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高溫腐蝕」的原理及案例

燃煤電站鍋爐的水冷壁、過熱器、再熱器等高溫受熱面,常常因高溫氧化、腐蝕而早期失效。隨著大容量、高參數鍋爐的應用,這種高溫腐蝕現象更加明顯,並且嚴重影響了電廠的安全運行,是造成機組非正常停機的一個重要因素。

1 高溫腐蝕產生的一般機理

水冷壁煙氣側高溫腐蝕的過程比較複雜,目前一般認為高溫腐蝕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 燃煤含硫量高;
  • 含有可燃物的煤粉火焰直接沖刷壁面;
  • 水冷壁經常處於還原性氣氛中等。

煤的含硫量高時,水冷壁外部沉積物的化學構成易於促成高溫腐蝕的發生。

如果水冷壁管壁外部經常遭受含有大量未燃盡煤粉火焰的沖刷,使硫化亞鐵(FeS2)隨煤粉顆粒或灰份粘附在管壁上,經爐內催化形成的原子S和SO3會使水冷壁產生高溫腐蝕;

在缺氧的情況下如果水冷壁面附近的還原性氣體H2S和CO的含量較高時,也會使水冷壁產生高溫腐蝕。

據研究表明,在還原性氣氛下,煙氣中H2S的濃度大於0.01%時,會對鋼材產生強烈的腐蝕作用,特別是在300℃~500℃範圍內,其腐蝕性最強。

2 防止發生高溫腐蝕的措施

針對燃用煤質中含硫量較高的特點,採取了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以防止鍋爐發生高溫腐蝕、避免在爐膛高溫區域出現火焰貼壁和還原性氣氛:

1)防止水冷壁發生高溫腐蝕措施

a.合理選取熱力參數和爐膛結構參數,爐膛出口溫度適當。

選取合理的邊排燃燒器到側水冷壁距離,下排燃燒器到冷灰鬥拐點距離,可避免火焰直接沖刷水冷壁,防止爐膛水冷壁結渣和產生高溫腐蝕。

選取合適的上排燃燒器至屏底距離,控制屏底煙溫在較低水平,避免管屏高溫腐蝕。

b.合理選擇優化內螺紋管的參數,能增強工質側的傳熱,降低水冷壁管表面溫度水平,防止高溫腐蝕發生。

c.燃燼風采用優化的雙氣流結構和佈置形式,燃燼風風口包含兩股氣流:中央部位的氣流是非旋轉的氣流,它直接穿透進入爐膛中心,補充燃燼所需空氣;邊部風口採用旋轉氣流,在水冷壁面形成氧化性氣氛,有效防止煤粉粒子沖刷水冷壁。

同時,燃燼風口的佈置最優化的佈置形式,使燃燼風沿爐寬方向覆蓋了整個一次風,防止出現煤粉顆粒逃逸現象,可有效防止燃燒器區域靠近兩側牆處產生高溫腐蝕。

d.優化燃燒器擴展錐的角度,防止火焰的過早擴散對水冷壁的沖刷。

e.合理佈置燃燒器,使燃燒器距離側牆以及冷灰鬥具有足夠的距離,防止火焰沖刷水冷壁。

f.優化燃盡風的佈置,在佈置主燃盡風的基礎上,在靠近側牆佈置側燃盡風,形成低溫的風屏,保護火焰沖刷側牆。

g.上述措施對減輕水冷壁高溫腐蝕有一定效果,但還不能根治。

根據某電廠300MW“W”爐和某電廠600MW“W”爐燃燒高硫無煙煤的設計經驗,推薦用戶水冷壁和高溫受熱面的做抗腐蝕噴塗處理,儘管做噴塗處理的一次性投資高,但可避免因腐蝕減薄而頻繁停爐換管,對長期運行來說還是合算的。

2)防止對流受熱面發生高溫腐蝕措施

a.合理佈置受熱面位置,使工質溫度高的受熱面處於煙溫相對較低的區域。

煙氣從爐膛出口依次沖刷到屏式過熱器、高溫過熱器、高溫再熱器,這幾級受熱面中工質的溫度是由低到高的;

