感到異常興奮。在拿到試卷後,才意外地發現分數多算了二十分!全班每一個人都享受多加二十分的待遇。接下來,老師利用這件事來大做文章了,老師說這是為了她自己的臉面,老師是一個特別要強的人,但成績讓老師在其他老師面前始終抬不起頭,始終是一名敗將。然後話鋒一轉,老師說,她不希望同學們在其他所謂重點班級前也始終低著頭,始終是一名敗將,現在還只是高二,努力完全來得及,你們要讓老師抬頭做人,能繼續要強下去,你們也要不服輸,有鬥志,更要抬頭做人。老師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細心的學生們發現老師抬起的眼裡含著眼淚。那一節課就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一節課了。據說那個班後來在高考英語學科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老師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巧妙地撥動了學生的情感琴絃,善於激發學生的積極向上的情感和知恥而後勇的志氣。這真是別出心裁的教育藝術。可能有人會懷疑這種戲味很足的教育方法的效果與效率,我們不如這樣想,這樣的設計哪怕僅能影響和打動一兩位學生,有此番用心,功德亦無量。

文|惠振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