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智博會|光大控股新經濟的AIOT智慧未來布局

近日,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盛大開幕,全球智能產業相關行業組織、企業和專家學者薈萃一堂。光大控股攜手眾多AIOT生態合作伙伴,一同亮相位於智博會核心展區的【光大控股新經濟生態館】,帶領與會者走入AIOT賦能產業新時代。

源於對技術和未來趨勢的精準判斷,光大控股近兩年在新經濟領域完成近60個投資項目、30個領投、近20家獨角獸的投資成果,形成了以商湯科技、第四範式、特斯聯、愛奇藝、蔚來汽車等為代表的AI+投資生態。基於AI+生態的強大勢能和對AIOT(智能物聯網)的前瞻佈局,「光大控股新經濟生態館」以AIOT+垂直場景形式,詮釋了在下一個AIOT時代,智能化賦能新經濟的新趨勢和新機遇。

首屆智博會|光大控股新經濟的AIOT智慧未來佈局

光大控股x特斯聯AIoT新經濟生態館

每個人都試圖看見未來,但對多數人而言,未來需要更具化的呈現。智慧城市就是那扇大門,透過它就能看見豐富多彩的智慧未來,這是因為,智慧城市有足夠多的智慧場景。

To B:AIOT智慧城市場景化新機遇

在【光大控股新經濟生態館】,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的雛形,智慧城市為新技術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巨大的商業空間。包括基於人工智能城市級布控系統、城區大數據中心及數據服務平臺、智慧商業整體解決方案、社區/寫字樓/商業等人口動態管理系統、智慧能源(ABAS平臺)、智慧城市綜合環境整治等。

光大控股孵化的特斯聯科技,就是AIOT賦能新型智慧城市的行業領軍者。特斯聯科技以AI+IOT應用技術為核心,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大的城市級智能物聯平臺,為政府、企業提供城市管理、建築能源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等多場景一站式解決方案,現已發展為AIOT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首屆智博會|光大控股新經濟的AIOT智慧未來佈局

在AIOT產業賦能解決方案展區,集中展示了特斯聯目前在全國8300個項目的總體分佈,可實現每個節點實時傳輸海量數據,場景應用從新安防、新消防到樓宇管理、無人經濟,同時賦能智慧校園、醫院等諸多城市細分場景。

新的場景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智慧城市過於複雜的場景卻會帶來更大的挑戰,因此,場景非常重要,而解決複雜場景的能力更為重要。

光大控股認為,智慧城市困於長期理解障礙、產業鏈環節過於複雜,創新企業少有探索,技術落地更為困難,更不用說商業化,曾一度是PE/VC避之不及的領域。光大控股孵化的特斯聯,其成功的奧秘在於,專注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匯聚國內外頂尖工程師超過260人,以雲平臺、智能硬件和移動應用為核心產品,依託智能傳感器、通訊模組、數據處理平臺和光大控股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將龐雜的城市管理系統降維成多個垂直模塊,逐一升級為數字級的行業產品。

首屆智博會|光大控股新經濟的AIOT智慧未來佈局

光大控股新經濟關注的技術創新領域

To C:AIOT場景化賦能新經濟

AIOT之所以能帶來一個全新時代,不僅僅是對To B和To G的全場景賦能,更得益於顛覆To C的體驗。

AIOT+智能穿戴可以讓人們與科技緊密相連。例如,特斯聯的智能“鑰匙”Touch Key作為一款可穿戴智能手環,既能在運動、休閒場景中化身全天候身體健康管家,又能連接眾多場景中的智能設備,在通行、健身、醫院等場景中充當智能鑰匙,隨時隨地觸摸最新科技!

