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認爲只要退休人員退休金一漲,市場上物價就要一起漲呢?

無法泯滅的希望


問題:為什麼有人認為只要退休人員退休金一漲,市場上物價就要一起漲呢?

因為物價上漲和養老金調整是有聯動效應的。需要糾正的是,物價上漲是因,養老金調整是果。前因在後果之前發生。所以雖然會都漲,但不是一起漲,是一輪輪的物價先漲,養老金踏著物價的足跡後漲,不斷旋轉,螺旋式上升的。你看到的養老金上漲後,物價再漲,是為下一輪,也就是明年養老金的調整提供依據。國家之所以每年給企退人員上調養老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沖物價上漲或通貨膨脹,以穩定退休人員的生活保障。另外還會考慮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增速,養老基金的收支盈餘、老齡化程度等情況,以保證養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每年養老金上漲水平如何確定,雖然要綜合考慮,但無疑永遠會參照物價上漲的腳步前行,讓他們保持國家認為合適的距離。那麼是跟在屁股後面,是並駕齊驅,還是追過去呢?就是高層拿捏決策的事了。從近些年來看,養老金的上漲的腳步越來越跟不上物價上漲的腳步。養老金的上漲受到物價上漲的抵消,含金量也是越來越低了,成了常態。這和次貸危機以來,經濟大環境不好,經濟增速放緩,我國養老基金不夠充分,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都有一定的關係。概括地說,國家要下的是更大格局的一盤棋,所以上調養老金時,不會只考慮通貨膨脹一個因素。

先看一下這些年來企退人員養老金的上漲情況吧。

那麼這些年來的物價上漲了多少呢?在此我不想引用官方的公開數據了,因為每個人對物價有自己更切身的體會。就以今年為例吧。今年全國企退人員人均養老金的上漲幅度為5%,2017年企退人員人均養老金為2510元左右,所以2018年人均養老金應該約為2636元左右,人均上漲金額為136元左右。那麼每月上漲的這136元是否抵得過今年物價的上漲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除了養老金,大部分東西一漲,通常都不止5%,所以平均下來一定會高於5%。這一點,你同意嗎?

咱們就以筆者工作的北京地區為例吧。早晨在早點攤兒吃一屜小籠包,你會發現今年比去年漲了1-2元錢。去年是5-6元,今年要7-8元。其實漲的豈止是5%?至少漲了20%吧。每天就算多出1元錢,一個月下來呢?30元沒了。更何況茶葉蛋,粥,豆腐腦什麼不漲啊,每月多掏40元能打住就不錯了。就算在外面吃一碗麵條,也比去年漲了不止2元錢吧。一個月下來,60元錢就又沒了。水電氣暖也都在漲啊,7月10日,北京天然氣的價格剛漲完,第一檔每立方上調0.35元,調整前2.28元,調整後2.63元,漲幅為15%。青菜呀,水果呀,原來多少錢?現在多少錢?什麼不漲啊?哪樣東西漲了不到5%呢?136元夠平這些事兒的嗎?

過渡到全國,136元是全國人均上漲金額,全國大多數低收入退休人員人漲不了這麼多,大多數人今年養老金上漲的金額為100元出頭,個別人甚至不到100元,就更不夠平衡物價的上漲了。說完城鎮職工養老金,再說城鄉居民養老金,就更低了。目前全國人均月標準僅為135元左右,今年全國大多數地區的城鄉居民基礎性養老金僅上漲十幾元,就更談不到能平衡物價了。養老金成了長江裡的蛋花湯。希望我國的經濟增速重新提振,參保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養老基金越來越充分,這樣養老金的調整才有望趕上甚至超過物價上漲的幅度。如果能控制好物價,哪怕養老金不漲也好。

我是“水流雲在草青青”,認真誠懇的退休顧問,歡迎大家關注我,查看更多關於社保及退休的文章。願天下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雲在草青青


這種想法正好把因果關係顛倒了。實際上是由於我們市場物價上漲,然後才對退休人員退休金進行上漲。

一般來講,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是參照了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情況、生活水平情況、市場物價情況等多個綜合因素,可以說物價因素是退休金上漲的一個因素而已。

我們國家的物價上漲是一個長期因素,近10年來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增長還是非常穩定的,有的時候價格指數還下跌,2007到2017年累計增長25%左右。

