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溪辣椒:「辣」出百姓致富路

泸溪辣椒:“辣”出百姓致富路

泸溪辣椒:“辣”出百姓致富路

瀘溪玻璃椒。

紅網時刻 通訊員 孫雲合 向曉玲 姚俊峰 陳懷民 記者 李豔華 湘西報道

愛吃辣、不怕辣,瀘溪人的餐桌几乎是“無菜不辣”。在瀘溪,人們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米吃辣子米有味,吃了辣子辣死人”,辣椒,已經成為瀘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改革開放使瀘溪經濟換髮了新活力。近年來,湘西州瀘溪縣進一步加大辣椒產業發展力度,結合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把強力推進辣椒產業作為帶動群眾發家致富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來抓,辣椒產業得到迅速發展。

辣椒,不僅“辣”出了百姓餐桌上的好口味,也“辣”出了瀘溪百姓的致富之路。

發揮品種優勢 辣椒基地建設實現新突破

說到瀘溪辣椒,不得不說“瀘溪玻璃椒”,它是瀘溪縣的傳統優良地方品種,生產歷史悠久,因色澤鮮豔、紅亮透明而得名,其果皮厚度和辣味適中,口感極佳,廣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成為湖南省出口乾椒的主要品種,是獨有的地方品牌。

泸溪辣椒:“辣”出百姓致富路

辣椒基地裡種植的辣椒。

近年來,瀘溪縣委縣政府緊密結合本縣地域特點,緊緊抓住“玻璃椒”的品種和品牌優勢,大力推行“511”工程,即全縣每年種植面積穩定在5萬畝以上,以興隆場為核心種植區,發展種植面積1萬畝,以興隆場、小章為辣椒產業帶,推廣春提早避雨栽培面積1000畝。該縣還對產業基地實行“五個統一”管理,通過政府投入、信貸資金、金融扶貧、社會融資等多種形式,通過強化基地基礎配套設施投入,全縣形成了以興隆場鎮、永興場鄉、小章鄉為中心的辣椒規模化生產基地。

目前,全縣辣椒基地種植規模達1萬畝以上的鄉鎮有1個,種植規模達5000畝以上的鄉鎮有3個;發展5畝以上的辣椒種植戶達200餘戶,100畝以上辣椒大戶有2戶。鄉鄉有辣椒,戶戶種辣椒,每到辣椒收穫季節,村民的房前屋後、屋頂山坡都曬滿了紅豔豔的辣椒,家家戶戶曬辣椒已成為農村一道獨有的風景。

強化科技支撐 辣椒產業實現新發展

辣椒產業涉及到千家萬戶,栽培技術和種植水平如果參差不齊,將嚴重製約辣椒產業的發展,為此,瀘溪縣不斷強化科技支撐,通過加快優新技術、優新品種和優新材料的普及推廣,不斷加快辣椒產業的轉型發展。

瀘溪縣不斷開展“瀘溪玻璃椒”的提純復壯技術創新力度,近幾年來分別在海南、興隆場等地開展了提純復壯篩選基地10畝、30畝。同時,大力引進20多種辣椒新優品種,譬如引進的優博辣紅豔、辛香21號、博辣紅牛、新組合2號辣椒、白玉辣椒等優良品種,深受廣大農戶和消費者的好評。

泸溪辣椒:“辣”出百姓致富路

辣椒專家對種植大戶和椒農進行技術指導。

瀘溪縣依託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三區“人才支持,先後聘請省農大、省蔬菜研究、湘西農科院等辣椒專家、教授,深入辣椒主產區,對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社員和椒農進行技術指導。通過現場培訓、專題講座、個別指導,辣椒基地的科學栽培水平得到明顯提高,農戶推廣科技的熱情也高漲起來。

瀘溪縣大力推行“院縣共建基地”的模式,將基地辦到農戶身邊,讓農戶親身感受到優新品種、新技術的優勢。先後在興隆場鎮五里坪村建立了春提早避雨栽培基地300餘畝,在大坪村建設了春提早避雨栽培基地200餘畝,在小章鄉瓦曹村建立避雨栽培及高壟窄廂地膜覆蓋栽培200餘畝,建立了村辦30畝以上樣板示範點11個,全縣先後培養科技示範大戶60多戶。

泸溪辣椒:“辣”出百姓致富路

辣椒採摘後裝車。

產品暢銷國內外 椒農走上致富路

瀘溪辣椒因其品質優良,不僅在國內口碑良好、市場走俏,在國外市場也享有很高的聲譽。1990年,“瀘溪玻璃椒”被譽為“中國湖南玻璃幹椒”。

為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銷售市場,近年來,瀘溪縣通過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產品,進一步做大、做實、做優了特色產業經濟“蛋糕”。

泸溪辣椒:“辣”出百姓致富路

瀘溪辣椒系列加工產品。

2009年,瀘溪縣申報了“巴斗山牌玻璃椒”商標,改進了玻璃椒包裝,使玻璃椒由過去的傳統包裝變成精品包裝。同時,大力開展辣椒深加工,開發了剁椒、辣椒醬等系列加工產品。目前,這些產品除了在浙江、上海等國內市場非常吃香外,還遠銷美國、日本和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6年,“油炸辣椒”獲得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農產品金獎。

為增強產品的競爭力,瀘溪縣大力推行“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通過新型經營主體示範引領,帶動了辣椒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科學化管理、產業化經營,提高了椒農經濟效益。瀘溪縣喜農辣椒農民專業合作社等4家專業合作社成立了聯合專業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條“產—銷—加”一體化生產經營模式,加大了辣椒儲藏廠房和產後加工生產線建設。目前,該縣已建成了6條辣椒產品加工生產線,日加工量200噸的辣椒加工廠一個。

辣椒產業的發展使椒農走上了致富之路。目前,全縣辣椒種植規模5.2萬畝,已覆蓋了全縣11個鄉鎮,134個行政村,2.57萬戶椒農,全縣辣椒年總產量達7.5萬噸,產值達1.2億元,不少椒農依靠小辣椒蓋起了樓房,買回了摩托車甚至小汽車,小辣椒產業已成為瀘溪農民發家致富的火紅產業。

今年67歲的楊秀鸞,家庭人口6人,兒子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三個小孩在家,老兩口靠種植辣椒補貼生活。因老伴年老體弱,家裡無勞動力,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去年他家種植辣椒3.2畝,畝產達1400公斤左右。他喜笑顏開:“光種辣椒的收入就達1萬多元,這下日子好過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