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写在山西洪洞古村韩家庄村志刊行前(7)-作者:张玉桐

美好发展远景

洪洞西线旅游公路正在规划中,这是洪 洞发展旅游产业的又一重大举措。韩家庄在 规划线上,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宣 传讲解开发旅游、保护复建古村落的重大意 义,统一思想与全村群众达成共识,凝聚能 量形成合力,统一规划,共同开发,共同发展, 共同致富。拟规划项目;

1、韩家庄村红色文化,文物古建,非 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党史教育基地,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省市古 村落。

2、韩家庄古村落传统农耕文化,历山 神立庙尧舜文化,乾元山道教文化等现有景 点即将串联起来。整合历山庙宇,乾元山道观, 韩家庄古村落等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开通 循环线路,形成三家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 互补的一个大景区新景区。

3、修复古堡、古楼阁、古桥渡、古庙宇、 古井亭、古祠堂,古宅院、古戏台,古照壁, 善院、教堂、道观,泊池等古建筑。

4、恢复柳编地窨、古法榨油、古法淋醋、 古法晒酱、古法制陶烧瓷、古法酿酒,传统 食品糕点制作,等老场所老作坊。

重点恢复明清时期古老传统酿酒作坊, 原地修复酿酒老糟坊(树善堂),重新设计 包装“树善堂记”老白酒,传承传统的酒文化。

5、由老艺人培训威风锣鼓、金鼓、韩 路鼓子、舞龙灯,耍狮子,高跷、跑旱船等 组建传统社火表演队伍。

6、再现历山山三月三接姑姑,乾元山

道教传说故事,洪洞通背拳演练场,金鼓五 虎爬山,韩路鼓子等实景表演。

7、修缮韩家庄村东洪三涧河上,西姚 头到温家庄,自唐朝贞观年代就有的自留灌 溉体系,或叫生态灌溉体系。再现通渡桥咫 尺之间三渠一涧,高低错落四水穿流的奇特 美景。在温家庄村北造一橡胶水坝,形成通 渡桥与新建的涧河桥,桥上水,水上桥,两 桥交相辉眏的新景观。

8、铺修起点韩家庄村经风葫芦沟,到 乾元山历山再由洪历路返回经上舍村到韩家 庄的环形自行车专用车道,成立自行车俱乐 部,开展自行车健身运动。

9、开发风葫芦沟风葫芦洞,乾元山金 光洞等溶洞。

10、打造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种养殖 成品可就地加工转化到旅游餐饮饭桌上,成 为应时绿色食品。

11、打造天然山光水色,加绿色田园风 光。整个景区成为集山,沟,坡,涧,河于一路, 自然的,生态的观光区。

12、聘请专业人员设计规划适合旅游消 费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当地土特产品,聘请 旅游景区开发专家,考察布局旅游设施建设 整体规划,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施工开建。 不难想象干好这样一件韩家庄前所未有 的大事,将面临重重艰难和考验。雄关漫道 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困难会有的,办 法也会有的。困难难不倒韩家庄人。洪洞县 是旅游开发的重点县,政府对旅游开发的大 力支持,定会助力韩家庄古村落申报与开发,

记住乡愁-写在山西洪洞古村韩家庄村志刊行前(7)-作者:张玉桐

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憧憬韩家庄古村落旅游区未来;将是一个环境优美宜居,能展现古代文明,体现现代化生活现代化设施的乡村旅游新景区。既 有乡村的田园风光,又保留农耕文明的符号, 既是明代移民先祖生产生活体验之所,又是 槐乡传统文化展示地,延伸洪洞根祖旅游下 线,源头游。融看、听、吃、住、玩、娱、 游于一体。形成各具特色铁三角循环线路, 势必为洪洞大旅游蓝图,增加浓墨重彩的一 笔。

从而带动历山、乾元山两社十三个村旅 游产业,进而带动万安周边,乃至整个河西 旅游产业发展,使广大村民奔走在旅游产业 快速致富道上来,为振兴洪洞经济做出贡献。 让到来的游客能融入那个时代,处身明 代居民实景当中,亲身体验农耕文化。使从 山南海北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的槐乡后裔 们,入乡入俗、亲力亲为,置身明代的民间 生产、生活之中,寻觅先祖耕耘山庄的踪迹,

超越时空与先祖交流对话,乐在其中,醉在 其中。漫步乡间空气清新,静坐村边祥和怡然, 触景生情,情景交触,此乃寻根之旅享受的 最高精神境界。

此情此景,仿佛我也融入到旅游人流, 跨进明代民居街巷里,走在山水田园当中, 廊下亭边闲览带墨香的韩家庄村志,山顶沟 底迎风沐雨放飞思绪,朝霞晨雾间寻觅亭阁 渡桥轮廓,落日余晖里凝耳倾听鸟鸣铃镝, 景区随风飘来阵阵歌声,深情缠绵时断时续, 一曲‘记住乡愁’慢慢流过心底;

年深外境尤吾境, 日久他乡既故乡, 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 妈妈、你可知到儿女的心肠, 一碗酒、一杯水, 一朵云、一生情 ...... 整理:韩学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