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銀行放貸意願增強 1.45萬億新增信貸超預期

7月銀行放貸意願增強 1.45萬億新增信貸超預期

相較於6月1.84萬億元的新增信貸規模,7月信貸數據有所回落,不過,7月1.45萬億元的增量仍超市場預期。8月13日晚間,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5萬億元。此前,10家機構對7月新增信貸平均預測值為1.135萬億元。在分析人士看來,7月信貸超預期增長,原因在於在監管引導鼓勵下,銀行放貸能力和意願增強。

從新增信貸結構來看,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5萬億元,同比多增6278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634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76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576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650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3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875億元,票據融資增加238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582億元。月末,外幣貸款餘額8422億美元,同比增長0.5%。當月外幣貸款減少127億美元。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人民幣信貸超預期增長,表明銀行放貸能力和意願增強,同時信貸結構優化有利於助力持續擴大內需。

事實上,監管也在引導銀行增強放貸意願。8月11日,銀保監會已搶先發布7月信貸數據。銀保監會指出,要指導銀行保險機構準確把握促進經濟增長與防控風險的關係,正確理解監管政策意圖,充分利用當前流動性充裕、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有利條件,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擴大對實體經濟融資支持。近期貸款投放明顯加快。據初步統計,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5萬億元,同比多增6237億元。7月新增基礎設施行業貸款1724億元,較6月多增469億元。同時,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等表外融資變化也趨於平緩。

此外,銀保監會還表示,調整了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鼓勵銀行利用撥備較為充足的有利條件,加大不良貸款處置核銷力度,上半年共處置不良貸款約8000億元,較上年同期多處置1665億元,騰出更多信貸投放空間。

央行在《2018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稱,下一步要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組合,加強前瞻性預調微調,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充分發揮宏觀審慎評估(MPA)逆週期調節作用。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團隊報告認為,從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提法可以看到,貨幣政策其實已經轉向較為寬鬆。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指出,在近期央行“合理充裕”流動性目標的引導下,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可能會較此前更加積極,尤其是部分期望獲取央行流動性支持的銀行,可能按導向提速投放的動機會更強烈,這將對未來幾月信貸增速的變化產生重要影響。財政政策一定程度上較上半年更加積極,也會刺激產生更多的表內信貸需求。

此外,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億元。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87.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溫彬表示,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10.3%,再創新低,表明仍受委貸、信託等表外融資下降的拖累,隨著資管新規和銀行理財新規落地,表外融資變動趨向平緩,有利於社融增速保持平穩。

7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77.62萬億元,同比增長8.5%,增速比上月末高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4個百分點。對此,溫彬認為,M2增速觸底回升,反映當前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市場利率回落,銀行信貸超預期增長,存款派生效應增強,市場流動性狀況好轉。

溫彬指出,下一階段,隨著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相關政策實施,金融機構將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更好地解決"三農"、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