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人請講新興話,求你了!

在新興,這樣的場景越來越不稀奇——

一家人在茶樓吃飯,

父母都講著流利的新興話,

聽口音都是地道的新興人,但問題的是,

當他們跟自己兒子或孫子說話,

用的是~~普通話…

新興人請講新興話,求你了!

這種雙語切換,在新興家庭裡並非個例,

有些新興街坊甚至已經習以為常…

卻反映了很多街坊都感到憂心的一個問題——

“現今” 識講新興話的小朋友越來越少了

新興人請講新興話,求你了!

放學時間的校門口,

小學生之間的對話變成普通話,

回到家裡,只會講新興話的老人

和只會講普通話的小孩無法溝通…

而且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新興,

在廣州、香港…放眼整個粵語方言區,

這些現象十分普遍…

新興人請講新興話,求你了!

當"做咪"變成"幹嘛",

當"我呢去轉啦"變成"我們去玩吧"…

我們喪失的,不僅是一種語言文化,

還是一種情感!

新興人請講新興話,求你了!

那麼,在大新興,

你又識講幾多新興話呢?

在新興,

奶奶叫做“阿孃”

婆婆叫做“婆爹”

公公叫做“公爹”

媽媽叫做“阿友”(部分地區)

中年婦女叫做“文乸”

伯孃叫做“阿乸”

新興人請講新興話,求你了!

在新興,

吃了嗎叫做“吃標未”

去了哪裡叫做“去標呢吶”

做好了嗎叫做“做好標啦?”

去玩叫做"去轉"

做咩野做叫'做筆地哪'.

唔會咁做叫做'搵貢搞',

唔安全叫做'貢兒嬉'.

新興人請講新興話,求你了!

在新興,

“青蛙”叫做“及乸”

“蜘蛛”叫做“琴螻”

“蜻蜓”叫做“塘美”

新興人請講新興話,求你了!

在新興,

“最近”叫做“憶鄰”;

“最後”叫做“柯滅”

“這裡”叫做“額度”

我很累叫做“我乃乃好”

我想哭叫做“我想禿”

新興人請講新興話,求你了!

在新興,

很冷叫做“冷冷好”

很漂亮叫做“靚靚好”

很喜歡叫做“中中意好”

冇問題叫做“得,奉旨得”

廣州話“系啊”叫做“系啵”

勸別人快點時叫做“拉拉林咧”

形容別人很囂張的時候叫做“巴巴閉好嘛!

很冷的時候叫做“冷得地地震”或者“冷得突突調”

文化的血脈一旦中斷,

在年輕一輩認知中,

很多傳統和文化便猶如從未存在過…

一個新興小朋友不會講新興話,

又怎麼發自內心地承認自己是一個新興人?

我支持!我接力!

新興人請講新興話!你還有那些新興話要表達,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