另外菸溫較高區域的屏式過熱器、高溫過熱器和高溫再熱器的受熱面採用順流佈置,入口處的煙溫較高。

這樣可以保證受熱面管表面的溫度處於較低的水平,較低的壁溫能夠有效的防止高溫腐蝕。

b.採用節流圈減少管間偏差,控制受熱面壁溫水平,使其低於高溫腐蝕發生的溫度,能夠有效避免高溫腐蝕。

c.受熱面管選材中注意採用了抗腐蝕性能良好的鋼材。屏式過熱器、高溫過熱器和高溫再熱器管材都採用了大量的SA-213TP347H奧氏體不鏽鋼。

3 防止發生高溫腐蝕的實例

1)某廠一期、二期2×300MW鍋爐

工程設計煤種的收到基含硫量為2.9%,校核煤1含硫量為4.5%,校核煤2含硫量為2.86%。為了防止水冷壁高溫腐蝕,採用瞭如下一系列措施:

(1)在水冷壁高溫區域,向火面水冷壁採用熱噴塗鋁技術,通過熱噴塗鋁的方法,在管壁表面形成一薄鋁層,靠鋁層表面形成的一層緻密的Al2O3達到防腐蝕目的。

(2)採用水平濃淡燃燒器,向火面為濃粉一次風,背火面為淡煤粉一次風,使水冷壁附近保持氧化性氣氛。

(3)採用小切圓,每一角燃燒器分兩組水平濃淡燃燒器,較高的一次風率、周界風率及一次風速和周界風速等,以防止火焰沖刷水冷壁。

(4)大爐膛、燃燒器分兩組等以降低爐膛壁面熱負荷。

(5)運行時注意均勻配風,防止火焰偏斜貼壁。

一期兩臺爐分別於1999年和2000年投產,二期兩臺爐於2004年投產,水冷壁運行情況良好。

2)某廠一期、二期2×300MW“W”型火焰鍋爐

工程設計煤種的收到基硫分為: 2.29%,實際運行煤質有一定波動,一般在2.5~2.7%,有時可達到4%。四臺爐投產時間為:1998年12月、1999年8月、2003年3月、2003年8月。

最初投運時水冷壁沒有進行噴塗,運行一段時間後在上爐膛直管區普遍出現腐蝕減薄,主要在爐拱上方沒有衛燃帶覆蓋的區域,側牆更加嚴重,腐蝕速度達到1.5mm/年。

後來電廠在水冷壁側牆做了超音速噴塗,噴塗材料為CT45(一種鎳基的鉻鎳合金),運行情況良好。

在分隔屏下部也出現過高溫腐蝕,電廠於1999年對#2爐的分隔屏腐蝕區域做了一次噴塗,但該塗層只防腐不防磨,在運行一段時間後就被磨掉了,2004年電廠又找國內另外一個廠家做了噴塗,這次的噴塗材料不僅防腐,還耐磨,運行效果良好。

3)某廠三期2×600MW“W”型火焰鍋爐

三期工程的設計煤種含硫量為4.06%,校核煤種Ⅰ含硫量為3.47%,校核煤種Ⅱ含硫量為5.08%,一期和二期的實際運行煤的含硫量也基本在這個範圍內。

一期的兩臺爐為法國Alstom設計製造的360MW“W”火焰鍋爐,分別於91年和92年投產,運行後不久燃燒器區域普遍腐蝕減薄,出現了較頻繁的爆管。

電廠於97年請一家美國公司做了噴塗,噴塗區域在爐拱以下,噴塗材料為鉻鎳合金,效果非常好。

二期的兩臺爐與一期爐型相同,於98年投產,也同樣做了噴塗,運行至今未出現因腐蝕導致的爆管。

高溫受熱面均採用懸掛屏型式,不在燃盡區佈置受熱面,也未做特殊防腐處理,運行後一直未發現有高溫腐蝕現象。

根據電廠一期、二期鍋爐採用合金噴塗防止水冷壁高溫腐蝕的成功經驗,我公司提出了針對珞璜三期的噴塗方案,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綜上所述,根據實際設計燃用高硫份煤質電廠鍋爐的經驗:

1.精心設計鍋爐爐膛、燃燒設備,並精心組織燃燒,避免火焰刷牆、爐膛壁面出現還原性氣氛,同時可適當採取有效的水冷壁噴塗措施,可有效降低水冷壁高溫腐蝕。

2. 避免在高煙溫的燃盡區佈置過熱器受熱面,高溫段過熱器、再熱器採用抗腐蝕性能良好的材料,設計中儘量減少管間偏差、降低管壁溫度,可有效降低對流受熱面高溫腐蝕。

3. 並同時推薦用戶採取有效的噴塗措施,可以更好的防止鍋爐高溫腐蝕。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個防止高溫腐蝕的簡單方法,一個塗層就能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