首屆智博會|光大控股新經濟的AIOT智慧未來佈局

光大控股看好AIOT+C端場景的巨大潛力,投資了包括正在上市申請的“AIOT+智能出行”企業蔚來汽車、美國領先的“AIOT+新消費”跨境電商Wish、“AIOT+智能娛樂”的將科技、時尚和音樂融為一體的i.am+智能耳機等眾多AIOT+優秀企業。

幫助被投企業發現並拓展智能物聯的更多應用場景,幫助企業去做技術、市場、資源的各方融合,打造更加令人激動人心的、體驗非凡的科技產品帶給C端消費者,是光大控股新經濟正在用心做的事情。

規避AI泡沫三板斧:技術、人才、可商業化

近兩年,大量資金在短期內湧入了人工智能領域,近年來AI雖然出現很多突破,但是距離“通用人工智能”仍相當遙遠。麻省理工學院及斯坦福大學2017年11月30日發佈“AI指數報告”稱“人工智能領域存在泡沫”。根據億歐發佈的人工智能報告指出:90%的AI企業目前還處在虧損階段。

1. AIOT+底層算法創新是核心驅動力

光大控股看好底層技術創新,以早期投資的商湯科技為例,底層算法驅動的創新是推動行業發展的核心。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平臺,商湯科技摒棄了傳統的“先推商業後補技術”的傳統打法,而是創新性地“用技術推進商業成功”,與全球七百餘家企業達成合作,通過賦能手機、互娛、智慧城市等領域,確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光大控股認為,底層算法平臺需要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和持續的創新,才能直面全球性的競爭,賦能百業,這樣的公司是極其稀少的。而能同時投到機器視覺的領軍者商湯科技和機器學習平臺的領軍者第四範式,是對其投資邏輯的最好印證。商湯科技和第四範式這樣的企業,代表的正是人們“試圖看見的智慧未來”的幕後功臣。

2. AI企業迎來虧損寒潮 人才是關鍵

與美國相比,中國AI企業獲投率及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投資項目數均遠超美國,說明中國對於AI的投資不缺資金,根本缺失的是有領先技術和AI人才的優質項目。AI技術階段性過剩,應用場景和AI人才成為關鍵。

光大控股認為除了場景化能力,好的AI企業一定還需具備人才穩定輸入的能力。以光大控股新經濟投資的商湯科技和第四範式為例,商湯科技積極引進AI領域國際高端人才,在上海等地建立智能教育基地,助力人工智能專業人才體系建設。而第四範式也成立範式法學,並推出“銀河計劃”,著力培養AI人才。

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艾渝表示:對人才的重視不僅僅是企業應該關注的事情,也是投資者應該關注的事情。我們18年投資了大疆無人機董事長李澤湘創立的一家無人駕駛公司——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CIDI),除了可落地的城際物流場景,我們更看好的是李澤湘吸引人才的能力——李澤湘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多年來,李澤湘幫助學生創辦了大疆創新、李群自動化、逸動科技、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等十多家公司和研究機構。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李澤湘一直在做的事情,豐厚的人才資源使得CIDI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3. 可商業化是核心標準

大部分AI企業虧損的原因,在於能將技術產品化並找到明確商業模式形成盈利的公司屈指可數。而只關注產品化、工程化、服務的企業很快就會遇到瓶頸。

與場景深度結合是為了產品可落地、可商業化。光大控股投資的AI企業都是基於AI+產業+數據+場景。正是基於此,AI+泛娛樂的愛奇藝、AI+金融的馬上消費金融、AI+電商的每日優鮮便利購、AI+出行的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AI+消費升級的優信二手車等都成為了各自領域的領頭羊。

在智慧城市的宏大藍圖中,在一個個具體的場景中實現商業化是創業公司生存的關鍵。以特斯聯為例,無論是邊緣AI計算棒、人臉Pad+網關,還是定製化通行開鎖健康手環等諸多細分應用場景,都是最終實現商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每一個細微場景的落地和商業化,是特斯聯成功的關鍵。

光大控股通過特斯聯AIOT平臺切入智慧城市應用場景業務,並與合作或已投資的基礎層、技術層及應用層企業形成智慧城市產業聯動。使產業鏈之間形成場景數據化、數據網絡化及網絡智能化,以實現多場景融合的智慧城市終局。

如果說AI、物聯網等技術在鏈接場景,那麼光大控股新經濟則致力於鏈接技術和智慧未來。光大控股堅定看好高新技術驅動的產業創新,同時也深知在TMT行業是5%的公司創造了95%的回報。所以說,泡沫並不是關注的重點,選擇有極強商業化能力的團隊,就有機會尋得那5%的獨角獸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