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花壇滿是香燭 居民傍晚散步嚇一跳

小區花壇滿是香燭 居民傍晚散步嚇一跳

小區花壇滿是香燭 居民傍晚散步嚇一跳

小區花臺上留下的香燭。

昨天,家住江北區的吳先生下樓時,再也聞不到那股香燭的氣味了,心裡安心了不少。由於前幾天是中元節,不少人選擇在家附近燒紙祭奠,這當然也給鄰居們造成了困擾,警方也不時接到類似的報警。因此市民和相關部門也呼籲,要選擇文明環保的方式祭奠故人,不要在路邊或小區等公共場所燒紙焚香。

小區花壇成了“祭壇”

幾天前傍晚的那一場景,至今讓吳先生有些害怕。

吳先生告訴記者,小區後門直通街邊,十分便捷,去往後門的路上,要經過一片綠化帶,平時小區的許多住戶都在綠化帶花壇邊遛狗散步。上週六(25日)傍晚7點過,吳先生一個人下樓散步,可就在經過花壇時,眼前的一幕讓他嚇了一跳:花壇四周全部插滿了香燭,不少蠟燭還沒有熄滅,地上到處是燒紙留下的痕跡,周圍還瀰漫著一股濃重的焦臭味。

“花壇邊很黑,而且周圍空無一人,那種詭異的場景,讓我出了一身冷汗!”他趕緊退回來。事後吳先生才想起,當天是中元節,應該是有市民有燒紙祭奠親人的習慣,但圖方便,於是就在小區的角落上焚香燒紙。事後,吳先生向小區物管反映了這個情況,物管表示,住戶燒紙祭奠的這種習慣,他們也不好強行制止,只能在事後趕緊清理,以免給其他住戶造成影響。

路邊燒紙被人報警投訴

記者從警方瞭解到,就在中元節當天和之前的幾天,他們也陸續接到過不少類似的報警投訴,都是投訴有人在路邊燒紙,不文明祭奠的。

20日傍晚,有市民報警稱沙坪壩石小路70號一小區居民經常在其窗外焚香燒紙,嚴重影響了其他住戶的生活。

民警在報警人李女士的帶領下來到燒香燒紙的地方。在通道一側地面上是一排燒過的紙灰堆,有新有舊重重疊疊,紙灰堆上約一米的保坎上插著許多還未燃盡的香蠟,通道儼然成為了祭奠的場地。

李女士告訴民警,每月初一十五都有人在此燒紙焚香祭奠,以前給物業管理說了幾次,物業管理人員也表示沒辦法。

民警觀察到祭祀場在李女士客廳陽臺和一間臥室的窗下四米,直線距離不足一米,燃燒的紙菸灰和香燭煙不僅隨氣流上升進入上面的住戶家中,而且將此處的綠化植物烤成了乾柴,存在較大火災隱患。

荒野祭奠引燃了竹林

18日傍晚7點過,在巫溪縣馬鎮壩泰和橋附近,一片小竹林突發大火。巫溪縣消防大隊馬鎮壩消防中隊到場後發現,竹林不遠處就是一個居民區,消防隊員立即接起水帶,出水控制火勢。10分鐘後,竹林內的明火被完全撲滅,竹林被燒燬20平方米左右。

據報警人介紹,竹林的上方是一條土路,由於中元節臨近,附近一些老年人來到此處燒紙錢,走後未將明火撲滅。風一吹,火星落進草叢便引燃了竹林。

消防部門介紹,每年在清明、中元節等祭掃的高峰節點,因為祭掃而引發的火災不在少數。消防也提醒市民,燒紙燒香祭祀時,要合理選擇地點,離開時,必須確保火苗熄滅。消防安全不是兒戲,要選擇文明祭掃方式,注意防範火災。

警方也表示,根據《重慶市殯葬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佔用城鎮街道及其他公共場所搭設靈棚(堂)、停放遺體、沿途拋撒紙花、紙錢,構成違反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行為的,由市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理。

話題:如何才算文明祭祀

節假日祭掃,是中國人的傳統,也是表達對逝去親人的一種懷念。一些市民圖方便,在住家附近偏僻處燒紙焚香祭祀,不僅帶來了安全隱患,同時也會對其他人造成影響。

受到過驚嚇的吳先生表示,燒紙祭奠親人,其實他們也在做,不過他們會利用節假日的休息時間,來到親人的墓前,進行祭掃,而不是在小區花壇邊,或是路邊燒紙“草草了事”。“祭奠先祖親人是一件嚴肅的事,就應該莊重,而不是為了圖方便,隨便燒點紙了事。”因此吳先生建議,燒香祭掃應該選在特定節假日到逝者的安葬地或陵園進行,這樣既誠心又不會引來他人的抱怨。

家住渝中區的王女士則表示:“公墓陵園距離城區都比較遠,而城區周邊寺廟又很少,對於市民的祭掃確實很不方便。”因此許多人選擇在路邊或者偏僻處燒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在燒紙焚香後,應該將現場打掃乾淨,一來消除消防隱患,二來也不會給環境造成汙染。本報記者 譚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