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第一次全面進攻蜀漢,居然因爲一個「小問題」,徹底慘敗

曹真肯定不是一個草包,相反他是曹魏中後期最重要、最成功的將領,戰績比司馬懿、曹休、夏侯尚都好。​​

但是曹真有一個巨大的汙點,就是230年曹真提議伐蜀,聲勢浩大,但因為一個“小問題”,連續一個月的暴雨,導致子午道的棧道沖毀,路徑難行,最終在華歆、楊阜的勸諫下,魏明帝下令撤軍。這個汙點,一直就讓曹真被貼上了“指揮能力差、沒水平、好大喜功”的標籤。

曹魏第一次全面進攻蜀漢,居然因為一個“小問題”,徹底慘敗​​


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來比較一下曹真伐蜀、鄧艾鍾會伐蜀,看看有什麼區別。

都是多路進攻,讓蜀漢首尾不能兼顧

兩次伐蜀的戰略部署基本是一致的,就是多路進攻,讓蜀漢首尾不能兼顧。

滅蜀之戰,分五路進兵。鍾會率領主力,從斜谷、駱谷、子午道分三路主攻,鄧艾出狄道進攻沓中的姜維,諸葛緒從祁山向武街、陰平的橋頭進攻。

曹真伐蜀的部屬是,曹真親率主力從子午道進攻,司馬懿逆漢水而上,約定在漢中的南鄭會師。郭淮、費曜等部或從斜谷入、或從武威入,形成多點進攻的態勢。應該說,曹真在戰略部屬上沒有問題。

曹魏第一次全面進攻蜀漢,居然因為一個“小問題”,徹底慘敗


主動出擊,其實對曹魏更有利

在曹真進攻蜀漢之前,蜀漢已經兩次北伐。其實這兩次曹魏都在曹真的一線指揮下,並沒有諸葛亮討到多少便宜。

從漢中和關中的地理形勢看,從漢中往關中走,是一個放射狀的形態,反過來從關中往漢中走,是一個相對聚合的狀態。

所以,如果曹魏採取守勢,對曹魏是不利的,因為關中戰線太長,到處都要防禦,彼此相隔又遠,容易被諸葛亮分兵擊破。如果曹魏採取攻勢,幾路大軍齊發,一旦突破,可以迅速合兵,形成集中兵力的優勢。

從這點看,曹真其實是很有戰略眼光的,絕不是為了好大喜功才決定主動出擊的。

曹魏第一次全面進攻蜀漢,居然因為一個“小問題”,徹底慘敗​​


意外的氣候因素,讓曹真蒙羞

謀兵佈局曹真都沒有錯,但意外的氣候因素,卻是曹真沒有想到,也無法預測的。

鍾會鄧艾伐蜀,一部分部隊也是從子午道走的,證明這條路是可以走的,曹真走這條路也是沒錯的。但是曹真剛出兵,連續下了三十多天的雨,棧道被山洪沖斷隔絕,魏軍在子午道中走得相當艱難,最終只能半途而廢。

從氣候資料看,曹真選擇的是八月出兵,相當於大致陽曆的九月,按照經驗,這段時間已經過了雨季,雨水不應該多。但偏偏這一年就是雨水多。

《三國志·明帝紀》中記載,九月,大雨,伊水、洛水、黃河、漢水氾濫,明帝詔令曹真等人調回軍隊。可見,這一年的氣候情況確實比較反常,天佑蜀漢。

如果曹真伐蜀成功的話,蜀漢的歷史就會被縮短33年(魏滅蜀之戰是263年)。整個三國曆史的脈絡走向,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當然,對曹真本人來講,他也很有可能進入歷代一流軍事家的行列。

本文由三國摸金探秘記出品。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