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酒配小菜,半飽半醉足矣~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細心的花粉一打開,大概就發現咯:今天的欄目有小小的變身!之前想集合大家一起探訪各地美食的計劃,終於準備起來了~(文末會有福利,大家要看到最後哦)

第一站,就是花姐最愛的廣東地區,之前也去過好多次啦。這一次,去看看廣州深圳還有哪些沒被發現的美味吧!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花吃姐姐一直相信,美食是靠吃出來的,不是看出來的,所以平時對美食類的書籍、電影都說不上多大的喜歡。

但歐陽應霽老師算是個例外,斷斷續續追著他的專欄和書。特別是《半飽》裡寫的:

在外頭跟大夥一起吃喝的時候,要嚴格堅持半飽往往比較困難,從材料到份量到味道,都得接受別人的掌控插手,在你推我讓之間,一不小心就吃多了。


一個人在外頭吃,能夠點的菜都是一般標準的一整份,也常常因為怕浪費也怕麻煩帶著剩下的飯菜到處跑,只得把其實已不需要的都勉強吃光,一下子又變得太飽。


所以還是必須爭取飲食主動權,親手買菜回家做飯,自由發揮自作自受。一切材料選擇份量搭配味道濃淡,都在半飽控制範圍之內。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花吃姐姐的日常便當打卡

這也是我堅持每天自己做飯、上班帶便當的原因。自己掌握主動權,在營養搭配、烹飪方式上做到讓自己舒適的半飽。

去年關注到歐陽老師在深圳開了家“半飽半醉”的中式小酒館。說起小酒館,腦海裡最先冒出的是日式的模樣: 梅酒、清酒,日式炸雞、玉子燒。

中式小酒館?真的不多見。但我們大中華可是有著濃厚的酒文化的,黃酒、米酒、高粱酒、青稞酒…老酒客眼裡,中式酒一點不比洋酒遜色。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因為愛“半飽半醉”這層意味,也欣賞“中式小酒館”的概念,所以一直種著草。半月前有了去深圳探尋美味的計劃,它理所當然成為了我深圳行的第一站。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歐陽老師是一個典型的藍色控,每天發的日常、拍的照片都和藍色有關。

這一點在半飽半醉有了很好的體現:藍色的菜單、藍色的餐具、青花的器皿…讓一貫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形象的中式酒館,多了層雅緻。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深圳之行,天公不作美,碰到了颱風,一個抬頭就是“嘩嘩”的暴雨。

讓人詫異的是,颱風天工作日的午市,半飽半醉人來人往,幾乎坐滿。為了拍一張齊整的環境照,一直等到了下午3點人流散去。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來,來來,再來,半杯。”

中午有這麼多人來小酒館就餐,心中又有了一層疑慮。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帶著滿肚的疑慮,打開了菜單。菜單分兩頁,一頁半飽、一頁半醉。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半飽

半飽為菜品部分,分下酒菜和下飯菜兩大類。價格平易,小菜十來塊,大份的煲類最貴不過百元上下,菜品平均單價三十來元。

光看菜名就讓人食慾大開的家常菜,如同小食堂般溫馨,難怪中午有那麼多人來就餐。

1. 下酒菜

下酒菜講究輕巧有味,無需濃汁厚芡,一口小酒一口菜。

涼拌小蔥皮蛋

平時吃皮蛋,多是拌上生抽和醋調製的醬汁。這裡用的是廣式的做法,皮蛋切塊淋上調好味的蔥油,無須其他調料,足夠清爽有味。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梅子小番茄

小番茄去皮後,依舊保持著飽滿和原有硬度。咬開之後,噗呲的冰涼話梅汁滲入喉頭。表面撒上了紫蘇碎,多了一層特別的芳香味。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涼拌手撕沙姜雞

雞肉手撕過後,無需再脫骨,方便入口。雞皮滑爽彈韌,雞肉細嫩不柴。拌著香菜、沙姜碎,辛香又開胃。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南乳小烤肉

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片,提前一晚用南乳調製的醬汁醃製入味。第二日再炸至酥香紅脆。吸油上多花點心思,讓肉肉乾爽不油膩,卷著小生菜吃,我一個人可以全乾掉~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豉油皇蝦

以黃油起鍋,每隻大蝦隱隱帶著一股奶香味。蝦肉新鮮飽和,蝦殼酥脆入味。貼心地把蝦鬚蝦腳蝦槍都剪去了,可以直接連殼嚼下,免去剝殼的麻煩。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2. 下飯菜

沒有什麼比濃香菜餚配米飯更來著落胃實在了。無論是喝完酒的你,還是滴酒未沾想吃點飯菜的你,這些下飯菜,總能讓你吃得舒舒服服。

小蔥金錢蛋

水煮蛋切片再炒制,容易蛋白蛋黃分離。切要小心,炒要小心,料理起來尤為考驗廚師功力。蛋片表面帶點脆,均勻裹上醬汁,帶著蔥香,水煮蛋花點小心思,也可以很好吃哦。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蝦醬蒸豬頸肉

蝦醬這東西,有人覺得腥臭,有人覺得鹹香。我屬於後者,家中常備一罐,炒蔬菜時不時加上一勺。豬頸肉用蝦醬醃製後再蒸,就像是帶著海鮮味的鹹肉,拌飯麻麻香。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3. 當季新菜

