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當騎兵的故事:剿匪戰役中他們寧願餓死,也不殺軍馬

最美的回憶在軍旅

在外公外婆八十歲壽宴上,每位客人都收到了一份特別的回禮——一本回憶錄,裡面是外公外婆一字一句寫下的對人生的回顧與感悟,百餘頁的小書細膩動人,承載了他們太多的記憶與情感。在外公回憶的部分裡,開篇第一章節就是“投筆從戎守邊衛國”,對他來說,軍旅生涯是他這一輩子最難忘、最驕傲的經歷。

爺爺當騎兵的故事:剿匪戰役中他們寧願餓死,也不殺軍馬

1956年,外公在安東留影

外公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我國第一年實行義務兵役制時,剛滿18歲的他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應徵入伍。第一次穿上綠軍裝、第一次坐汽車、第一次坐火車……可以說,當兵為他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湖南湘潭訓練了一個多月,外公被分配至吉林省柳河縣,接到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在柳河附近的森林中開闢一條通往山頂的道路,為建造雷達站創造條件。那時,沒有固定的營房,外公和戰友們住的是簡易帳篷,沒幾天就要搬一次家,遇到下雨,衣服被褥都會泡在水裡。

大山深處常有野獸出沒,因此白天施工完,晚上還要輪流站崗放哨。如果說生活上的困難每個人都面對著,每個人都能克服,那麼對外公來說,從小吃米飯長大的湖南人最先要克服的困難就是飲食。外公回憶,那時吃得是粗糧,吃很多都像沒吃主食。

在修建這條“國防路”的過程中,這些“新兵蛋子”迅速地成長起來。砍樹、挖石、扶釺、打錘、裝火藥、炸山等等的活兒,都能熟練操作,一條新路就這樣一點點鋪展開來,直到完成這次任務。

爺爺當騎兵的故事:剿匪戰役中他們寧願餓死,也不殺軍馬

1960年,外公從學校畢業後分配到了新疆軍區

隨後,外公被分至空軍某部當文書,並被推薦至軍校通信專業學習。1960年,軍校畢業的他又被分配到了新疆軍區,沒多久便開赴西藏阿里地區,加入了阿里騎兵支隊。

這支騎兵部隊位於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剛到阿里時外公就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經過努力鍛鍊恢復,他很快適應了環境。一次在邊防哨卡完成通信任務後,外公騎馬翻越一座達坂,由於馬肚帶束縛得不緊,連人帶鞍掉落在了馬肚之下,身旁就是萬丈深崖,這是外公第一次覺得離死亡如此之近。神奇的是那匹馬不僅沒有驚慌,而是像犯了錯的小孩子站在原地,直到外公解開腳套安全爬起後才稍稍挪了下步子。這一次,讓外公才真切體會到為何在阿里大家都把馬當作最信賴的戰友。

次年,外公全程參與了剿匪戰役。藏北的夏天高山上的積雪開始融化,山谷裡形成了無數個季節性的大小河川,淺的剛過腳踝,深的則齊胸,隊伍每天要多次涉這樣的冰水河川,官兵的衣服鞋襪往往溼了又幹、幹了又溼,外公因此患上了嚴重的關節炎。高原上蒼茫荒蕪,部隊按地圖和電臺進行定位聯絡,常常出現聯繫不暢、補給不足的問題。

一次由於地形複雜,送糧分隊和外公所在的隊伍總是互相找不著,跟捉迷藏似的錯過了十幾天,事先準備的乾糧沒幾天就吃完了。行軍中也遇到不少羚羊、野兔等動物,但根據紀律規定,只能眼睜睜地看它們活蹦亂跳。絕望間,大家把目光投向了馱運電臺和重武器的軍馬,但誰又忍心傷害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戰友呢?大家心照不宣地執行著“寧願餓死,不殺軍馬”的共識。最後,上級指示可以使用輕武器獵取小型野生動物,這才解決了活下去的問題。在三個月的時間裡,他所在的部隊穿越了藏北高原幾個縣境,圓滿完成了任務,還受到了新疆軍區司令部的通報表揚。

爺爺當騎兵的故事:剿匪戰役中他們寧願餓死,也不殺軍馬

外公和外婆

由於表現優異,組織決定批准外公在阿里日土分隊黨支部入黨。當佩戴上黨徽、向黨旗宣誓的那一刻,外公一定是心潮澎湃的。從湘東的小縣城到東北邊陲再到藏北高原,他始終堅定著跟黨走、聽黨話的信念,發揚軍人艱苦奮鬥的作風,飽經磨難但從無怨言。終於,他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了心中夙願,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在行軍打仗之外,外公還是個十足的文藝青年,愛唱歌、會拉二胡、會彈手風琴,因此常教戰友們唱歌,組織文體活動,有時也愛寫“打油詩”,還曾在報紙上發表。

由於嚴重的胃病和關節炎,無法繼續在高原工作。1964年8月,他淚別戰鬥過的藏北高原和親密的戰友,回到了家鄉湖南。這些年,外公一直保持著軍人的作風,勤勞樸素、堅持鍛鍊,身體恢復得很好,六十歲時還能給我表演倒立。

爺爺當騎兵的故事:剿匪戰役中他們寧願餓死,也不殺軍馬

外公參加社區老年活動

算一算,他在部隊的時間不過八年,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但他在此後一生的歲月裡,都在懷念軍旅。他常常與我說起當兵的往事,談起他的戰友,那時我還不太能夠體會他的心情,直到我也成為了一名軍人,才真正理解了外公對軍營深深地熱愛。

休假回家時,我特意換上帶著上尉軍銜的軍裝回家,外公看著高興極了,連說“不錯不錯,我們家孫女已經是上尉軍官了,比我官大我要給你敬禮!”說罷,他舉起右手向我敬了個軍禮,大家都被外公逗笑。我微笑著回敬了一個禮,眼角卻不禁湧出了淚水。

作者: 蔡易堅;來源 :中國戰略支援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