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運營、策劃中如何利用「批判性思維」做出最佳判斷和方案

如今,隨著網絡的逐步普及,我們正在經歷著信息爆炸的時代,有很多事情來不及讓我們進行思考,在我們對待這個事物的觀點還沒有產生,就被淹沒在洶湧澎湃的信息浪潮中了。

在運營、策劃中如何利用“批判性思維”做出最佳判斷和方案

追其中的原因,大概就是我們沒有接觸到事情的本源,信息時代的如何分得紅利,首當其中的是信息展示的及時性,很多時候我們知道一則新聞,往往不是來自於客觀的新聞報道,通常來自於一些微博大v,微信大號及一些意見領袖中,這些文章能在微博、朋友圈瘋轉的原因一定在於他的觀點有一定的煽動性,或感人、或懷舊、或憤怒等等。

在運營、策劃中如何利用“批判性思維”做出最佳判斷和方案

當我們面臨著那些充滿作者觀點的文章時,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呢,我們的思想時常會被作者的觀點所左右。我們應該在客觀看待作者觀點的同時也要保持自己的觀點。

這時候被受推崇的批判性思維發揮了作用。下面小編就介紹一下,針對一篇10W+的文章如何使用批判思維進行辯證看待的方法。

一、首先,分別找出文章中的論題、論點、論據。

針對這三點內容進行提問:

1、有無論據可以支持論點的產生

2、結論是否是圍繞論題層層推理而得出的

3、論據和理由是什麼

4、有無意義不明確存在歧義的語句、詞彙

5、價值觀假設、描述性假設

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潛在假設存在,比如:作者認為這種行為有悖人倫,應該受到社會道德的譴責,那作者整片文章的內容一定是有這方面色彩的,給閱讀此的讀者也會埋下潛在意識的種子。這種依據整體文章分析感知,得出的就是價值觀或描述性假設,也相當於是作者潛在想要表達的隱晦東西(有些髒話是不方便直接說的)

找到假設的方法:先檢查論據,在檢查結論,最後便可發現假設。

二、針對結論的推理過程進行提問

1、分析推理過程有沒有謬誤(看論證是否從客觀事實的論據出發,唯一服務於結論)。

2、論據是否有可信度

3、論據是否可以代替:有一些作者的論據並沒有服務於結論和論點,只不過他的行文會讓你看不出端倪,一直讀下去,如果你深入分析之後,變會發現有些提供的論據只和文章具有相關性,但是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4、過程中的數據是否真實可信。

三、總結性提問

1、是否有重要信息被遺漏,一樓的信息是否影響結論的成立

2、能得出其他的合理的結論嗎?(除了作者本身的一個結論外,還能得到什麼結論)

縱觀全文,重新審視論證的過程、結論、論題、論點的匹配程度。

學習了這些提問不僅可以在閱讀文章時不被作者的觀點所左右,保持自己的態度,還可以在大v的觀點中快速找到可突破和獨立的新觀點,從而解決選題的煩惱。

在運營、策劃中如何利用“批判性思維”做出最佳判斷和方案

批判性的思維不僅是判斷別人的觀點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學會這個思維審視自己。

在我們工作中遇到難題,大多數關於運營及策劃的問題,陷入圈子中,跳不出現有的思維模式。

在運營和策劃中,如何利用批判性思維進行自我檢測使交給領導的結果更加完美呢?

批判性思維自檢步驟:

1、問目的:本次運營和策劃的核心目的是什麼?

2、問理由:必須要做這個方案嗎?必須的理由在哪裡呢?

3、是否在方案中有歧義和模糊化:是否有轉化後對應的數據分析支持、執行的手段是否步步明確、是否能梳理出完整的運營的步驟。

4、排除漏洞:有無明顯的錯誤和漏洞

5、可信度支持:有無數據和案例的作為支持

6、方案是否具有唯一性: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可以替代

7、是否可以與其他數據進行辨別:在實現運營目的的同時,是否還影響其他數據的表現,如果進行區分。

批判性的思維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在國外的教育中是十分看中的,它不僅能幫助我們提前從方案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制定出有效的方案。同時也可以進行自省和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