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训”开启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智慧之门”

要想展翅高飞,必须有一双坚强的翅膀。而对于非公和社会组织来说,党建工作就是这双翅膀。

由于延安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起步迟、底子薄、基础差,基层党务干部和非公企业出资人、社会组织负责人及党员职工中存在不愿干、不会干、干不好等问题,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困难重重。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坚持把加强党组织教育培训作为打开“两新”党建困境的钥匙,启动实施了非公企业出资人和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切实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实效,探索出了请进来训、走出去训、全方位训“三训”教育培训模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培训新路子,为打造延安非公党建“升级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训”开启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智慧之门”

“走出去”——开阔视野拓思路

组织企业出资人和党务干部到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去开阔眼界,学习最前沿、最高端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培养经济社会各领域最紧缺的人才,这是我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教育培训工作的一大亮点。

为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拓宽眼界,启迪思维,市、县(区)非公党组织先后组织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务干部、出资人(负责人)等,赴浙江、江苏、福建、西安、成都等地考察学习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大家的思想认识有了新提升,业务能力有了新提高,工作思路有了新拓展。特别是一些党建工作的新思维、新理念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提高了大家谋划工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了开阔眼界、更新理念、找差补短的目的。 今年4月份在成都举办的全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务干部、党组织书记、出资人(负责人)专题培训班,收获颇丰,成效显著。

“三训”开启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智慧之门”

“请进来”——传经送宝鼓干劲

为进一步加强对非公和社会组织出资人(负责人)的教育引导,推动全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现追赶超越,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坚持每年办实、办好全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培训示范班,邀请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西北大学、陕西省委党校等高校和浙江、重庆以及市内专家、领导进行授课。同时,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红色资源,将专题讲授与参观革命旧址等结合起来,开展红色教育,并灵活穿插安排视频教学、实地观摩、交流研讨、专题汇报、意见征询等环节,切实增强了非公领域党建培训工作的实效,培训质量大为提升,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6月初在延川县梁家河村举办的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出资人(负责人)培训示范班,就邀请了党的十九大代表、河南省郑州圆方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圆方非公企业党建学院院长薛荣、省委党校陕西经济研究所所长康喜平、和君集团合伙人雷峥嵘等省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为学员授课,反响强烈。

“三训”开启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智慧之门”

全方位——多面开花结硕果

延安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始终坚持:市上抓示范培训,县区抓全员轮训,集中起来全方位培训,着力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支知大局、懂本行、业务精的非公党务干部队伍。

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在抓好市上示范培训的同时,指导县(区)、街道(乡镇)分层分类开展培训,督促各县(区)对辖区内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企业出资人进行轮训,街道(乡镇、园区)党(工)委对辖区内非公企业普通党务干部进行全员培训。同时,组织开展“县(区)非公党工委书记讲党课”优秀讲稿评选活动,倒逼基层党组织书记亲自备课、授课;落实市工商联、工商局、中小企业局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培训职责,确保各成员单位每年至少举办一期非公企业出资人示范培训班。通过上述措施,实现培训工作全覆盖,从而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培训效果。

为进一步拓宽培训教育渠道,市委组织部、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研部、宝塔区委联合创办了全省首家非公党建讲堂——“延安非公党建讲堂”,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还支持延安励博教育集团创建了全省首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为非公企业出资人和党务干部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据了解,2014年以来,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共举办各类培训示范班6期,邀请了2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领导进行授课,培训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建指导员近700人次;共选送近百人参加省上培训;指导县(区)开展分类培训,实现基层党务工作者每年至少全员轮训一次。

“三训”开启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智慧之门”

“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通过多角度、全覆盖式的培训,我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务干部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出资人的思想得到了极大转变,‘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已经成为广大非公企业管理者的共识,有力地助推了非公和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工委书记杨建民告诉记者。

如今,我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已稳居全省前列,在健全工作机构、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两个覆盖”、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6月5日,省委组织部(省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命名表彰了一批五星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我市11家党组织榜上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