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這些別稱,一個比一個好聽!

炎黃子孫自古以來就好飲酒,歷代文人墨客也寫下了浩如煙海的關於“酒”的詩篇,而“酒”也不僅僅只有這一個名字,在我國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酒”擁有著許許多多美麗動聽的別稱,而在每一個別稱背後,也都流傳著一段佳話。

杜康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一代梟雄曹操的《短歌行》使“杜康”這個名稱千古流傳下來,成為了人盡皆知的“酒”的別稱,而這“杜康”究竟指什麼呢?漢代《說文解字》一書中記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道家名人。”杜康所發明的糧食釀酒法可謂奠定了中國酒品製造業的基礎,因此被後人尊崇為釀酒始祖和酒神,漸漸地,“杜康”也作為“酒”的別稱被流傳至今。

酒的這些別稱,一個比一個好聽!

湯溝酒業 酒的別名

白墮

北魏《洛陽伽藍記.城西法雲寺》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南北朝時有個叫劉白墮的人善於釀酒,他所釀的酒用小口的瓦罐裝滿,放置在烈日下暴曬,十天之後,瓦罐中的酒味依然,喝起來味道極其醇美。永熙年間,有一位叫毛鴻賓的人攜帶此酒出行,半路遇到盜賊,盜賊喝了這種酒,立即醉倒在地,之後被擒拿歸案,因而此酒又被稱為“擒奸酒”。劉白墮憑藉釀得一手美酒美名遠揚,而後世也逐漸將“白墮”作為酒的別名。

酒的這些別稱,一個比一個好聽!

湯溝酒業 酒的別名

歡伯

“歡伯”一詞最早出自漢代焦延壽的《易林·坎之兌》,他在文中寫道:“酒為歡伯,除憂來樂”。在這之後,便有許多詩人以此為典,吟詩作詞。唐代詩人陸龜蒙在《對酒》一詩中寫道:“後代稱歡伯,前賢號聖人”。宋代詩人楊萬里在《題湘中館》一詩中寫道:“愁邊正無奈,歡伯一相開”。“歡伯”一詞意為消愁解憂,帶來歡樂,被用作“酒”的別稱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

酒的這些別稱,一個比一個好聽!

湯溝酒業 酒的別名

杯中物

在古代的文人騷客飲酒作樂時,常用杯子來盛酒,“杯中物”也逐漸被用在許多詩篇中來指代“酒”。“杯中物”一詞出自於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責子》一詩中:“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唐代詩聖杜甫也在《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使君二首》一詩中寫道:“賴有杯中物,還同海上鷗。”

酒的這些別稱,一個比一個好聽!

湯溝酒業 酒的別名

般若湯

眾所周知,“酒”乃佛家一大禁忌,但奈何有些僧人卻偷偷飲酒,但又怕佛祖怪罪,便把酒稱作“般若湯”。“宋代詞人蘇軾在《東坡志林·道釋》中寫道:“僧謂酒為般若湯”。宋代竇革也在《酒譜·異域酒》中說:“天竺國謂酒為酥,今北僧多雲般若湯”。看來酒的醇香美味,縱使是心門清靜的佛家弟子也難以抵抗啊。

酒的這些別稱,一個比一個好聽!

湯溝酒業 酒的別名

除了以上這些別稱,“酒”還有許多或風雅或有趣的別稱,例如:金波、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秬鬯、凍醪、黃封、清酌、麴生、麴秀才、麴道士、曲居士、麴櫱、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藥、酒兵、清聖、濁賢……等等,不勝枚舉。

豐富多樣“酒”別稱彰顯了華夏酒文明的輝煌燦爛,成為了我國酒文化的一大民俗特色。酒歷經幾千年發展至今,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廣大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南國湯溝酒,香氣優雅,味道醇和,久喝不醉,宜室宜家,更是你生活中極佳的調劑品和好夥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