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忽悠!常溫酸奶根本沒有活的乳酸菌,乳糖低也是假的!

為什麼好好的牛奶不喝,要喝發酵而成的酸奶,相信這是不少人心中的疑問!

其實簡單來說,在牛奶當中加入乳酸菌,從而讓部分乳糖分解成乳酸,製作而成的就是酸奶。酸奶既有效緩解人體乳糖不耐受的症狀,還提高了鈣的吸收率和利用率。而且酸奶當中的各種菌也被認為有益腸道健康。

2018年6月,《消費者報道》向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4款國產常溫酸奶以及來自德國、奧地利、波蘭、西班牙的6款進口常溫酸奶。

哪一款常溫酸奶的乳糖最少?宣稱乳酸菌添加量更多的品牌又是否名副其實呢?

別忽悠!常溫酸奶根本沒有活的乳酸菌,乳糖低也是假的!

▲國產

別忽悠!常溫酸奶根本沒有活的乳酸菌,乳糖低也是假的!

▲進口

19款常溫酸奶非“低乳糖”

部分人食用乳製品,會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鳴、嘔吐、急性腹瀉等非感染性臨床症狀。其實這就是“乳糖不耐受”,即體內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對食品、乳製品中的乳糖不能充分消化吸收,致使腸內堆積大量短鏈脂肪酸及氫氣。事實上,大部分中國人都有乳糖不耐受的基因。

《衛生研究》(2006年06卷)雜誌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健康中國成年人每天攝入25g奶粉(乳糖6.25g)不會出現任何乳糖不耐受的症狀。

一般來講,酸奶中的乳糖在製作過程中被大部分轉化成乳酸,可以有效緩解“乳糖不耐受”。那麼,此次送檢的20款常溫酸奶,乳糖含量低嗎?喝了就能擺脫不耐受嗎?

別忽悠!常溫酸奶根本沒有活的乳酸菌,乳糖低也是假的!

檢測結果顯示,除了聲稱“無乳糖”的聖典牛頭沒有檢出乳糖外,其餘19款無一達到低乳糖標準。【《乳品工藝學》指出:正常牛乳中乳糖的平均含量為4.6%,即4.6 g/100g。】

值得一提的是,旺仔、皇氏乳業的乳糖含量高達4.5 g/100g,與生牛乳幾乎沒區別,說明其乳糖並無因發酵而大幅度降低,無法緩解乳糖不耐受症狀。而以乳糖含量稍低的光明、伊利、新希望等來說,含3.5 g/100g乳糖,比純牛奶(4.6%)下降了24%。

另外,19款酸奶的乳糖含量並不低,若一次性飲用一杯,是否仍有可能出現乳糖不耐受?

以乳糖最低的完達山(一瓶220mL)為例,在不攝入其他乳製品的前提下,每天飲用≤250mL最為“保險”;而包括光明、現代牧業、君樂寶、蒙牛、雀巢、聖牧等在內的絕大多數酸奶,食用一瓶均已經超出6.25g的耐受值,很大可能導致部分消費者出現“乳糖不耐受”的腸胃不適症狀。

對於有乳糖不耐受的消費者,可以優先選擇乳糖含量為零的聖典牛頭,也可以結合上表中的產品乳糖含量,在19款產品中斟酌選擇。

補充:關於酸奶中乳糖的解讀——

《消費者報道》瞭解到,完全或大部分水解酸奶中的乳糖其實並非無法達到。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永康指出:“目前普遍採用乳糖酶處理牛乳,將大分子的乳糖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可得到乳糖水解乳。由於乳糖水解技術成本較高,低乳糖、無乳糖牛奶一般會被作為中高端產品銷售。”

也就是說,企業完全有能力將乳糖完全或大部分分解,可企業為什麼卻沒有做到呢?《消費者報道》就檢測結果和疑問聯繫相應的企業,但截止至發稿時仍未收到回覆。

本刊從某第三方交易平臺瞭解到,乳糖酶的價格為175 元/kg,使用溫度為50~55℃,且其在保存中會有一定的酶活損失,說明使用及保存條件非常苛刻。而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等最適生長溫度約為40℃,溫度升高會使其大量繁殖甚至死亡。正是因為乳糖酶和乳酸菌的適用溫度不太匹配,如果採用去乳糖技術,必然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負擔,這或許是無乳糖酸奶並不普及的最大原因所在。

別忽悠!常溫酸奶根本沒有活的乳酸菌,乳糖低也是假的!

常溫酸奶沒有菌!

很多廠商會在酸奶宣傳上主打“菌”這個概念,以本次測試的常溫酸奶為例,雀巢宣稱“乳酸菌添加量≥1x106 CFU/g”、旺仔宣稱“添加副乾酪乳桿菌V0151”。

常溫酸奶,顧名思義就是能存放於常溫條件下的酸奶。但我們同樣知道的是,乳酸菌都是要低溫保存的。那麼,常溫酸奶中的“乳酸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別忽悠!常溫酸奶根本沒有活的乳酸菌,乳糖低也是假的!

檢測結果顯示,20款國內外常溫酸奶均未檢出乳酸菌(<10 CFU/g),說明這些產品中不含有“活菌”。

既然常溫酸奶實際不含“活菌”,為什麼廠家常以“乳酸菌添加量”作為宣傳賣點呢?

伊利回覆稱:“我們在產品宣傳‘普通酸奶菌種基礎上添加希臘雅典農業大學分離菌種’,按照GB 77184.1.4.1 的規定,而需要標示出菌種的添加量。”但需要指出的是,乳酸菌添加量並不等於乳酸菌含量!

從生產過程來看,常溫酸奶經歷了兩次殺菌處理:巴氏殺菌和溫度更高的熱殺菌。巴氏殺菌是指發酵前對原奶滅菌,而熱處理指發酵完成後的再次滅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永康表示:“常溫酸奶經過滅菌處理,乳酸菌幾乎不可能存活。”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認為:“低溫酸奶能否調節腸道尚無定論,常溫酸奶就更不可能了。在乳酸菌殺死的基礎上去談誰的菌多、誰的菌好,是毫無意義的。”

綜合以上結論,消費者在選購常溫酸奶時,完全可以忽略跟乳酸菌有關的宣傳標語,因為常溫酸奶中根本不存在活菌。

補充:關於酸奶中乳酸菌的解讀——

研究表明,活的嗜熱鏈球菌含有β­半乳糖苷酶,有助於改善乳糖酶缺乏者的乳糖不耐症。

以添加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為主的常溫酸奶,成品中已經不存在“活的嗜熱鏈球菌”,因此更無法改善乳糖不耐受。相反,如果消費者飲用常溫酸奶出現腸道不適,很可能是攝入了過多乳糖,而不是來自乳酸菌助消化的作用。

看完報告二,相信不少讀者心情複雜:“常溫酸奶既沒有活性乳酸菌,較高的乳糖還會帶來拉肚子的風險,那我喝它何用?”

消道長認為,常溫酸奶自有傳統酸奶無可媲美之處。更何況,喝酸奶主要為了獲取其中豐富的營養成分。

你買的常溫酸奶是否有“營養缺陷”?哪一款是補鈣好能手?是否有助於減肥?請繼續關注《消費者報道》即將推送的常溫酸奶對比測試報告第三彈。

關於酸奶,你還有什麼樣的疑問,可以在文末留言和消道長說說哦!消道長會盡力解答你們的消費困惑的!

別忽悠!常溫酸奶根本沒有活的乳酸菌,乳糖低也是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