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完成增資變更,最高1家增資20億

6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完成增資變更,最高1家增資20億

今年以來,不少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紛紛增資。據統計發現,截至8月14日,已有6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完成註冊資本的工商變更,其中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增資金額排名前三。

近兩年,隨著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業績猛增,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掀起了多輪增資潮,包括捷信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各完成2次增資;興業消費金融完成2次增資;海爾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河南中原消費金融各完成1次增資。

尤其是在2018,持牌消費金融再次掀起增資潮。據小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8月14日,已有6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完成註冊資本工商變更。

通過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小編髮現,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由10億元增資至30億元,於3月16日完成工商變更;河南中原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由5億元增資至8億元,於3月20日完成工商變更;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由20億元增資至28.5932億元,於4月8日完成工商變更;興業消費金融股份公司的註冊資本由5億元增資至12億元,於6月21日完成工商變更;海爾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由5億元增資至10億元,於7月13日完成工商變更;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由22.1億元增資至40億元,於8月9日完成工商變更。

6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完成增資變更,最高1家增資20億

馬上消費金融變更信息

上述數據可見,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增資20億元、17.9億元,分別排名第一、第二。

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緣何頻掀增資潮?背後或許離不開當前的盈利現狀。據某第三方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5月11日,共有34家涉足消費金融領域的公司公佈了2017年經營業績,其中29家實現盈利,淨利潤總計達到154.86億元,有8家公司淨利潤超過10億元。

並且在上述6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均實現了盈利,其中招聯消費金融盈利11.89億元排名第一,馬上消費金融盈利5.8億元排名第二,興業消費金融盈利2.09億元排名第三,中郵消費金融盈利0.68億元排名第四。

有觀點認為,持牌消費金融近兩年業績猛增,出現了增資的需求,此外,由於監管對於類金融機構的槓桿監管加強,也引發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密集增資行為。

某消費金融公司內部人士曾表示,消費金融業務規模受限於資本金規模。在業務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為滿足“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0%”的監管規定,各家消費金融公司不斷被動增資以降低槓桿率。

根據《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消費金融公司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0%”,以及“消費金融公司的註冊資本應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最低限額為3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