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齒鯊》「鯊」出奇蹟:全球票房超3億美元

《巨齿鲨》“鲨”出奇迹:全球票房超3亿美元

狂暴兇殘的史前巨獸巨齒鯊、暗潮洶湧神秘危險的全球最深海溝、驚險刺激危機重重的人鯊大戰……由喬·德特杜巴執導,傑森·斯坦森、李冰冰、魯比·羅絲、雷恩·威爾森、趙文瑄、蔡書雅等主演的動作科幻冒險大片 《巨齒鯊》正在全球熱映,票房勢頭強勁,目前在內地已突破9.3億元,全球票房累計超過3億美元。如果不是影片開始前引力影視的公司logo出現在華納之前,或許觀眾會認為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好萊塢大片。事實上,這是一部中國公司發起、主導、主投、主控並且在世界範圍內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的電影,《巨齒鯊》的成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電影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巨齒鯊》全球票房超3億美元

過去的一週,《巨齒鯊》單日票房不斷拉近與《一出好戲》的距離。在上週五有著4部新片同時上映的情況下,《巨齒鯊》的排片受到了一定擠壓,最終依然憑藉著不足10%的全國排片率,以7000多萬元穩列單日票房第三,上週六又強勢拿下單日票房第二。上映11天國內票房突破了9億,第三方票務平臺對其的預測票房超過10億。

在北美市場,《巨齒鯊》同樣表現亮眼,首週末獲得了4450萬美元票房,以雙倍於預期的成績超越《碟中諜6》成為週末票房冠軍,創下了華納今年在北美的最高開畫成績。

目前,《巨齒鯊》的全球票房已經超過3億美元,而韓國、澳大利亞、法國等重要市場都還沒有上映,未來的全球票房依然有極大的擴展空間。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為,根據目前良好的票房走勢,該片將向《大白鯊》創下的4.6億全球鯊魚片票房紀錄發起衝擊。

中方主控好萊塢式類型片

作為一部投資高達1.5億美元的中美合拍特效大片,《巨齒鯊》由中國資方華人文化集團公司旗下的引力影視主投主控。中方的主投主控不僅體現在資本層面上,從2014年初的版權購買到隨後的班底組建,都是由引力影視主導完成,包括選角在內的很多重要決定,也都是雙方共同決定。

在《巨齒鯊》的成片中,可以更為直觀地感受到,它與很多中國元素 “打醬油”的中美合拍片不同。 《巨齒鯊》中,中國演員是絕對的主演——女主角李冰冰戲霸全片,與《速度與激情》中的硬漢傑森一邊打鯊魚一邊談戀愛,同時不時與父親(趙文瑄飾)、女兒(蔡書雅飾)上演雙線親情戲,甚至最後的決戰大戲也選在三亞拍攝。這與之前很多合拍片中中國演員僅僅幾句臺詞甚至幾秒鐘鏡頭的“打醬油”出演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不管是對劇情的關注,還是對演員的親近感,都讓中國影迷找到了存在感。

將小說中的日本科學家改為中國科學家,將災難最終發生的地點定為海南三亞,並非單獨一方去強行加入的中國元素,而是雙方反覆斟酌商量之後的成果。

發行習慣經雙方不斷磨合

將一部合拍片成功推向全球市場,並非易事。從考慮定檔2018年春節檔到最終決定暑期檔上映,從史前巨獸到“海底侏羅紀”的宣傳概念,中美雙方不斷磨合。

與北美觀眾已經有了觀看鯊魚片的習慣不同,國內市場還沒有形成此類電影的觀影環境,觀眾對巨齒鯊這樣的海洋古生物更是缺乏認知,使得國內外對影片的宣傳策略必須要有所不同。

最終國內宣傳團隊決定打出 “史前巨獸”和“海底侏羅紀”兩大概念。一方面,怪獸題材影片已經在國內具有相當多的受眾基礎,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觀眾聯想到《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等更為熟悉的恐龍電影。

影片定檔方面同樣體現了中美兩國的求同存異。 《巨齒鯊》原本考慮2018年春節檔上映,作為中國市場最為火爆的一個檔期,春節檔或許將使影片的票房達到更高的高度,但最終出於對全球市場的考慮,定檔為2018年暑期檔,因為美國群眾習慣在夏季看鯊魚電影。顧及到全球的市場,雙方最終選擇了平衡。

未來中外合拍片仍有挑戰

自從2015年中外合拍片立項數激增到94部以來,近兩年合拍片始終保持著相當高的熱度,每年立項數均超過80部。同時,從去年開始,中國資方也從協拍、純投資,轉向主投主控。

博納影業去年以8000萬美元主投主控《獨立日》導演新作《中途島》。華誼兄弟今年在H計劃中公佈了一系列中美合拍電影項目,華誼兄弟CEO王中磊曾在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信心滿滿地表示,現在是歐美的電影公司反過來研究如何跟中國電影和中國市場合作,而不再是中國單方面地去想與他們合作的時期了。

不過,與熱度的攀升形成對比的是,中外合拍片似乎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正確打開的方式。其潛力雖巨大,卻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投資大、風險大,始終很難得到中國、北美兩大市場及其觀眾的認可,這對於主控的中國資方來講依然是不小的挑戰。

2016年底上映的張藝謀執導的商業大片《長城》,可以算是真正意義上中方主導的中美合拍片,然而即使有中美一眾知名影星加盟,1.5億美元超高投資的《長城》最終在北美市場反響平平,豆瓣評分只有4.9分。

相比於《長城》,同等投資體量、同樣中方主控的《巨齒鯊》選擇了更為保險的傳統好萊塢類型片敘事模式:一個關於怪獸的特效大片。引力影視CEO應旭珺認為,“不要給自己貼中美合拍的標籤,也不要覺得合拍片就一定要強行加入中國元素,其實只要把它當成正常的片子來拍,人物和故事設定自然,自然而然就成了。 ”

實際上,中國題材的中美合拍片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先例。同樣是華人文化旗下、專攻動畫電影的東方夢工廠和美國夢工廠動畫合作的《功夫熊貓3》被看作是整個系列裡中國味兒最濃郁的一部,曾在2016年拿下5.2億美元全球票房的不錯成績。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巨齒鯊》的出現使中外合拍片市場看到了新的方向和曙光。從一個更具行業意義的角度來講,人們長久以來對中外合拍片不倫不類的刻板印象,或許將從《巨齒鯊》開始,得到實質性的改觀。以後中方主導的中外合拍片會不會越來越多?“與歐美影視公司合作肯定比原來要容易一些,但也沒有那麼容易,畢竟要牽扯到很多問題和細節。以後中外合拍片中方主控的情況估計會增多,但這是每個公司每個操盤人自己做的決定,比較難判斷。 ”應旭珺表示。 記者 單蓓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