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這樣的領導,跟著他只有死路一條

今天,我們來吐槽下樑山第二代扛把子晁蓋。

他不在梁山一百單八條好漢之列,卻是讀《水滸傳》怎麼也繞不開的人物。不少人覺得晁蓋是個悲情人物,“出師未捷身先死”,水泊梁山的頭把交椅還沒坐熱乎,就一命嗚呼,讓後來者宋江撿了個大便宜。不過,對其的同情往往是從看客的角度出發,且多半建立在對宋江的厭棄上。事實上,晁蓋的能力與地位嚴重不符,假若你是他的下屬,多半會暗自慶幸這樣的領導終於死翹翹了。因為,細讀原著不難發現,晁蓋距離合格領導者,有著無法逾越的差距。

晁蓋這樣的領導,跟著他只有死路一條

晁蓋是個草包,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草包怎麼會當上領導?原因很簡單:家裡有錢,再加上狗屎運。晁蓋屬於富二代,“祖是本縣本鄉富戶”。他還是東溪村的保正,在當地算是一個有錢有勢的土財主。而且他不是守財奴,“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所以在江湖上有一定名氣。有錢能使鬼推磨,成天價被張三、牛二們前呼後擁、連吹帶捧,晁蓋身上自帶三分大哥氣質。只要不遇事,誰看見他也會覺得,這人天生就是當大哥的料。受江湖上“晁天王”威名的忽悠,數百里外的劉唐專程趕來,要送“一套富貴”與他,將生辰綱的機密和盤托出。從此,晁蓋人生開掛,在機緣巧合下,坐上了梁山的頭把交椅。

晁蓋這樣的領導,跟著他只有死路一條

成為黑社會老大以後,晁蓋的能力短板暴露無遺。從智劫生辰綱,到案發潛逃;從大敗官兵,再到火併王倫。晁蓋雖然名義上是大哥,卻是遇事就慌,毫無主意,完全聽從吳用安排。如果不信,請看生辰綱案發後,晁蓋的“精彩”表現:晁蓋問吳用道:“我們事在危急,卻是怎地解救?”吳學究道:“兄長,不須商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晁蓋道:“卻才宋押司也教我們走為上計。卻是走那裡去好?”吳用道:“我已尋思在肚裡了。如今我們收拾五七擔挑了,一齊都奔石碣村三阮家裡去。今急遣一人先與他弟兄說知。”晁蓋道:“三阮是個打魚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許多人?”吳用道:“兄長,你好不精細!石碣村那裡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裡好生興旺,官軍捕盜,不敢正眼兒看他。若是趕得緊,我們一發入了夥!”晁蓋道:“這一論極是上策!只恐怕他們不肯收留我們。”吳用道:“我等有的是金銀,送獻些與他,便入夥了。”

晁蓋這樣的領導,跟著他只有死路一條

看到事態危急,晁蓋嚇得六神無主,語無倫次,只會一個接一個地提問。反觀吳用,卻成竹在胸,侃侃而談,毫不慌亂。此時的晁蓋,哪有一點大哥的樣子,完完全全一個大草包。他的成功,跟其個人半文錢關係都沒有,全憑手下有一個優秀的團隊。

晁蓋這樣的領導,跟著他只有死路一條

晁蓋的領導能力更是一塌糊塗,可以說既沒有義氣,又缺乏頭腦。在職場江湖中,一個講義氣的領導,說到底就是要為下屬爭取利益,以及在下屬被人傷害時,挺身而出提供實質性的保護,甚至不惜與人撕破臉皮。這才能讓下屬真心追隨於你。宋江被救出江州法場後,帶著自己一路結交的兄弟,浩浩蕩蕩上梁山入夥。此時,宋江繫好漢,在人數上已遠超晁蓋繫好漢,梁山面臨著新一輪的權力分配。兩個人在眾人面前各種表演謙讓,最終晁蓋坐了第一把交椅,宋江坐了第二把,吳用和公孫勝分列三、四位。其它的好漢們怎樣排座次呢?不管是按先來後到,還是對梁山的貢獻,宋江的人馬均不佔優。狡猾的宋江想出了一個擱置爭議的方法: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意思就是,今天暫時不排座次,排名不分先後,等以後再排。這個提議看似公允,但其實將原有的排位徹底取消,損害了舊頭領的利益。對此,晁蓋竟然不發一言,這種不顧手下人死活的態度勢必讓老部下寒心。

在籠絡人才為我所用上,晁蓋的識見與能力就更為庸常了,甚至犯過比王倫還要糟糕的錯誤。梁山自認是江湖好漢的團隊,那麼對慕名而來投奔而來的江湖好漢,不但不能拒絕,而且一定要妥善安排。不過,當石秀和楊雄投奔梁山上時,晁蓋居然說出那句"斬訖報來"的昏話。原因是他二人與時遷在祝家莊以梁山的名義偷人家雞吃。雞摸狗固然不對,可罪不至死。更何況梁山好漢並非善男信女,都或多或少做過類似的勾當。憑這一條就殺人,豈不是涼了眾兄弟的心。

水泊梁山奉行的是好漢邏輯,義氣是擺在第一位的,好漢間的兄弟情誼高於一切。連王倫這樣的庸才,還知道拿一盤銀子,禮送遠道投奔的林沖呢?所以,和他的前任一樣,晁蓋的結局只能是死路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