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德辉映铁炉庄-作者:高玉柱

舜德辉映铁炉庄

麦子熟了,一望无际的麦浪,一浪高过一浪,是人们对于尧王、帝舜、娥皇、女英(尧王女儿、舜帝夫人)无尽的思念;收获的季节,人们收割沉甸甸的麦子,收获的是对于尧王、帝舜、娥皇、女英感恩的承传记忆…… 时空,穿越到四千多年前,陶寺(襄汾县)陶唐氏是万国部落的中心,首领尧王。


舜德辉映铁炉庄-作者:高玉柱

尧王后迁居洪洞羊獬居住,他访贤到历山见虞舜善良孝道,并将女儿娥皇、女英许配舜为妻。娥皇、女英恭敬虞舜,孝敬公婆;与历山的黎民百姓相濡以沫,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授受黎民百姓使用火种,掌握历法的应用和种植技术。她们的美德、恩德,功德承传再现在久远伊始的“‘三月三’‘四月二十八’”接姑姑、接娘娘(nionio)两个重大节日活动之中。如今,这两个重大节日活动已形成中国民俗传统文化,声播名远。 “三月三羊獬接姑姑”“四月二十八日”尧王诞辰日这天,历山、西乔庄、万安、杨家庄共同到羊獬为尧王贺寿,完毕。接上娥皇、女英二位娘娘(nionio)回宫、回家,准备夏收。他们沿途所经过的村庄,摆放香案祭祀娘娘(nionio)(瓷像),村民们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迎送接娘娘队伍进出村庄。

途中,接娘娘队伍经过铁炉庄古村落,在这里祭祀,憩息、方可起身回历山。相传,唐宋时有两个重要历史人物在村庄里兴建牌坊、修建阁楼,恭祭帝舜、和他的夫人娥皇、女英。

村庄位于汾河西岸,历山脚下。唐代称汾州里,明朝汾州里铁炉庄,清时定名铁炉庄(现隶属洪洞县万安镇)至今;民国时期,隶属洪洞县五口乡管辖。 相传,尧王访贤,历山得舜。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舜为妻。尧王考验虞舜,请舜终止耕作,离开历山。

尧把舜安排到离历山十里以外的妫汭学习管理,锻炼考察。舜,治理有方,不负尧望,创建了有虞国,建都国家堡(今万安)。

铁炉庄、历山、万安呈三角地带。娥皇、女英回娘家羊獬,途中总要到铁炉庄坐坐,歇息;帮助村民发展种植;虞舜也常常到村庄指导耕作技术。村民也时常到历山、国家堡、妫汭敬拜舜帝、敬拜娥皇、女英二位娘娘。如今:舜帝、娥皇、女英无可寻,但,铁炉庄、历山,万安人千百年来,遵循舜帝孝德、娥皇、女英美德遗风。

他们相处的亲密无间,胜似一家人。 隋末唐初,李渊起兵太原与隋军大战,驻守在霍邑(州)的隋军将领尉迟恭,急忙招兵买马,扩充队伍,打造兵器。但是,霍州地处东西两山相夹之中,交通不畅,不利于建造兵器厂。尉迟恭率队南下,来到汾州里,见这一马平川,东临汾河,西倚历山,南通秦蜀,北临霍邑(州),交通便利,矿产丰富,水源充足。

尉迟恭大喜,真是一处打造兵器最佳理想场地。 据传,尉迟恭在汾州里建的兵器厂,规模宏大,生产热火朝天,打造的兵器无数,为大唐帝国,立下汗马功劳。

尉迟恭、秦琼二位大将军的单鞭、丈八长矛,虎头錾金枪、虎头金装锏兵器,是,尉迟恭在铁炉庄兵器厂研制打造的精品武器。尉迟恭使用单鞭、丈八长矛得心应手,杀敌无数,屡建奇功。

尉迟恭(585——658年唐朝大将军)得知汾州里,曾是舜 帝活动之地,敬畏有加。下令,在村中修建一座舜德牌坊,并敬书“德配尼山”四个大字。率领全体将士在牌坊下举行祭舜仪式,面向历山敬拜虞舜,耕作历山,颂扬孝德、仁德之遗风;面向国家堡(今万安)敬拜舜帝大恩大德、大仁大义、大忠大孝的崇高德范...... 据村里八旬老人,张长顺先生回忆,记得很清楚牌坊建在村西,牌坊气势恢宏,面向历山。匾额上“德配尼山”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款落:尉迟敬德,年号不清。

