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總理來了,這次準備談些什麼?

馬來西亞總理來了,這次準備談些什麼?

中馬關係生變的

可能性不大

據《南華早報》報道,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將於8月13日至8月20日訪華,此行將是馬哈蒂爾作為總理的第8次訪華。5月份大選後,希盟政府專注於國內事務,履行競選承諾,頒佈了多項惠民政策,也對納吉政府推出的大型項目重新檢討。

隨著執政百日期限的臨近,據《當今大馬》希盟百日十大新政進度追蹤平臺顯示,截止到7月27日,僅剩墾民債務問題未有動靜,其他競選承諾均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因此,馬哈蒂爾能夠騰出手來處理外交問題。

中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和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受外資檢討政策的影響也最大。

7月份,希盟政府叫停了連接馬來西亞和泰國的東海岸鐵路項目和2個油氣管道項目,價值近230億美元,數千名工人失業,中國企業承受了重大損失,這也成為近期中馬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

國內外輿論普遍擔憂,馬新政府此舉是在表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滿,希望剔除中國影響,可能導致中馬關係惡化。

這種看法淡化了中國對馬經濟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現實政治中小國的無奈。希盟從國陣手中接過的新政府欠有一兆億林吉特債務,約佔GDP總額的85%,急需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振經濟。

而納吉政府的貪腐醜聞嚴重影響了外資對馬的投資信心,更何況當前美國在全球發動貿易戰、日本經濟持續疲軟低迷、歐洲正焦頭爛額,唯有與中國對接,才能實現 “2020願景”,發展強大的馬來西亞。

馬哈蒂爾的訪華議程

事實上,馬哈蒂爾曾多次表達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讚賞以及對中馬友好關係的展望,因而即將到來的訪華議程,首先便是加強同中國友好關係,就馬更深入地參與“一帶一路”倡議達成新的合作意向。

馬哈蒂爾素來重視製造業和工業發展,被稱為“馬現代化之父”,其“2020願景”力求將馬打造成先進的工業國。

據悉,當前馬政府有意將財長機構轄下的多家官聯公司,包括國庫控股、國家石油公司、一馬公司以及國民投資機構都轉到首相署旗下,由馬哈蒂爾親自掌管。因此,馬哈蒂爾將會努力促成中國企業對馬製造業投資和技術轉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吉利對馬國產汽車寶騰的收購,此行馬哈蒂爾將訪問吉利集團總部,尋求中國助力新的國產汽車計劃和“亞細安汽車計劃”的重啟。

另外,由於希盟政府認為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國家貸款性質是導致債務問題的最主要原因,因而會努力推動高端投資,如數字自由貿易區計劃,便是將馬定位為東盟地區的電子商務中心,有助於提高馬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馬哈蒂爾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必然會對中國企業施加各種限制,如必須投資生產或高科技領域;使用馬品牌或資源;設置本土化僱員配額,促進當地就業;或是為馬產業升級做出貢獻。這可能會成為中馬磋商的分歧之一。

其次便是與中國重新磋商被叫停的3個基礎設施項目。

以東海岸鐵路為例,一方面,希盟認為合同金額虛高,繼續推行將加重政府財政負擔和債務問題,取消則會使馬國背上沉重違約金,不利於提振外資對馬投資信心;另一方面,東海岸三州經濟落後,但旅遊資源和農業資源發達,鐵路建設能夠推動經濟發展。

因此,中馬雙方推動該項目建設的目標是一致的,只是馬希望中方減少借貸數額。日前馬元老理事會牽頭人達因訪華與王毅部長近期訪馬,便是就此事進行磋商。

參考LRT3的命運,馬很可能要求縮減東海岸鐵路基礎規模,如列車、車站等面積,或在該項目調研基礎上對東部原有線路進行修復或連接。

至於近期馬哈蒂爾重提修建從昆明到新加坡的泛亞鐵路,則更多是促成中方讓步的籌碼,短期內提上日程的可能性很小。

中國應對

馬哈蒂爾的平衡外交做好準備

馬哈蒂爾是典型的務實主義者,審時度勢是其政治本能,但長期的權力浸染塑造了其政治強人本性,也會影響其外交傾向。作為亞洲價值觀的倡導者,馬哈蒂爾強調東盟的團結一致並在此基礎上提高馬國際影響力。

因此,未來馬哈蒂爾區域外交的重點很可能是整合東盟凝聚力,聯合對抗域外大國影響。

對此,中國應對馬國南海問題表態予以關注。7月25日馬外長表示政府將在南海問題上更加強硬,便是馬哈蒂爾政府南海政策的寫照。馬素來反對南海地區軍事化,未來幾年馬將努力推動去軍事化進程,以“實現該地區的持久和平”。

根據安邦智庫(ANBOUND)馬來西亞團隊的觀察,馬政府的南海政策選項是:由東盟國家的海上執法機構而非全副武裝的大型戰艦負責海上安全巡邏,對抗海盜和恐怖組織威脅,同時開放與中國甚至美國等相關方的合作;各主權聲索國共同維護爭議海域的和平與發展,推動具有實際約束力的《南海各方行為準則》的達成。

此外,中國也應對馬哈蒂爾的平衡外交策略做好心理準備並降低期待。日本在馬來西亞深耕多年,是馬“向東學習”政策的重要榜樣。馬哈蒂爾將在北京之行前對日本進行上臺後的第二次訪問,正是馬外交中立原則的範本。

在與中國加強深厚經濟聯繫的基礎上同日本進行新一輪的全面合作是馬的最優選擇。這意味著中日兩國在馬的投資競爭會更加激烈,倒逼中企提高競爭力和更加精細垂直的產業分工。

同時,隨著中日關係恢復正常,馬與中日兩國的密切關係將為眾多領域的三邊合作創造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