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对乌鸡国王说了什么话才被在御水河浸三天?

从原著《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中得知:

文殊菩萨“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

文殊菩萨对乌鸡国王说了什么话才被在御水河浸三天?

那么,文殊菩萨到底说了什么“相难言语”,才让一个“好善斋僧”的乌鸡国王如此暴躁如雷,痛下杀手,把文殊菩萨再御水河里浸了三天三夜?

当然,原著里没有提到具体言语,咱们也不能随意猜想,只能从相似的场景加以还原,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答案。

幸好在唐王召开水陆大会时,观音菩萨和唐王也有类似的经历,从中可知一二。

原著《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长安城里,有那选不中的愚僧,倒有几贯村钞。见菩萨变化个疥癞形容,身穿破衲,赤脚光头,将袈裟捧定,艳艳生光,他上前问道:“那癞和尚,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那菩萨更不争吵,与木叉往前又走。”和“那法师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正讲处,有那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道:“法师正讲谈妙法,被两个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王令擒来,只见许多人将二僧推拥进后法堂。见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陛下问我何事?”唐王却认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萨道:“正是。”太宗道:“你既来此处听讲,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文殊菩萨对乌鸡国王说了什么话才被在御水河浸三天?

现在分析一下相似之处:

文殊菩萨变成“凡僧”。

观音菩萨变成“癞和尚”(疥癞形容,身穿破衲,赤脚光头);

文殊菩萨“佛差我来度他归西”。

观音菩萨“佛差我来东土寻找取经人”。

文殊菩萨“言语相难”。

观音菩萨“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和“被两个疥癞游僧,扯下来乱说胡话”;

文殊菩萨“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

观音菩萨“王令擒来,只见许多人将二僧推拥进后法堂。见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

再分析一下不同之处:

文殊菩萨“问他化些斋供”。也就是先问乌鸡国王要东西。

观音菩萨“先送唐王袈裟和锡杖”。也就是先送唐王见面礼。

言语相激后,乌鸡国王没听文殊菩萨解释原因,直接绑了就浸入御水河。

唐王听了观音菩萨的解释后,喜上眉梢。

综上所述:

乌鸡国王由于“好善斋僧”,如来佛祖派文殊菩萨度乌鸡国王归西,早成金身罗汉,于是文殊菩萨变成一个凡僧,向乌鸡国王化些斋供,化斋期间,文殊菩萨为了试探乌鸡国王到底是不是真心向佛,故意说佛的不是,也就是“言语相难”,结果让乌鸡国王暴躁如雷,把文殊菩萨绑了,浸了文殊菩萨“三日三夜”。

当然,原话由于吴老先生没有写出,咱们没办法还原,但大意应该是“说佛的不是”。

俗话说:菩萨怕因,人怕果。

由于文殊菩萨“言语相难”的因,导致了被文殊菩萨“浸了三日三夜”的果;

又由于文殊菩萨被“浸了三日三夜”的因,才导致了乌鸡国王被浸了三年的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