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會隨感」收穫滿滿冀州行—參加第19屆全國檢察文學筆會日記

參加第19屆全國檢察文學筆會日記

2018年5月29日—6月24日

收穫滿滿

冀州行

榆次區檢察院

李硯明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燕趙清歌,在水一方。六月,來自全國各地檢察機關的文學愛好者齊聚冀州,明確檢察文學創作的方向,聆聽文學大咖的創作經驗,領略冀州深厚的歷史文化,遊覽美麗的衡水風光,交流文學創作體會......

01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下午準備上班,接到一則短信,檢察日報的,邀請參加6月21日至24日在衡水召開的第19屆全國檢察文學筆會(冀州區院承辦)。如參加,請確認。這真是喜從北京來,馬上回復:“真高興。參加。”邀咱參加,豈有不參加之理。

// 5月29日 星期二 晴

02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今天找鄭檢,鄭檢提筆批道:“同意”,又說,機會難得。去了,一定要開好會。感謝領導的支持。昨天,筆會群裡發佈了部分會議議程,將邀請何家弘等法律、文學大咖授課。真的讓人非常期待。

// 6月6日 星期三 晴

03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今天突然接住冀州檢察院公訴科喬曉松的電話,說,筆會期間,由他負責接待我。他們對來參會的每位老師(他們尊稱我們為老師),一對一接待服務。人未到,會沒開,可我已感受到了他們的熱情。

// 6月9日 星期六

04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今天,我踏上行程。心裡有期待,我就嫌時速250公里的高鐵太慢,對2小時23分的行程感到太長。

11點18分,列車到達衡水北站。出站,我遠遠的就看到出站檢票口,有兩個小夥子,舉著一個天藍色牌“冀州檢察 接站”。我快步上前:“謝謝你們來接我。”曉松和一個同樣帥氣的小夥子,馬上說:“歡迎。”車上,他倆竟同聲問我多大了,又說:“一點也不像,都快退休了。看到您的第一印象,就是感到您特別的精神。”聽他們這麼說,心裡高興。反正是高興,跟年輕人在一起,我就更高興。

車到下榻的賓館,領到會議議程表,筆會有一個採風活動。參會人員要寫一篇採風稿。人家熱情,活動安排的緊張,我可以利用的時間只有今下午和每天晚上的時間。下午我沒出房間,查找資料,構思採風稿。

// 6月21日 星期四

05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早上起來,好像下了一陣雨,讓人舒爽。

最期待的就是今天。通知早6點30分吃早餐,然後登車。一路上,對小城的初步印象是藍天白雲,空氣清新,街道乾淨,綠樹成蔭。何曾有以前的汙染景象。8點到了區院,參會人員和領導及嘉賓合影,然後上7樓。出席會議的領導有檢報社長李雪慧、檢報副總編魏星、綠海副刊副主任劉梅,河北省院政治部主任段麗榮、衡水市院檢察長施晶宇和衡水市冀州區委書記孫雲霞等。李社長致辭,他要求廣大檢察文學創作者,一定要講好全新的履職故事,講好生動的改革故事,講好精彩的案例故事。

何教授是法學家、作家、最高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際足聯道德委員會委員,2017年曾舉辦個人演唱會。何教授的開場白是,他只是一個業餘文學愛好者。何教授從他的創作經歷的角度,講了法治文學創作的虛構與非虛構問題。給我鼓舞的是,何教授不斷追求創新的精神。他說,人應該有夢想。他的夢想是,在有生之年摘取諾獎。偉大的夢想由小的夢想開始。他喜歡踢足球、打羽毛球和唱歌。他要踢球踢到70歲,打球打到80歲,寫作寫到90歲,唱歌唱到100歲。有如此精神,什麼目標、什麼夢想不能實現呀。

授課的還有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關教授針對檢察官創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誠懇地指出,寫案例,一定要寫出案例背後的情懷。可謂一言中的。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廣播廣播劇創作室副主任呂卉講到,小人物也有大情懷。寫好小人物也能唱響主旋律。很符合創作規律。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協會常務理事嶽耀勇講到,歷史是文學創作的不竭源泉。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年來,湧現出的無數優秀檢察官形象,就是我們創作的無盡素材和源泉。給我們指出一條創作路徑。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Summer