隋末,炀帝无道,天下大乱。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由太原起兵讨伐隋室,大获全胜。在长安建立大唐。这时,军阀刘武周得知山西空虚,趁机侵占了太原李渊的老巢,占领了山西。 公元619年李世民奉父之命,率军从长安出发夺回山西,活捉刘武周。李世民兵强马壮,横扫千里,一举收复了河东,平阳之后;兵至霍邑遭到了隋军尉迟恭将士的顽强抵抗,大战月余,难于取胜。李世民手下大将秦琼与尉迟恭多次交战,仍难分胜负。李世民见尉迟恭是个难得将才,便起爱才之心,不想,杀死尉迟恭,想招安于麾下。尉迟恭称,只要刘武周不死,他不会招安。

李世民想出一个绝招,杀了一个长相酷似刘武周的人,并将首级送到尉迟恭处,尉迟恭误以为真,放弃霍邑,归顺李世民。秦琼与他结为兄弟,尉迟恭相赠秦琼一对瓦面金装锏礼物,以此为念。 尉迟恭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世民称帝后封尉迟恭为唐代大将军,中国守门神。 村里张姓、贺姓老人讲了岳飞北上抗金,两次与铁炉庄结缘鲜为人知的故事。

公元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东路军围困京师,西路军由副统帅粘罕率领进攻太原。岳飞(1103——1142年,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以一名下级军官偏校的身份北上投入参加太原保卫战。

这是岳飞第一次途经铁炉庄,得知该庄是唐代大将军尉迟恭造兵器之地。 岳飞第二次到铁炉庄是以元帅身份。那是,靖康年间,金人在河北、河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百姓生灵涂炭。岳飞元帅率军从潼关北上抗金,再次来到铁炉庄,扩充兵力,打造兵器。

在唐代兵器厂的基础上,扩建规模,提高冶炼技术,大炼钢铁,锻造,制造兵器,储备器械。 当时,岳飞已把铁炉庄发展成为南宋最大的兵器厂、器械库,宋军兵械供应的坚强后盾。 岳飞元帅,站在铁炉庄,西观历山、北望万安、舜德辉映,思绪万千,忧国忧民,崇敬舜帝,铭记舜德。

他为纪念舜帝功德,激励将士斗志。在铁炉庄村中修建了一座“圣王阁”,为帝舜、娥皇、女英娘娘塑像立身。阁下修建了长廊,衬托的圣王阁,高大雄伟。出征前,岳飞元帅在“圣王阁”率全体士兵恭祭舜帝,鼓舞士气,不忘初心,誓死报国……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铁炉庄村民耕地,施工建设时,常有炼铁渣块、兵器出现;

山西蒲县柏山东岳庙金泰和五年(1205)建的行宫大殿前,悬挂着一口大钟,钟上铭文“铁炉庄制”四个大字,清晰醒目;足以见证铁炉庄炼铁铸造发展的历史和延伸,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元代,铁炉庄村有数亩大的一个泊池,水清如镜。

晨曦或夕阳经常出现吉祥奇景,人们总会发现历山倒映池中,人们思念舜爷爷、娥皇、女英娘娘时,在池边轻轻地叫一声,泊池里就会映现出他(她)们的音容和身影……。 明初,铁炉庄泊池干枯无水,坍塌秃废,昔日美景幻景荡然无存。人们思念帝舜、娥皇、女英娘娘贤圣深切,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春三月,在泊池遗址上始建了一座,高5米的三层阁楼。名曰:望舜楼,民众所望也。

人们拾阶而上站在这座阁楼里,心旷神怡,一览无余。东观女娲陵,西望历山舜,南眺伏羲地,北瞧国家堡(万安)。该楼为明代营造制式之十字歇山顶瓦厦,顶端藻井为呈八角形状的木梁平架,亦称八卦造顶。脊首均采用彩色琉璃构件,层角檐下,悬挂铎玲,楼顶竖一风窝铜塔刹。

其建筑远近观之,金碧辉煌,十分壮观。虽经472年,仍坚挺屹立,见证着,铁炉庄的历史变迁;讲述着虞舜、娥皇、女英,尉迟恭、岳飞的故事...... 望舜楼、圣王阁、木牌坊;

迎送娘娘的民俗活动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脉络,彰显着虞舜文化的精神灵魂。 千百年来,一到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下午,夕阳时分,接娘娘队伍来到铁炉庄,望舜楼下,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人头攅动,欢声笑语,迎送娥皇、女英二位娘娘。
舜德辉映铁炉庄-作者:高玉柱

人们在悠扬欢快的鼓乐声中敬香祭拜,寻回,失去的精神灵魂。 接娘娘队伍起身回历山,村民争先抬着鸾驾,扶着驾楼,送到村外,望着接娘娘队伍向西北行进......。 夕阳霞光,照耀历山舜王、娘娘庙,映照望舜楼,琉璃光色,五彩缤纷。 落日余晖,映红娘娘銮驾,历山人抬着娘娘銮驾,辉映闪烁在殷红的天色中;闪烁的天空星光与舜王庙,望舜楼上的琉璃金光汇成一线映照精神灵魂的践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