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被賜死,愛妾爲其殉情,皇帝大怒:給朕查!結果殺掉3萬餘人

大臣被賜死,愛妾為其殉情,皇帝大怒:給朕查!結果殺掉3萬餘人

古時候兩個人相愛很深的話,如果一方離開人世,很多種情況下另一方也絕不願意苟活,由著造就了很多的痴男怨女,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孔雀東南飛就是這樣的典型。然而在大明王朝的時候,有一個官員因為犯了罪而被皇帝賜死,沒想到他的愛妾居然也上出了一樁殉情戲碼。明朝時候的錦衣衛組織是遍地開花,她追隨先夫而去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朱元璋的第一反應就是勃然大怒,要求對她的死進行徹查。

大臣被賜死,愛妾為其殉情,皇帝大怒:給朕查!結果殺掉3萬餘人

在朱元璋看來,這個人死有餘辜,居然還有人跟在後面為他殉情,這擺明了是要和他叫板,想以死成全自己,把髒水潑到朱元璋身上,讓世人都知道朱元璋是個殘忍暴戾的皇帝,這當然是他所不能容忍的。沒想到不查則已,一查就難以收口,這次的順藤摸瓜一查,竟然查出了藏在其中的很多彎彎道道,一宗驚天大案也隨之水落石出、呈現在世人面前。經過這一案,竟然株連相關人員達到三萬多人,而且盡數被殺,創下了明初的大案之最。

大臣被賜死,愛妾為其殉情,皇帝大怒:給朕查!結果殺掉3萬餘人

這個先被皇帝賜死、後有愛妾殉情的官員,名字叫做汪廣洋。他是元末明初之人,在元朝的時候還考中了進士,然而做官以後他卻發現官場黑暗、權鬥不休,因此他竟然棄官不做,投靠了當時勢力還很小的朱元璋。在朱元璋的麾下,他無論是行軍打仗還是處理事務,都能為朱元璋獻上良策,也備受朱元璋的重用和信任。因此他也可以說是如魚得水,一身的才學有了用武之地。當然朱元璋也沒有忘記他的好處,建立大明王朝以後,先是讓他擔任一省大員,此後又把他調回朝中,擔任左丞相,並在當時的丞相李善長因病辭官以後,讓他再進一步當上了丞相。

大臣被賜死,愛妾為其殉情,皇帝大怒:給朕查!結果殺掉3萬餘人

然而這個時候的右丞相名字叫做楊憲,他自認為朱元璋對自己十分寵信,根本不把汪廣洋放在眼裡,後來居然還把他搞下了臺。然而楊憲的所作所為,也是受到了朝中其它大臣的強烈反彈,很有野心的胡惟庸就趁此機會,找人收拾了楊憲,使得最後還被誅殺。胡惟庸上位以後,朱元璋就想起了汪廣洋的好處,又把他調回朝裡,這次讓他擔任了右丞相。然而這個時候的汪廣洋經歷了浮浮沉沉,已經看透了官場爭鬥,對於胡惟庸的獨斷專權、經黨營私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終日裡只是飲酒作樂,不願意牽涉其中。

大臣被賜死,愛妾為其殉情,皇帝大怒:給朕查!結果殺掉3萬餘人

胡惟庸毒殺劉伯溫的事情,最後還是被人捅到了朱元璋面前。皇帝就找來汪廣洋,問他是否知道其中的詳細內情,沒想到汪廣洋不願多事,就找言語塘塞,只說自己毫不知情。皇帝對此自然是勃然大怒,認為他坐在宰相的位置上不好好幹事,再次將他謫貶到海南。然而當汪廣洋行至太平的時候,就有人向皇帝告發,說汪廣洋對於楊憲之罪是知情不報,此前還犯有包庇朱文正(朱元璋的親侄子,後來背叛了朱元璋)的罪行。朱元璋對汪廣洋更加惱恨,當即就派人帶著毒酒,找到汪廣洋逼他自殺了。

大臣被賜死,愛妾為其殉情,皇帝大怒:給朕查!結果殺掉3萬餘人

汪廣洋生前有一個愛妾,名字叫做陳氏,念及先夫的好,也是效仿古人,上演了一出自盡殉情的戲碼。按理說她這算是為情而死,朱元璋本來還覺得這女子有情有義,於是就多了一句嘴,問這是誰家女子?有知情者就報告說,這個陳氏是罪官的女兒,因父獲罪而被罰到官家為奴。朱元璋更是生氣了,因為按照大明律法,這樣的罪官之女,只能是賞賜給有功之臣,而汪廣洋只是一介文官,明顯是不恰當的。

大臣被賜死,愛妾為其殉情,皇帝大怒:給朕查!結果殺掉3萬餘人

他認為其中疑點甚多,汪廣洋得到這個女人,一定是來自功臣之家,於是他就把這件事揪住不放,命令相關部門徹查。結果一查卻發現,下面牽涉的人實在太過廣泛,甚至包括當朝的丞相胡惟庸以及陳寧等高官。朱元璋對於高官參與此事自然是不願放過,因此就命令對他們嚴加審訊。事實上胡惟庸當時已經暗中結黨營私、牽連甚廣,很多投在他門下的官員就變得意志不堅定起來。有一個叫做塗節的官員,就跳出來揭發了胡惟庸謀反的事情。

大臣被賜死,愛妾為其殉情,皇帝大怒:給朕查!結果殺掉3萬餘人

因一個殉情女子,竟然能夠查出如此驚天大案,讓朱元璋也有點始料未及。朱元璋當然十分重視,就把案子接過來親自審問,結果樁樁件件全部屬實,胡惟庸及其餘黨共計三萬餘人都盡數被殺。至於如何處理告密者塗節,朱元璋卻有點吃不準,一方面他犯有謀逆大罪,另一方面他又檢舉有功。這時朝中大臣紛紛認為,他只能算是事情敗露後的變節反水,如果留下此人,以後定會後患無窮,於是朱元璋把他殺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