Sunshine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專家授課休息期間,我們參觀冀州區院的文化建設,從一層到七層,一層一個主題。我著重看了五層的、他們與檢察日報同步的微信公眾號工作間。直播間、資料室、採訪室,所需燈光、拍攝等設備完備。一個只有45人的基層院,能如此重視檢察宣傳,實屬不易。六層是“檢察歷史展覽室”。展室裡,從檢察機關的淵源,一直到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年來的歷史,既有文字說明,又有圖片,內容十分充實,還有實物,如檢察機關幾次改裝的制服,他們院裡使用過的鉛字打印機,手搖的、撥盤的老式電話,連舉報中心的牌子,也立於展室。從展覽室裡走過,給人一種穿越歷史的感覺,讓人既感到親切,又感到今天我們的檢察事業實屬來之不易。我們只有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再創輝煌,不負偉大新時代。

下午,第一個採風點是,武強縣年畫博物館。我的採風稿就是寫這裡的。(我寫的《武強年畫展新姿》一文,發表於6月29日的《檢察日報》)

接著到周窩音樂小鎮參觀。小鎮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管絃樂器製造基地。周窩村村民天天與樂器打交道,人人會一兩種西洋樂器。行走在小村乾淨、整潔的小路上,不時有村民在自家門前,為來訪者吹奏樂器,其中竟有五六十歲的婦人,其吹奏悅耳動人,不輸年輕人。我們到演出大廳,觀看了烏克蘭藝術家的表演。

這真是:古老年畫出新枝,西洋樂器落周窩。但凡藝術總相通,無論古今與東西。

然後,我們前往棗強一湖兩河採風,同時參觀棗強移民文化園。

晚上觀賞衡水湖夜景。我的筆拙,留不住夜色美景,徒飽眼福,不如在房間裡寫稿。我沒去。

凌源市院的陸寶華主要寫富於哲理的小小說。2009年,天津師範大學研究生招生考試,曾選他的小說《借宿的老鼠》作為解讀評價試題。晚上寶華到房間裡來,和我聊他的創作體會,說他的小說中的人物或情節,都來源於實際生活,都來自身邊的人和事,然後進行加工渲染或誇張。這就是寫活文章的一條經驗。

// 6月22日 星期五 晴天

06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上午,熱情的冀州區院,邀我們坐遊艇遊覽美麗的衡水湖。我站在甲板上,目視前方,湖波盪漾,90裡湖面上空,沙鷗翱翔,涼爽的快風迎面吹來,將我心底的夢想喚醒。今年一個小小夢想,寫好最高檢舉辦的檢察機關恢復重建40週年徵文,爭取入選獲獎。明年繼續整理、修改已完成的兩部書稿,爭取早日出版。放下這件事,我就該退休了,我也就可以開始創作心裡醞釀已久的一部檢察題材小說了。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來到衡水,衡水園博園不能不去。周到的主人,還安排我們體驗5D,攬勝河北。進入“飛行室”前,組織者提醒大家,年紀大的、血壓高的、有心臟病的、自我感覺身體不適的,建議不要參與該項活動。又說參加者,觀看中,若感到不適,把眼睛閉上,就沒事了。

我頭髮華白了,可自我感覺良好,又曾體驗3D。知道假的就是假的,便欣然而入。只把襯衣口袋裡的手機,交給服務員暫時保管。進入5D影室,室內昏暗,一排16坐,隨便坐到一個“飛行椅”上,腳下便蹬了空。攔腰一道護帶,頭上又下來一個粗、可是扣在上身很舒適的護身架,再扣一道扣。眼前一個灰暗的橫長屏幕,準備就緒,只等攬勝開始。沒人驚恐,還有人開玩笑說,乾脆現在就閉了眼,睜開眼就結束了。這時,室內一下漆黑了,攬勝即將開始,身體隱隱地感到在輕輕的向前移動,屏幕上立即出現了“歡迎大家,攬勝河北”字樣。原來,我們是乘“飛機”遊覽河北境內名勝古蹟。一下就到了西柏坡,一下就又飛到了趙州橋,飛到了山海關老龍頭。我們在長城巨龍上空,一“飛”而過。“飛行”過程中,或者衝著宮門而去,就要撞牆了,卻一下穿門而過,心就立即收緊,讓人緊張;或是從高高的,不知是多高的高空,向著崇山峻嶺衝去,不禁讓人把座椅上扶手握得更緊,衝下來,你卻是從美麗的桃花園裡而過。屏幕畫面,大而變化極快。各地風景名勝,不一而足。“遊覽”中,聽不到驚叫。挨坐的檢報的一名編輯,“嗷”一聲,他是在逗樂。11分鐘,意猶未足,可屏幕上已出現“感謝遊覽”。從“飛行室”出來,寶華說他暈高,平時上房頂,都感到暈,可今天沒有。心裡想,再怎麼著,我是坐在椅子上。

