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菡萏野塘正新秋,何日再見夕陽樓

鄭州:菡萏野塘正新秋,何日再見夕陽樓

據史載,夕陽樓始建於北魏,為中國唐宋八大名樓之一曾與黃鶴樓、鸛雀樓、岳陽樓等齊名。

據明朝嘉靖《鄭州志》、民國五年《鄭縣誌》所載,以及1983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的殘斷“夕陽樓”碑可知,夕陽樓始建於北魏,位於今鄭州商城遺址西南角,為舊鄭州城內最高處,與周圍亭臺樓閣相連,形成一組建築群,登樓遠眺,可見西南梅、泰諸山。明代中葉後倒塌失存。古籍中描述夕陽樓建在三層磚樓基礎上,飛簷斗拱,雕樑畫柱,高聳入雲,蔚為壯觀。須晴日,夕陽西下時分,餘輝在瓊樓之巔鍍上一層華麗的金色。登樓極目,看落霞映西山,彩雲繞煙村,真乃絕妙之美景也。”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夕陽樓那在當時也是咱鄭州的地標建築。

鄭州:菡萏野塘正新秋,何日再見夕陽樓

夕陽樓

在滎陽,是所知今遂寧蕭侍郎牧滎陽日作矣。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鄭州懷古》:

明詩馮振

管叔東封土一丘,不知何代卻為州。

大夫廟古人猶祭,僕射陂頹水漫流。

草滿荒郊裴相冢,煙迷故址夕陽樓。

嗟餘好古生來晚,在在名邦細訪求。

《夕陽樓》

清 王士禎

菡萏野塘正新秋,紅藕香中過鄭州。

僕射陂頭疏雨歇,夕陽山映夕陽樓。

鄭州:菡萏野塘正新秋,何日再見夕陽樓

西周滅殷後,周武王將其弟叔鮮封於管(今鄭州市管城區)建立管國,當時周朝在鄭州地區的封國,除管國外,還有鄶國、東虢國、祭國、密國等。西周滅亡後,平王東遷洛陽,是為東周。但此時周天子己名存實亡,代之是諸侯興起、互相爭霸兼併的局面,而新鄭則在“‘亂世”之際,作為一個重要都邑而興起,並開始成為鄭州地區的政治中心。春秋初年,鄭國向東遷都於新鄭,國勢強盛,在各諸侯國中地位顯赫。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國滅鄭國,將國都自陽翟遷至新鄭。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新鄭作為鄭、韓國都長達500多年。

鄭州:菡萏野塘正新秋,何日再見夕陽樓

魏晉南北朝時期,鄭州地區戰亂不斷,鄭州地區的行政建置變化較大,加之魏晉後改郡縣二級製為州、郡、縣三級制,使這一時期的建置變化更為複雜。前220年,魏將轄區分為13州,州轄郡,郡轄縣。鄭州地區所在的河南郡隸屬於司州。西晉滅亡後,羯人石勒盡陷司、兗、豫三州之地,佔據中原。之後200多年間,政權更迭頻繁,戰亂持續不靳。鄭州地區先後為趙、冉魏、前燕、前秦、後秦、北魏、東魏、北齊、北周轄地,地當要衝的滎陽城遭嚴重破壞,日趨凋蔽。北魏統一北方後,置北豫州,州治武牢(今榮陽縣汜水鎮),並於公元493年將蒙舊縣城(今古滎鎮)遷至大索城(今滎陽老城)。時北豫州下轄滎陽郡、河南郡、陽城郡等郡。東魏天平元年(534年),在北豫州下置廣武、滎陽、成皋三郡,三郡共轄滎陽、成皋、京等11縣。北周滅北齊後,將北豫州改為滎州,州治成皋。這一時期,管城(今鄭州市管城區)一直隸屬於中牟縣。

鄭州:菡萏野塘正新秋,何日再見夕陽樓

隋文帝楊堅於公元581年建立隋朝,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開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實行州、縣二級制,並將滎州改名為鄭州,鄭州作為州一級行政區名稱,開始用指於今鄭州地區(公元549年,東魏孝靜帝將穎州改名鄭州,謂最早的鄭州,但州治在潁陰縣(今許昌市魏都區)。開皇十六年(596年),隋改鄭州為管州,州治自成皋移至管城,管城也於是年從中牟分出單獨為縣。因此開皇十六年(596年)可作為以管城為鄭州地區政治中心時期的開始。隋大業二年(606年),管州複稱鄭州。

鄭州:菡萏野塘正新秋,何日再見夕陽樓

清末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