可是近10年來我們國家的養老金增長了不止一倍。

2017年我們國家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增長比例是5.5%,而我們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增長是1.6%。所以,養老金增長和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速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實際上我們的養老金增長速度是趕不上我們的工資增長率增長速度的。2007年以來,在職職工平均工資一般增長了兩倍。

其實影響我們物價的因素有很多,用廣義貨幣購買能力m2衡量也是不合適的。由於市場的不充分,多數購買能力湧向了房子,所以才導致了房價劇烈上漲。

物價上漲一般等於貨幣購買力增長,減去社會生產力增長。只要我們的社會生產力在不停的發展,給勞動者帶來更多的收入,人們的生活水平就會不斷提升的。

認為退休金上漲是社會物價上漲根源的原因,主要是誤解為我們的退休金是國家印發的鈔票。實際上我們退休金是每一位在職職工交納的,其中一大部分用於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髮放。

打個比方,我們給自己的父母贍養費,這樣我們自己花的錢就少了,但整體的社會財富還是在那裡沒有增多,所以不會造成物價上漲這樣的局面。

比如2017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46614億元,支出40424億元,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50202億元。其實我們的養老基金還聚集了5萬億的購買力沒有釋放出來,如果將這部分購買力釋放出來,才有更大的可能導致物價上漲。

因此,退休金上漲跟物價上漲沒有直接必然關係,還是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上漲得再高一點才好。這樣我們年輕人就覺得養老金繳納更有希望,就更有繳納的動力了。


暖心人社


為什麼有人認為只要退休人員退休金一漲,市場上物價就要一起漲呢?

關係弄反了,是社會平均工資漲了,退休人員養老金才上漲的。

社會平均工資可不是公佈出來給大家聽笑話的,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國社保基數、住房公積金繳交基數、退休人員養老金、甚至賠償金、誤工費、補償金等都與社會平均工資有關。

數據有貓膩?平均工資怎麼可能有這麼高?

我們自身體驗和社平工資可能有較大的差距,不過這實際上可以得到解釋。

  1. 平均工資指的是稅前工資,不僅含稅,還包括了單位代扣的社保和公積金個人繳納的部分,而我們個人感受到的收入實際上是拿到手的淨收入,因此感覺和社平差距較大。

  2. 工資少的人的確“被平均了”。北京統計局某次的解讀就說了,“由於工資分佈是典型的偏態分佈,即少數人工資水平較高,多數人工資水平較低,所以多數人的工資水平會低於平均工資……同時由於諸多因素,工資水平客觀上存在較大差異,每個人對平均工資增長的感受也不盡相同。”

社會平均工資高有什麼影響?

一方面,對於退休人員以及工傷人員,以及獲得誤工費,賠償金、補償金的人來說,社平工資越高,他們獲得的利益就越多。

另一方面,與社平掛鉤的社保基數的每年上漲,讓不少人大呼社保費用太高吃不消。

對於低收入者來說,自己的工資與當地平均工資差距越大,自己需要繳納的社保費用越高,自己手裡留的餘錢就越少。實質上造成了讓低收入者更貧困、以及劫貧濟富的效果,希望將來能夠制定出更人性化的政策,或者降低最低繳費標準,從這方面給交社保的人“減減負”。


查悅社保APP


這就是市場規律,拿今年來說退休金沒發到手,市場已有稍動本來理個髮拾元,可從三月份升為十二元,豆奶粉一包拾元正升為十三元,原因是你們退休人員漲了養老金,我們人員工資隨時上漲,物價自然擔高兩至叄元,這是很平常的事情,經商人那個不懂數學法,不等你退休金到賬就把該漲的以列入計劃之內,他們太聰明消息撐握的準確,你調百之五的養老金,他漲百分二十的物價,這是個什麼概念呀,拾元理髮費變為拾弍元,豆奶粉拾元變為拾弍到松叄元,不是百分之弍拾以上漲是什麼,當然還有其它漲浮不以一列舉,總的來看大體情況良好,個別物價基本穩中有動不影響大局,人們可以接受理解。


不老的酒


1,全國退休人員有1億4千萬,他們增加了收入,那麼從事生產勞動的人,也要增加收入。而市場價格機制是一個看不見的手,通過一些商品的價格上漲,為生產勞動的人提供了收入平衡。