沒想到,一位河南幹警的77歲的母親,也跟著“飛行”了。老人個子不高,穩穩的走出來,眯著眼,微笑著說,沒事。一個健康而勇敢的老人。而一個高個、身體看似也好、約50來歲的男幹警,沒有參加。我則感到有點像中了暑似的微微的頭暈。

組織者問,有沒玩夠的沒有,可以再“飛”一次。我沒去。我想,這樣的“飛行”,玩的就是一個刺激。體驗過一次,再玩,沒意思了。

下午,參觀尚未正式開館的冀州博覽館。相傳,上古時期,黃帝劃野分州,冀為“九州”之一;大禹治水後,重新劃分“九州”,冀為“九州之首”。至今已有2200餘年的建制史。河北省的簡稱“冀”,便來源於此。

一個實物造型展廳,“信都書院”裡,一個老先生正在給學生上課。我才知道了“頭懸樑”的孫敏就是信都人。這個展廳講的就是孫敏從小刻苦讀書的故事。由此我想到,聞名全國的衡水中學,想到這幾天,我們入住的泰華酒店,突然熱鬧起來,是全國各地的名校來招生的老師。我問一位50多歲的老師,他說,這裡有最好的生源。原來“最好的生源”也是有歷史淵源的。

冀州從古到今,名人輩出。歷史上有名的“直臣”路鐸,字宣叔,金朝大臣,剛正,有直臣之風。曾任左三部司正、右拾遺、翰林修撰、監察御史等職(監察御史制度,就是我國檢察制度的前身。路鐸是我們的前輩、同仁。路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金章宗稱“路鐸敢言,甚有時名”。路曾是元好問的老師。元的《中州集》卷四選路詩26首。

1931年,冀縣早期中共黨員李力,受中共北方局派遣,由天津回到老家,以教書身份,秘密開展革命活動。1932年,在伏家莊創建了中共冀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1942年,犧牲於左權縣。2015年,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全國6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字,李力被列入其中。我在心裡默默地向先烈致敬,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從博覽館出來,到衡水書畫博物館參觀。展覽大廳,正展示著首屆董子(寡聞的我,也才知道了董仲舒是衡水景縣廣川鎮大董古莊人))杯全國書法大賽的作品。作品來自全國各地,展品掛滿三個大廳,可見參賽者的熱情之高,也是董子的思想影響之深。

他們著重介紹了一幅藏於他們館內的北宋名畫《夏山圖》和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夏山圖》,誰真誰偽的辨別經過。他們聘請國內國際專家學者,歷時4年,從畫家用筆的量和質等方面加以論證。我不懂書畫,但他們這種充分論證、真偽務求水落石出的精神,值得成贊。我們檢察機關辦案不也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嗎?

展廳裡,劉梽的《萬水千山只等閒》,看了讓人精神振奮。尹瘦石的《佇馬太行》,朱德總司令的光輝形象,栩栩如生。

他們還介紹了我國文字印刷的發展史。介紹端方雅正的宋體,便於刻板,是16世紀以來漢字的主要印刷體。我想,恐怕還因為它橫平豎直,更能體現文人的品格吧。

採風最後一站,衡水內畫博物館。藝人身居鬧市、潛心創作的工匠精神,值得學習。

晚飯時,看看幾天來才熟悉了的面孔,一下少了多半。餐廳裡一下就冷清下來,他們已離會了。心裡立生一種涼意。是呀,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相聚時間雖短,可我們收穫多多。讓我們留下美文、佳句,帶走收穫和友誼。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寫出更多的檢察好故事。有緣明年再相會。

// 6月23日 星期六 晴

07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上午9點多,酒店大廳,原來到會接待處的長桌前,又有了冀州區院的幾名幹警。他們是要把到會的“老師們”逐一送到車站,盡到他們最後的地主之意。接我的孫楊、丁燁將我送到衡水北站,我們揮手道別。我發自內心,再次表示“感謝”。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 6月24日 星期日 晴

圖文:李硯明

「笔会随感」收获满满冀州行—参加第19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