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的三座古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這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佛教經歷了一個與中國傳統的儒道文化相互排異、相互融合的過程,並逐漸與之形成了一種鼎立之勢,共同影響著中國傳統文化向前發展。佛教讓人們破迷開悟、斷除煩惱、覺行圓滿,極有益於人們和諧相處,社會和諧發展。

作為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寺廟見證了佛教在中國的整個發展歷程,從物質形態方面展現了中國佛教的形成和演化的過程。

說到南通的古寺,小編以為,當以始建於591年的如皋定慧寺、始建於669年的狼山廣教寺和始建於806年的如東國清寺最具盛名。

如皋定慧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據唐道宣和尚《高僧傳》記載:晉王楊廣(即後來的隋煬帝)在揚州設千僧齋,授菩薩戒。天台宗祖師智顗 (yǐ )大師應邀赴宴,途經如皋,認定這是一塊寶地,於是在此誅茅建廬,當時取名“定惠寺”,同時建七級寶塔一座。光緒末年,定惠寺監院通過慶親王奕劻 [yì kuāng]求得慈禧太后御筆“慧映中華”匾額, “定惠寺”更名為“定慧寺”。

該寺如今佔地1.07萬平方米。為南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景區。

定慧寺號稱有九大看點:山門朝北為其一,在全國寺廟中獨具一格。

為什麼山門朝北?有幾個傳說。第一個傳說是唐僧師徒四人取經回程到了黃海之濱,唐僧、八戒、沙僧三人都在忙著翻曬經書,只有那猴兒不安生,他一個人四處溜達。不一會兒工夫,只聽他大呼小叫起來:“師父!師父!這兒好像是我當年與二郞神鬥法變成土地廟的地方。”唐僧說道:“我看這個地方有百十家居民人等,也該有座廟宇才是。”悟空道:“師父說得不錯。這廟就建在我當初變廟的地方吧。而且,這旗杆是一定要豎在廟後面的。”唐僧道:“依我說,不但旗杆立在北邊,索性連廟門也一併向北而開。一是給猴兒留個紀念,這二嘛,看下次二郎真君再到此處,看他會不會又以為這廟是猴兒變的。只是有一條,僅此一回,下不為例。九州之內,今後再不許朝北建廟便是。”第二個傳說是明萬曆三十五年重修寺院,大殿既成,和尚性乾立誓取檀香木做佛像,就外出化緣。後在廣西玉林縣一個大富戶的園林中覓得一棵數人合抱的檀香樹。性乾為向樹主人募化,承諾將把如皋定慧寺修復成為天下無雙的名寺廟。樹主人雖然同意捐樹,但認為性乾和尚不可能修成全國無雙的寺廟,便和性乾和尚相約三年後到如皋定慧寺隨喜檀香木大佛的開光大典。明萬曆四十三年檀香木運抵如皋。雕成毗盧大佛。正當眾和尚都在為性乾和尚對檀香木樹主人“天下無雙”的承諾擔憂的時候,聰明的性乾把修復後的寺廟大門改成了朝北。等到檀香木主人來到如皋定慧寺,一見如皋定慧寺居然大門背陰而立,水磨青磚砌成,門上設門簪,下面安置著抱鼓石,門額橫楹楷書“定慧禪寺”四個金字。金黃色的牆身,雪白的一對石獅子分立門前。威武、端莊、大氣。進了廟門再看大殿等等建築佈局精妙,氣勢恢宏,寶像莊嚴,便豎起大拇指連連誇性乾大師果然是言而有信,如皋定慧寺天下無雙誠不為虛。第三個傳說記載著如皋人民抗擊倭寇的一段歷史。明朝嘉靖年間,倭寇經常來犯,如皋人民為保家園奮起反抗。當時如皋隸屬揚州府也極力支持抗倭,撥出銀兩幫如皋構築城牆,同時開挖了新的護城河,以防禦倭寇。由於城區的擴展,定慧寺被包入新城,定慧寺的原來朝南的大門與城牆相距很近,廟門前通道狹窄,不方便進出。明朝萬曆年間,定慧寺重新修建,為了方便進出,將廟門改為了朝北,原來的廟門改建成為了藏經樓。還有第四個傳說,語涉不雅,此處不錄,到當地尋訪老人或許可以得知。

狼山廣教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據《通州志》記載:廣教寺初名慈航院。那時候,狼山尚在長江之中。揣測取此名,既暗合乘船渡江登山禮佛之程,又合於佛教修行比喻。佛教在比喻小乘教、大乘教的時候常用舟船來打比方,小乘是小帆船,大乘是大帆船,小帆船隻能度自己,成羅漢,所以落於小乘;大帆船既能度自己,也可以度別人,所謂是為大乘,成就菩薩和佛。這麼一段度人度己的“慈悲的航程”就叫做“慈航”。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南通建城,慈航院改名為廣教寺。“廣教”,佛典釋為律宗語。佛成道以後,唯說“諸惡莫作”等教,制弟子行法,謂之“略教”;12年後,弟子中不如法者漸多,為廣說戒律,示一一持戒,謂之“廣教”。

