僞滿洲國興農部(6)

偽滿洲國興農部(6)

該建築作為偽滿產業部時期

偽滿洲國興農部,位於新京至聖大路602號(今長春市朝陽區自由大路與牡丹街交匯處東南角,自由大路8號)。1937年建成,為偽滿政府建設的第十一廳舍。鋼筋混凝土結構,坐南朝北,為硬山頂兩層建築,建築面積9871平方米,平面呈“弓”字形。1937年7月1日,將辦公地點由自強街自強小學遷入此處。

偽滿洲國興農部(6)

偽滿洲國興農部的前身是實業部和產業部。偽滿實業部,1932年設立,掌管農業、林業、礦業、畜牧業、工業、商業及其他一般實業。內設機構有總務司、農務司、林務司、礦務司、工商司、權度局、臨時產業調查局。部外的附設機構(部外局)有商標局和特許發明局。偽滿實業部總長為張燕卿。實行帝制後,1935年丁鑑修任偽滿實業部大臣。

偽滿洲國興農部(6)

該建築作為偽滿興農部時期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侵華戰爭後,為急於在東北建立以工礦業為中心的軍事工業體系和最大限度地掠奪東北的農產品,開始實施《滿洲產業開發五年計劃》。為了推行《滿洲產業開發五年計劃》,將偽滿實業部改為偽滿產業部。偽滿產業部負責掌理有關開發農業、林業、畜產、水產、礦業、工業、農墾移民及其他的資源利用等事項。偽滿產業部大臣為呂榮寰,次長為岸信介(兼)。偽滿產業部內設農務司、礦工司、建設司、拓政司。部外局有畜產局、林業局、特許發明局、水力電氣設計局。1939年1月設農事合作社輔導部,將拓政、建設兩司合併為開拓總局,該局負責土地開墾及移民等事項。

偽滿洲國興農部(6)

上世紀60年代時的偽滿洲國興農部舊址

1940年以後,因戰爭不斷擴大,日本對以糧食為主的農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為此,偽滿政府將負責推行‘滿洲產業開發計劃’的偽滿產業部撤銷,改設以抓農業增產為主的偽滿興農部。偽滿興農部負責主營農業、林業、畜牧業、水產、礦產、工業、開拓、殖民和其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偽滿興農部內設大臣官方、農政司、農產司、糧政司、畜政司、畜產司、林政司和合作社司。1942年9月,由黃俊富任偽興農部大臣。

偽滿洲國興農部(6)

上世紀90年代時的偽滿洲國興農部舊址

1945年日本投降後,這棟建築被蘇軍佔用。蘇軍撤離後,這裡成立國民政府的國立長春大學所有。1948年解放後,這裡被東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前身)接收。1958年8月,成為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校舍。1998年後,建築被拆除,在原址修建了新的五層教學樓,大樓正面底下兩層為模仿原建築外立面式樣。

偽滿洲國興農部(6)

2014年8月,偽滿洲國興農部原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