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式」幫扶助力精準扶貧

“造血式”幫扶助力精準扶貧

——建行甘肅分行幫扶隴南市武都區洛塘鎮5個貧困村紀實

“駐村工作組來了以後,路燈安上了,心裡敞亮了!”“惠農金融政策在落實,產業發展有了路子!”在武都區洛塘鎮北雀溝村、麻地溝村等村社,村民們時時念叨著建行甘肅分行扶貧工作組為村裡做的好事兒。

扶貧路上,建行人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企業的社會責任。村民的笑容裡,記錄著他們傾情幫扶的感人故事。

真心為民,基礎幫扶解民憂(小標題)

建行甘肅分行定點聯繫幫扶的武都區洛塘鎮北雀溝村、麻地溝村、和平村、樓房山村、陳家莊村等5個村,主導產業不突出,基礎設施欠賬大,貧困程度深,2016年5個村人均純收入僅為3538元。

針對此種情況,建行甘肅分行調整機關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機關定點扶貧辦公室,選派5名處科級幹部擔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長並作為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幫扶工作隊駐村後,與幫扶對象拉家常、認親戚、結對子,根據貧困脫貧退出11項指標,對幫扶貧困戶做到“一戶一本臺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

特別是面對幫扶村基礎設施落後的情況,工作隊積極實施民生項目,為5個貧困村安裝太陽能路燈共129盞、改造了黨支部活動室,完成了北雀溝村村民服務中心維修、樓房村村民飲水改造供水、和平村灌溉蓄水池及老年活動中心建設,在陳家莊村出資8.36萬元建設兩座便民橋等。

抓住要害,牽住發展“牛鼻子”(小標題)

產業扶貧是最有效的扶貧方式。駐村幫扶以來,建行甘肅分行牢牢牽住產業扶貧“牛鼻子”,結合村情實際發展魔芋、油用牡丹等產業扶貧項目,“造血式”幫扶脫貧。

在幫扶中,組織5個貧困村全部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特色養殖產業項目。投資50萬元,完成魔芋推廣種植130畝,補種花椒11.5萬株1066畝、板栗3.2萬株440畝、落葉松4萬株370畝;在北雀溝發展10畝大棚蔬菜,在和平村出資7.52萬元從貴州引進種植白芨8.1畝,並通過發放雞苗、豬仔等發展養殖產業。

為了讓村民種養殖銷售無後顧之憂,建行甘肅分行去年為貧困村配備了電腦設備,創新推出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電商扶貧新模式。特別是利用建行“善融商務”電商平臺幫助貧困戶銷售農副土特產品,實現農產品銷售12.02萬元,完成2785單,返還農民現金8755元。

據介紹,從明年起,建行甘肅分行所幫扶的5個村即將形成5個富民產業基地,而且將打造三條生態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的“牡丹溝”,以北雀溝村為例,種植油用牡丹200畝,帶領建檔立卡戶中的31戶114人參加,兩年畝產收入可達3000元、戶均收入可達5700元、人均增收1553元。

一心為民,幫危助困暖人心(小標題)

北雀溝村史家坪社9歲的馬海傑,為先天性失聰,其常規和輔助治療費用昂貴,幸運的是,在幫扶中建行甘肅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方華平與他結成了“親戚”,通過資助治療,如今小海傑已從不會說話到能與人流利地進行交流;

北雀溝村馬桂來子兄弟三人均為光棍,其居住的三間破屋已傾斜,通過幫扶籌集資金,目前四間安全住房已接近完工;

今年7月份以來,連續強降雨造成洛塘村巨大損失,接到災情報告後,工作隊第一時間查看災情,並捐助救災專款10萬元……

就這樣,建行甘肅分行在幫扶中始終一心為民,幫危助困。建行甘肅分行工會專門設立貧困村扶困濟危專項資金專戶,發動全行員工捐贈資金,及時解決特困戶大病救助、子女失學救助、自然災害緊急救助等應急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幫扶中,建行甘肅分行對5個貧困村貧困戶子女在校學生,按照大中專、中學生每人2000元,小學生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教育資助,幫助貧困戶路子女完成學業。

“我的眼睛雖然看不見,但心裡卻亮堂,你們都是好人!”雙目失明的老人何元寶拉著幫扶人員的手激動地說。(楊麗君)

“造血式”幫扶助力精準扶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