2013年,廣教寺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所在的狼山景區為國家AAAA景區。

在廣教寺大聖殿佛臺上,高高端坐著一位全國獨一無二的身披龍袍、頭戴毗盧帽的菩薩,全名為“大聖國師王菩薩”,民間習慣地稱之為“大聖菩薩”。凡是登臨狼山的遊客,無不要到大聖菩薩座前恭敬地瞻仰禮拜,每逢節假日,從大江南北、四面八方湧來的香客,把狼山進香的山道擠得水洩不通。其實,大聖菩薩並不是虛有的神明,而在歷史上實有其人,是唐高宗時從中亞來華的一位高僧,名叫僧伽。

在那天災頻仍、戰禍迭起的年代,人們渴望有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薩來解救眾生,又把這種渴望和想象添加到僧伽大師的事蹟中去,更生出了許多僧伽大師死後又顯聖救世救民的神異事蹟,使民眾對僧伽大師更加崇拜。大聖菩薩在江淮深受民眾敬仰,江陰悟空寺塔地宮出土大聖舍利;鎮江鼎石山現在還存留一座僧伽塔;無錫的南禪寺也流傳著一則僧伽為民治理梁溪水患,應化現身的故事;南通民間流傳著關於他的故事很多,如“大聖菩薩借狼山”、“大聖菩薩借寶塔”等。就這樣,僧伽從一個人間高僧成為佛界的大聖菩薩。

如東國清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民國時期的國清寺外景照片

國清寺由浙江天台上國清寺天台宗第十祖、著名法師行滿所建。

1960年7月,國清寺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國清寺幾度重修重建。“文革”期間,全部拆除,建掘郊人民公社辦事處。1991年,移址方泉廟舊址重建。

鑑真和尚東渡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唐天寶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歲高齡並且雙目失明的鑑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在5次東渡失敗後,第6次東渡日本終於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國土。

很少有人知道,在這之後的唐開成三年即公元838年,日本僧人45歲的圓仁和尚作為遣唐使團的一員入唐求法的故事。

故事要從公元834年說起。當時距日本上一次派遣唐使已有30年,仁明天皇決定再次委派遣唐使,人員規模達到651人,在日本遣唐使歷史上空前絕後,圓仁就是使團中的“請益僧”(地位高於“留學僧”)。當時東渡大唐大約需要10天時間,風險極大,日本學者估計,歷史上派出的遣唐使船不下48艘,沉沒海底者超過12艘。籌備工作花了2年時間。836年首次出航,四條船出發不久遭遇逆風,圓仁乘坐的第一船和二、四船破損嚴重但漂回岸邊,第三船遇難,140餘人僅20餘人生還;837年,船隊再次入海,又全部被風暴吹回吹壞,圓仁被船上斷桅打傷左臂。838年農曆六月二十三日,圓仁所乘之船從日本的有救島啟航,第三次出發,航行8天,擱淺在海陵縣東梁豐村(今如東境曹埠內),“東去十八里,有沿海村,村裡有寺名國清寺”。

“為憩[qì]漂勞”,同時也為等待揚州官府的安排,圓仁一行在掘港國清寺盤亙了兩週。

圓仁一行落腳國清寺,可謂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日本有個和尚叫最澄,於804年隨遣唐使入唐,遇行滿座主,傳得法門,第二年回國後在日本創立天台宗。而圓仁恰好是最澄的弟子,也就是行滿的再傳弟子。最澄圓寂時,囑咐圓仁說,我往年赴天台宗求法,但時間太短未通全部教義,未解問題彙集成《天吧宗未決》一冊,我圓寂後你一定要將之帶往中國天台山,以求解答。可以說,圓仁入唐的目的就是上天台宗求教,而海難把他們送到了師祖行滿所建的國清寺,不得不說是一種機緣巧合。

圓仁一路遊歷,向中土大德高僧請教佛法疑難問題,終成一代宗師。他撰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也因此成為晚唐社會風貌的絕佳史料,與玄奘《大唐西域記》、馬可•波羅《東方見聞錄》並稱“世界三大旅行記”。

南通的三座古寺

南通的三座古寺

2018年7月20日,南京大學、如東縣政府聯合舉辦新聞發佈會,向社會通報國清寺遺址考古成果:經過近一年的搶救性發掘,從1.5萬平方米的遺址上清理各類遺蹟40多處、文物1000多件。在我國南方地區第一次完整地揭示了一箇中等規模唐宋寺廟的整體佈局,彌補了目前中國南方地區唐代寺廟建築遺產研究資料的不足,具有獨特的科學價值。驗收組專家確認,掘港國清寺遺址作為我國長江下游到沿海罕見的唐宋寺廟遺存,是海上絲綢之路寶貴的遺產點,已經列入南通唯一的“海絲”申遺點。

南通的三座古寺

掘港國清寺遺址地理位置示意

南通的三座古寺

專家查看遺址內出土的瓷器遺存(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南通的三座古寺

唐宋國清寺遺址內出土的帶有“國清”字樣的瓷器

查看更多南通本地精彩內容

請於應用市場下載“濠濱”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