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黃埔第三任校長張耀明往事,抗日不含糊,丟失學校被軟禁

揭秘黃埔第三任校長張耀明往事,抗日不含糊,丟失學校被軟禁

他是黃埔一期生中最被低估的將領之一,一生為同鄉關麟征馬首是瞻。從1933年開始與日軍作戰,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整整打了12年,雖立有不少功勞,卻完全籠罩在關麟徵的光環之下。解放戰爭期間,接替蔣。和關麟徵擔任第三任黃埔軍校校長,卻因為敗逃臺灣時丟棄師生而獲罪,被軟禁至死。此人就是黃埔軍校一期生,抗日名將張耀明將軍。

張耀明,1905生於陝西臨潼縣張家莊(現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行者街辦張莊村)一戶普通農民家庭。

1924年,年僅19歲的張耀明跟隨同鄉杜聿鑫(杜聿明堂兄)、關麟徵、杜聿明、閻揆要(共產黨人,開國中將)等人,從北京取道天津,搭乘英輪南下廣州報考黃埔軍校。途中一度因為沒有盤纏而食不果腹,僅以醬油伴白米飯(這兩樣餐館不要錢)充飢,幸有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相助,才讓這些陝西青年順利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

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張耀明參加了東征、北伐及國民黨新軍閥混戰,先後任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1930年冬,中原大戰結束,張耀明因功升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4師步兵第11旅(旅長關麟徵)21團上校團長,成為關麟徵集團的骨幹成員。

揭秘黃埔第三任校長張耀明往事,抗日不含糊,丟失學校被軟禁

1932年6月,蔣介石集結重兵第4次“圍剿”鄂豫皖蘇區時,關麟徵任第4師獨立旅旅長,張耀明任該旅第1團團長,率部進攻皖西蘇區,遭受沉重打擊,張亦身負重傷。同年冬,第4師獨立旅擴編為陸軍第25師,關麟徵任師長,張耀明升任該師步兵第75旅旅長。

1933年1月,日軍進犯山海關,時任第25師75旅旅長的張耀明率部與日軍在古北口、南天門激戰,給予日軍沉重打擊。

1935年5月2日,國民政府任張耀明為陸軍上校,並於1936年1年獲五等寶鼎勳章。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時任第52軍25師師長的張耀明率部於河北保定、滄州一線狙擊日軍,傷亡慘重。10月13日,張耀明經過偵查,派梁志偉營長率部突襲邯鄲城外日軍野戰飛機場,燒燬所有飛機和油料,開創步兵打日軍飛機的先河。

1937年10月20日,日軍第14師團土肥原部開至邯鄲磁縣一帶增援。1937年10月底,土肥原師團向漳河三線發動進攻,其一部乘夜晚在西保障附近強渡漳河。關麟徵指揮第2師一個旅乘夜包圍攻擊敵人在河南的部隊,同時命令第25師在河北的一個團,乘夜由西向東對敵河北岸的炮兵陣地和後方部隊猛烈襲擊。敵被前後夾擊,遂向河北岸潰退。

揭秘黃埔第三任校長張耀明往事,抗日不含糊,丟失學校被軟禁

1938年3月,張耀明隨52軍參加臺兒莊戰役,迎擊日軍第10師團瀨谷支隊。1938年3月28日,第25師和第2師向進犯之敵側背攻擊。1938年3月29日佔領檯兒莊以北的南北路。北大窖戰鬥極為激烈,敵試圖奪取南北路,都被兩師擊退。1938年3月31日,第85軍趕到臺兒莊東北河西鄉楊家廟一帶,1938年4月1日兩軍聯合向敵猛攻。時敵第5師團坂本支隊4千餘人由臨忻南下增援瀨谷支隊。張耀明率師堵截,對敵坂本支隊形成包圍。敵乘夜向楊樓、底閣方向逃竄,騎兵支隊被第25師包圍於蘭陵鎮西北之村莊全部殲滅。1938年4月3日,第二師配合第25師,將敵坂本支隊包圍於楊樓、底閣附近,敵傷亡累累,殘部向底閣西南之肖旺附近逃竄,被我軍又包圍於肖旺。1938年4月5日晚,坂本支隊向瀨谷支隊求援,敵瀨谷支隊陷於第85軍和孫連仲部包圍。4月7日,敵坂本支隊乘夜突圍,瀨谷支隊向峰縣以西潰逃。中國軍隊取得震驚世界的臺兒莊大捷。

1938年4月21日,敵第5師團由臨忻南下,企圖與第10師團會合。張耀明率第25師和第二師由老縣以東向邳縣以北地區,在艾山至燕子河的大小劉莊一帶阻敵南下。1938年4月23日至4月底,敵不斷進攻,張耀明指揮全師利用艾山高地,給敵以痛擊。徐州會戰因功,張耀明升任第52軍副軍長兼25師師長。

揭秘黃埔第三任校長張耀明往事,抗日不含糊,丟失學校被軟禁

1939年8月,第52軍奉命支援江北岸第92軍李仙洲部。在陽新附近,迅速佔領瑞昌以南,黃橋鋪至排沙周之間的高地,阻敵西進。8月14日,敵第9師團發動多次進攻,在第25軍反擊下,傷亡慘重,無法衝破第25軍防線。1939年9月27日,張耀明升任第52軍中將軍長,轄第2師,師長趙公武;第25師,師長張漢初,第195師,師長梁懼。

