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上的什麼火?別上火,教你分清各種火,用對去火藥!

你到底上的什麼火?別上火,教你分清各種火,用對去火藥!

"上火"為民間俗語,又稱"熱氣",可以從中醫理論解釋,屬於中醫熱證範疇。

中醫認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即會上火。

從中醫的角度看,由於春季應肝,肝屬木,木生火,春季多風,風性主動,輕揚開洩,善行數變,風火相煽,形成紅、腫、熱、痛、煩為特點的各類症狀,

比如:面紅目赤、頭暈頭脹、耳鳴耳聾、口舌生瘡、皮膚癤腫、心悸不安、失眠煩躁、小便黃赤、大便秘結等,俗稱"上火"。

一般認為"火"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兩大類。

一、實火

原因:多由於火熱之邪內侵或嗜食辛辣所致。此外,精神過度刺激、臟腑功能活動失調亦可引起。

表現:面紅目赤、口唇乾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牙齦出血、鼻衄出血、耳鳴耳聾、癤瘡乍起、身熱煩躁、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紅苔黃、舌見芒刺、脈實滑數。

用藥宜採用清熱瀉火、苦寒制火的方法,常用藥有三黃片、牛黃上清丸、牛黃清胃丸、清熱解毒口服液等。

二、虛火

原因:可細分為陰虛火旺和氣虛火旺,多因內傷勞損所致,如久病精氣耗損、勞神勞心過度,導致臟腑失調、體虛而生內熱,內熱進而化虛火。

表現:陰虛火旺多表現為形體消瘦、潮熱盜汗、口燥咽乾、五心煩熱、躁動不安、舌紅無苔、脈細數;氣虛火旺常見症狀有全身發熱、畏寒怕風、喜熱怕冷、身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脈大無力、舌淡苔薄。

你到底上的什麼火?別上火,教你分清各種火,用對去火藥!

用藥:陰虛火旺應以生津養血、滋陰降火為原則,常用藥有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等;氣虛火旺應以補中益氣、甘溫除熱為原則,常用中成藥主要是補中益氣丸、天王補心丹等。

臨床常見的"上火"類型有"心火""肝火""胃火""肺火"和"腎火"

一、心火

常表現為舌尖紅絳,心神不寧,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小便黃赤,尿道灼痛等。大部分皮膚病瘡瘍病疼痛瘙癢皆與心火過旺有關。

你到底上的什麼火?別上火,教你分清各種火,用對去火藥!

用藥:實火可服用牛黃清心丸以清瀉心火;虛火可服用天王補心丹滋陰降火。

二、肺火

常表現為咳嗽喘急,咯黃稠痰,口鼻乾燥,咽喉腫痛,易流鼻血,大便乾結等。肺火過旺多表現為呼吸系統火熱之象。

用藥:實火可服用清金止嗽化痰丸清肺化痰;虛火可服用養陰清肺丸滋陰潤燥。

三、胃火

常表現為胃脘灼痛,口臭喜冷,吞酸嘈雜,牙齦腫痛,消谷善飢,便秘尿黃等。胃火過旺多表現為消化系統火熱之象(包括口腔牙齦)。

用藥:實火可服用牛黃清胃丸清胃瀉火;虛火可服用補中益氣丸補中益氣、甘溫除熱。

四、肝火

肝火過旺多表現為情志急躁易怒,頭暈脹痛,面紅目赤,耳鳴口苦,急躁易怒,胸脅灼痛,噩夢紛紜等。

你到底上的什麼火?別上火,教你分清各種火,用對去火藥!

用藥:實火可服用龍膽瀉肝膠囊清肝膽、利溼熱;虛火可服用二至丸養肝潤燥。

五、腎火

常表現為腰膝痠軟,潮熱盜汗,五心煩熱,陽強易舉,遺精早洩,咽乾顴紅等。腎火主要指人體生殖系統相火妄動的表現。

你到底上的什麼火?別上火,教你分清各種火,用對去火藥!

用藥:一般只有虛火表現,可服用六味地黃丸滋養腎陰。

注意:孕婦或年邁體弱者夏日上火時,不可濫用瀉火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