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范儿十足的古村古宅,坐落在通往太行山大峡谷的道路边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请点击关注。

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的太行山大峡谷知名度很高,可是沿线很少有人知道,在县城通往太行山大峡谷景区沿线,有一个古风浓郁、充满民国范儿的传统村落,这个传统村落就是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壶关县店上镇瓜掌村。

瓜掌村是山西省道S225长治到陵川县平城镇的长平线上的必经之地,出壶关县城往东南方向行约18公里处。省道穿村而过,将村子分为东西两半。西边是新村,新貌俨然;东边是旧村,有着大量清末民初建筑遗存。三三两两的清末、民国建筑散布在村中,数量多,保存现状好坏不等。在过去这样一个受大山阻隔、信息相对封闭的山村,能拥有这么一大片中西交融并存的建筑文化遗存,实属难能可贵。

民国范儿十足的古村古宅,坐落在通往太行山大峡谷的道路边

充满民国风情的瓜掌村民居门楼。

瓜掌村现有人口600多人,村子得名缘由是村东边的山形似瓜,故名为瓜掌村。瓜掌村口路东是一座新修的小公园,也是村子的新标志。站在这里左右看去,能明显感觉到东西两边的区别。西边是一排排现代房屋,东边则顺着缓坡不规则地呈现出旧村落的模样——古旧而高大的房屋、曲曲弯弯的小路、破败的庙宇,掩映在还算繁盛的树木之间。东边这个看起来有些破旧的村子,才是瓜掌村原来的样子。

看着穿村而过的宽阔公路将村子分成东西两半,你很难想象,西边的房屋建筑和这条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并不存在。真正的北上壶关县城、东南下河南林州的路是一条窄窄的古官道,在紧挨着小公园的东侧,当年也是穿村而过,也曾繁华一时。

民国范儿十足的古村古宅,坐落在通往太行山大峡谷的道路边

曾经的清代驿道。

据资料介绍,瓜掌村里的这条古驿道,就是古上党通往河南的交通要道。村子依东边的小山而建,北边山脚处,连接两座庙宇的是一处寨墙,下设有券门,也就是古驿道上的关口。寨墙下部是一人高的青石基础,顶部是女儿墙,关口券顶女墙下还留有两个石制排水嘴。关楼北边券洞顶上石砌匾额上书“东南锁鑰(钥)”四个大字,南边匾额是“钟灵(锺靈)秀”三个大字。几年前还只是阴刻字迹,现在被涂刷了红漆,很容易辨认。

民国范儿十足的古村古宅,坐落在通往太行山大峡谷的道路边

古代驿道关口。正面刻有“钟灵秀”三字。

“东南锁钥”四字匾额告诉我们,这个关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即便是古人有所夸大,但也绝不是无稽之谈。这是古代连接壶关、林州的唯一一条官道上的一个咽喉之地,也是上党盆地的边缘,从东边翻越太行山进入潞安府地界后,这里相对平缓一些。从瓜掌村经店上镇往西到长治县的荫城镇,距离只有15公里,与到壶关县城距离差不多。荫城镇号称“千年铁府”“日进斗金”,瓜掌村与之为邻,当然不会与财无缘。交通的便利导致商业繁盛,在这个地方有一座关口的存在十分必要。

“钟灵秀”三字则是村民对该村自然人文环境的高度自信,夸赞这里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资料显示,瓜掌村历史上的确出过高官巨富,留下了不少传说。

民国范儿十足的古村古宅,坐落在通往太行山大峡谷的道路边

古关远眺。

沿着古关往南进入村子的路就是古驿道,至今保存。虽然两边的房屋、院墙都被刷上了白色,但古街巷犹存。胡哥一行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步入古道,沿街走访。

这条古驿道穿村而过,东西两边还能看到数家店铺的旧貌。虽然临街的一面都已经用砖垒住了,但还能够看出原来都是用柱子分割的板墙结构,加上外露的粗大醒目的梁枋截面,说明原来这些店铺都曾经有过出厦,方便过往客人避雨遮日。

民国范儿十足的古村古宅,坐落在通往太行山大峡谷的道路边

民国风情的民居门楼。

古道很窄,大约四五米宽,全部是青石铺就。现在由于道路改造,表面覆盖上了水泥,只有在个别地方才能看到露出的青石。古道大约有两百来米长,向南一路通往村外。遥想当年,驰骋商海的潞商骡马驮队通过这条驿道,将潞州产的铁货、潞绸、陶瓷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南北各地,同时也将赚取的大笔财富用于求田问舍,在村子中盖起了大大小小的棚楼四合院,数量之多,远超别的村子。

民国范儿十足的古村古宅,坐落在通往太行山大峡谷的道路边

村中的石板小路。

据村干部说,在历史上,瓜掌村曾经是壶关东南第一村。如今,古关犹在却已废弃无用,古道尚存变成村中小巷,曾经的繁华只留下满村散布的老旧院子和日渐破败的大小棚楼。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