1939年11月上旬,張耀明率部向湘北進發,在南新牆河擊敗佔領城陵磯、岳陽後向南進犯之敵。

1940年9月,敵畑俊六部向第52軍陣地發起多次進攻,均被擊潰。中旬,張耀明指揮第52軍向汨羅河新市附近日軍猛烈進攻,日軍抵擋不住,遂向河北岸潰退。此役稱湘北大捷。

1942年6月,張耀明升任第9集團軍副總司令,轄第50軍、第54軍,1943年接替黃維任第54軍軍長,後調任第4集團軍副總司令兼陸軍第38軍軍長。1943年4月24日,塔山日軍進犯鐵山,張指揮部隊將敵擊退,斃敵百餘。26日,張指揮部隊襲擊龍頭咀、米河鎮、馬駒嶺,給敵重創。同日,張耀明根據報告,虎頭關西十里鋪敵構築工事,即派遣敵後遊擊部隊搜索敵情,集中局部兵力,攻取敵之據點。29日,第38軍分別向老龍頭、塔山、馬窖、虎頭關各據點攻襲,斃敵百餘。30日,第17師攻佔米家河、馬駒嶺的一營,中午再攻塔山。5月2日,敵五六百人由廟宇夾魚溝向中國守軍米家寨主陣地猛攻,另一股五六百人竄入柿樹溝。第38軍官兵戰鬥晝夜將敵擊退。5月3日,敵主力六七百人攻取冷溝寨,張耀明聞訊後,即派部隊猛烈反攻,克服冷溝寨。4日1時許,敵千餘人猛撲洪河村新35師師部,該師師長率直屬部隊迎擊,苦戰三個小時斃敵甚多。9時,敵增兵,主力向姜溝、涉村流竄,第38軍預備隊之一營前往堵截,反覆肉搏,戰況十分激烈,雙方死傷慘重。十時許,部隊轉至鐵生溝,友軍第96軍步兵二營增援,激戰竟夜。5日拂曉,敵向西南流竄,張令35師105團追擊,至聖水附近激戰兩小時,敵復竄至張溝、搖嶺附近據險頑抗,此戰役稱豫中會戰,張因此獲4等雲麾勳章。

揭秘黃埔第三任校長張耀明往事,抗日不含糊,丟失學校被軟禁

1945年3月,一部日軍進攻西峽官道口,張耀明率第38軍先至龍頭巖,阻敵西進,後在大南嶺、馬家山之線阻敵。日軍投降後,1945年8月22日,張率第38軍由豫西挺進開封附近,擔任開封、鄭州間的接收與警備。張參加在鄭州舉行的接受日軍投降儀式。1945年10月,張獲仲勳獎章。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軍實行整編,軍改為整編師,張耀明任整編第38師師長,曾參加進攻豫北解放區。1948年1月獲二等雲麾勳章,9月晉升為陸軍中將。11月,出任南京首都衛戍總司令。次年4月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張率殘部撤往臺灣。

1949年9月20日,44歲的張耀明繼蔣關麟徵之後,成為黃埔軍校第三任校長,也是黃埔軍校在大陸的最後一任校長。1949年11月,張耀明給遊幹班第五期學員、25歲的四川灌縣人梁耀光發了陸軍軍官學校受訓期滿證書。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被解放軍佔領,蔣飛成都,成都黃埔軍校的北較場成了臨時總指揮部。

揭秘黃埔第三任校長張耀明往事,抗日不含糊,丟失學校被軟禁

此時的成都到處是衰亡的亂象。1949年12月3日,蔣最後一次檢閱軍校官生,升旗時旗幟突然跌落。12月,在解放軍多方進逼成都之下,黃埔軍校決定南遷。在蔣。督促下,張耀明連發多道關於資遣學校人員的訓令。外遷消息一傳出,就有近200名軍校生逃回了家。有軍官在絕望中自殺。

1949年12月3日起,軍校陸續從成都出發,總指揮李永中要求軍校官生都佩胸章,上面印有“軍明”二字,後有編號,以便於在戰亂中識別。“軍”是黃埔軍校的“軍”,“明”是張耀明的“明”。

軍校本擬撤往雲南,但路被解放軍堵死,只得返回到大邑。12月19日,23期三個總隊全體學生接到了畢業通知,是張耀明的口頭宣佈。

1949年12月22日,因被解放軍圍困,張耀明監督軍校辦公廳人員把該校多年來積存的檔案和歷史資料、文物付之一炬。

1949年12月25日,撤走無望後,乘飛機去了臺灣。軍校教育長李永中率全體官兵通電起義。至此,黃埔軍校結束了在大陸的歷史。

張耀明到臺灣後,因他丟掉了軍校被拘禁,然而不久又被釋放,國民政府當局對他仍不放心,又在他家中安排了武裝特務,說是為了保護,實是監視。張耀明至此終生不再被錄用,結束了他的軍事和政治生涯,生活在憂鬱之中。1972年10月11日,因肝疾不治,卒於臺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