2,財政政策是看的見的手,通過轉移支付給退休人員加的退休金,全國1.4億人,即使只增加了4一5.5%,也是一筆不小數字。但退休人員主要用於日常生活消費,所以漲價物品主要在菜品,特別是蔬菜。所以財政轉移支付與菜價上漲,實行了一次看得見手與看不見手聯合對市場的調節。也可以說是一次較大範圍的惠民行動,退休的,種菜的,賣菜的。

那看不見的東西為什麼漲價較高,又看見了呢?因為退休的不僅消費蔬菜,而菜農僅漲5%菜價,難以達到退休人員收入增長幅度。

此次市場物價上漲僅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而不是物價全面上漲,因為財政轉移支付這隻看得見手,僅針對退休金,並未表現為08年時4萬億財政投資。

3,現在信息經濟學已經為平民百姓所掌握,只要有影響價格趨勢的信息出現,馬上就變成現實的價格上漲。關於宣傳退休金上漲已經很長時間了,一些商品漲價早就預演了。很多退休人員說,我們加了一百兩百,報紙電視上都在張揚,發揚光大,物價怎能不漲?公務員一漲幾千,年終獎幾萬,市場物價為什麼反應不強烈?那是不是在表明看不見手與信息經濟相結合,經濟規律正在發生變化嗎?


天道即人


樓主你好,我們國家從2005年開始到今年為止!已經實現了14連漲這樣一個態勢。也就是說,養老金的增長實際上。和居民消費指數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可能是因為老百姓的想法,退休金的工資一長,那麼市場下的物價就跟著增長,實際上,隨著咱們Ggp的增長,國民經濟總量的增長,咱們的物價也在不斷的增長,可以說和養老金的增長是沒有任何關聯的。

那麼換句話說,也就是說咱們的養老金就算不增長,那麼咱們的物價也會依然的不斷的往上增長,這是沒有辦法控制的。


社保達人工作在電力


社會上80%的人只擁有20%的財富,而20%的人擁有80%財富。從我懂事開始,哪一年花錢的項目不漲價?我的年代上幼兒園五毛錢,兒子上幼兒園一塊錢後來兩塊錢,大女兒上幼兒園八塊錢,後來十塊錢,小女兒八十塊錢後來一百二,十年後大外孫女一千四,再四年後小外孫女上幼兒園兩千七。我小時候感冒三包中藥三毛錢能治好,昨天小孫女上醫院掛號費就一百塊,其他的我不知道,她媽交錢的。春節前魯花花生油一罐140,過年後149,到現在倒是沒漲價還是149,春節前鴨蛋一斤七塊錢,春節後8塊錢,也是沒漲價還是八塊錢,漲價不漲價和養老金沒關係,是國家的問題,政策的問題,這情況市場的小商販不漲價能活嗎?他們也生病小孩也要讀書啊!


深澗游魚1


這個問題問的好!

我也有這種感覺,感覺到今年的菜價比去年好像是翻了一番,尤其是豆角、尖椒;雞蛋價格更是一路狂奔,價格5元6毛錢一斤,創出了歷史新高。老百姓的菜籃子過去30元錢裝得滿滿的,現在50元裝不滿。感覺到物價在飛漲,錢不值錢了!更覺得到今年漲的這點工資的確是沒有趕上物價膨脹的速度。

在此,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來年咱不漲工資,只是穩定市場上的物價行不行?如果行,我看,老百姓的菜籃子也就基本穩定了,最好,係數穩定在2018年的“50元裝滿”,其實,能保持今年這個高位運行的狀態下,來年,不漲不跌也就挺好的了,你說呢?


劉年14


你錯了

是物價漲導致退休金漲。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7907292316297813856, "vid": "5f942cb36df9407cbbe926dbbc7efa6b\

天笑講職場


一句話,漲工資的退休老人,及加薪金的在職職工。我們不過是中國男女排球隊的二傅手,初發球為國家,打到對方我們的手上,球到手裡還未捂熱,就直接回打給對方的球員手上,(就是始發隊一邊)。未接牢,我們贏了,贏了什麼?還是空空也。不過呢?加比不加好,總還能過日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