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特種部隊有多壕?單兵裝備隨便換 看得馬潤淚流滿面

7月5日,據美國媒體報道,美軍目前為單兵裝備一款世界上最小的無人偵察機“黑蜂”,用以提升美軍單兵偵察與信息獲取能力。由此在很多軍迷心中,美軍單兵裝備的“土豪”屬性似乎又高了許多。雖然美軍在單兵裝備上引領著世界潮流。但小兵兵想說,其實這引領潮流的應該是美國大兵,而非美軍。

美軍特種部隊有多壕?單兵裝備隨便換 看得馬潤淚流滿面

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咱還是得從美軍單兵裝備的供應體系談起。不少人覺得,美軍之所以單兵裝備水平高,是因為軍方允許士兵自行採購他們需要的裝備。甚至有人煞有介事的強調:美軍現在早就不發裝備了,而是直接發錢讓士兵自己去買。說這話的人,他一定是不瞭解美軍單兵裝備供應體系。

目前,美軍大多數部隊的單兵裝備來源主要分為公發(USGI)、自購(Private Purchased)及個人定製三部分。在這其中,公發是美軍士兵獲得單兵裝備的最主要方式。單兵的迷彩服、作戰靴、武器及配件、防護裝具、夜視設備等基本都是由國防部下屬的製造廠或者與軍方合作的廠商出品,專供軍隊使用,在市面上幾乎很難買到。況且在美國,民間持有防彈衣是非法行為,因為這樣會妨礙警方執法。

美軍特種部隊有多壕?單兵裝備隨便換 看得馬潤淚流滿面

當然,在公發裝備中還有一種比較例外的,就是軍方會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擇部分民版產品作為公發的補充,比如美國ESS公司出品的護目鏡,不僅供應民用市場,也供應給美軍使用。

不過,美國大兵們可並不是完全信任公發裝備的。畢竟出於對成本等因素考慮,軍方在訂購這些裝備時那也往往是貨比三家,選最便宜的買。因此,“你手中的裝備永遠是出價最低的承包商製造的”這句話就成了許多大兵的心病。畢竟這些裝備是在打仗時候保命的,可帶著一堆便宜貨上戰場要是放心那就有鬼了。

因此,除了公發裝備外,軍方也默許部隊擁有部分裝備的自主採購權。當然前提是,這些以個人或者團體(班排級單位)名義採購的裝備必須符合著裝條例(DAP670-1)。諸如自行採購的武器也要符合美軍的彈藥規格,而由此,士兵使用非公發裝備上戰場就成為了傳統。

美軍特種部隊有多壕?單兵裝備隨便換 看得馬潤淚流滿面

比如,不少美軍使用會採購麥格普公司的Pmag彈匣來取代公發的4179彈匣。原因就是,4179彈匣經常在戰鬥中發生供彈故障。儘管2012年,美國陸軍已經明令禁止使用Pmag,但仍有不少士兵在私下偷偷使用。

再比如,當年紅極一時的“龍鱗甲”防彈衣,號稱防護水平超過了當時美國陸軍的OTV。然而這玩意實際上只是一款未通過軍用測試的“不合格產品”,但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士兵自掏腰包,買一件來保平安。

當然,甭管用什麼樣的裝備,等上了戰場,士兵也會發現裝備總有不適合環境的地方,於是開動小腦筋的個人定製或者DIY就發揮作用了。伊拉克戰爭時期,不少陸軍士兵也在他們的OTV防彈衣上添加織帶,來附掛彈匣包、工具袋等物品。

因此說,美軍單兵裝備體系的構成可以說是很多元的。而且有意思的是,在美軍內部,單兵裝備的保障也存在著一條“鄙視鏈”簡單講就是:特種部隊優於一般部隊、高階部隊優於低階部隊。雖然聽起來很合理,但這裡面的差距其實大著呢。

在美軍中,除去公發物資外,絕大多數部隊也都有自己的“小金庫”。用來團購一些軍隊不給或者質量並不好的物品。然而這個“小金庫”的數額與採購權限,各部隊差距也是蠻大的。

美軍特種部隊有多壕?單兵裝備隨便換 看得馬潤淚流滿面

像三角洲、DG這類的“第一梯隊”,用於採購裝備的資金與權限都系相當充裕。《艱難一日》的作者就曾回憶,他在海豹5隊時,只有一把格鬥刀用。但等到他進入DG後,卻能再領4把同樣的刀,保證每套裝備裡都塞一把。而相比之下,位階較低的特戰單位與普通部隊就只能湊活著用舊品。就算你想花錢買新玩意,這限制也多得令人頭疼。至於在熒幕上的美國大兵為啥都那麼炫酷,我只能說,想讓你看到什麼還不是人家一句話的事情嗎?

總得來說,美軍單兵裝備體系雖然完備,但也絕不如一些人想得那樣完美,畢竟他們口中的很多“美軍裝備”,美軍可真發不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