半飽半醉注重不時不食,每一季都有新菜推出。初春去、仲夏去、暖秋去、寒冬去,都有不一樣的菜色等著你。新的下酒菜,新的下飯菜,值得N刷。

酸辣藕丁

當季的小藕帶切段,用泡椒汁浸滷。巧心思地加入了藤椒油,酸辣之餘還帶著一些椒麻香。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家鄉撈茄子

每年夏季,舅舅的小菜園碩果累累,飯桌上都少不了茄瓜類的蔬菜。茄子加了紫蘇蒸制,酸酸甜甜軟軟糯糯的口感,一下消去了夏日的暑氣。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藿香海鮮砵

說起藿香,大家對藿香正氣水一定不陌生,但用在海鮮裡,還是頭一回見。獨有的草本香,緩和了海鮮的辛辣,又增加了不少香氣層次。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家常的食物,多加一些小心思,就能讓舌尖難忘。

半醉

平時不多喝的中式酒,在半飽半醉有了特別的打開方式,讓人忍不住“來,來來,再來。”

1. 黃酒

黃酒與啤酒、紅酒並稱世界三大古酒。品啤酒的人很多,品紅酒的人很多,但要說品黃酒,沒那麼多。

大概是烹飪時常以黃酒入味,主要受眾是長者,所以年輕一代對他的接受度就顯得有些低。但好的黃酒氨基酸含量豐富,入口溫潤,充滿穀物發酵的香氣。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黃酒是一個大分類,其實品種繁多,各有特點,還有著詩意的名字。一套四宮格黃酒包括了“元紅”、“加飯”、“善釀”、“香雪”(四款黃酒依次甜度和酒精度增加)。

元紅:幹型,糖分最低(含糖量15g/L以下)。糯米發酵到基本沒有殘糖,酒體顏色橙黃透亮,口感較直白。

加飯:半乾型,糖分稍高一些(含糖量在15g~40g/L,酒精度16°~18°)。是在元紅基礎上,加料進行二次發酵,“加飯”就是這層意思。第二次加的料,發酵不完全,所以含糖量更高。口感綿柔些,酒精度數更高。

善釀:半甜型,含糖量達40g~100g/L,酒精度18°~19°。發酵用三年陳的元紅代替了水。酒體顏色呈紅,口感柔和醇香。

香雪:甜型,糖分最高(糖含量在100g/L以上,酒精度20°以上)。使用黃酒酒糟蒸餾成的45度糟燒烈酒釀造,過程中加入麥曲,口感甜美,最受女士喜愛。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半飽半醉與紹興塔牌酒廠(目前不多的堅持手工做酒的著名品牌)合作,將地道的紹興黃酒帶回了深圳。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2. 米酒

米酒來自福建清流縣客家米酒品牌山村風物

花果米酒按照不同口味,分別放入桂花、青梅、百香果、茉莉花、枇杷、柚子,直接跟糯米一起發酵。不加糖,不用浸漬法,口感更濃郁,熱量也更低。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3. 中式特調酒

喝多了西式調酒,中式雞尾酒的味道你好奇嗎?

青檸檬梅子醉

在花吃姐姐家,黃酒、米酒這些酒都是家中長輩日常喝的,我平時很少沾。如果不是這一次的體驗,大概還無法理解它們的魅力所在。

半飽半醉用更有活力、現代化的展現方式,讓年輕一代去嘗試這些容易被忽視的中式酒。不如試試青檸檬梅子醉,或是鹹檸檬花雕醉。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水果啤酒

夏日裡的主角啤酒,在這兒也有了更應景的喝法。與鮮果調製,有了荔枝、菠蘿、百香果、檸檬川貝四款果味啤酒,讓人無法抵抗得的巧妙配搭。

半飽半醉的酒對女士很友好,有很多柔和甜香的款。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從剛開始的滿肚疑慮,到最後的驚喜連連。對於食物,如果只憑外表來判斷,不免會錯過很多美好。

傳統的食物,加以用心,就能變得分外有趣動人。最後跟大傢俬心推薦我最喜歡的幾道菜:南乳小烤肉、蝦醬蒸豬頸肉、家鄉撈茄子、鹹檸檬花雕醉。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保持半飽狀態,令頭腦相對靈活,知道自己最愛吃什麼,對下一頓美味永遠有熱切活潑的冀盼。喝酒也應當保持“半醉”狀態:剋制的微醺於身於心才是安全的高潮。”

希望大家都能擁有自己人生半飽半醉的美好狀態~

半飽半醉

地址:深圳市深南大道9668號萬象天地NL260

電話:0755-86687398

小酒配小菜,半饱半醉足矣~

這一次,半飽半醉聯合花吃姐姐

準備了超多的福利給大家

想拿到美味的福利

就來仔細看看怎麼玩吧

花吃招募--深圳地膽集合

開市•深圳地膽分舵

①全城資深地膽集合地

深圳土著與常住民的交流地

資深吃喝達人交流社群

你不知道的街頭巷尾私藏好店大分享

深度有料,絕不敷衍

②高價值福利 / 秒殺活動蒐羅

全城最好的酒店+民宿試睡名額

網紅店試吃名額+優惠券

線下活動面基名額

只要你在深圳,並自認為還有點“料”

長按掃描上方二維碼,馬上加入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