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熱議殘缺「寨門」有何深意?爲了增添歷史滄桑感

“為何這樣設計?誰解其中意?”近日,市民張先生稱,在金南大橋西頭附近通往達城大寨子公園的環山路入口處,新近竣工的“寨門”是非對稱形的,他一直沒想明白“寨門”設計的意義。昨日,熱線記者在“寨門”設計師處尋到答案:設計融合新中式風格,不對稱設計是故意為之,以增添歷史滄桑感。

A 網民熱議 一半殘垣一半牆“殘缺理念”

8月20日,記者趕到西外大寨子公園二期現場見到,剛建成不久的景觀標誌性“寨門”,具有典型的中國風味道,青瓦飛簷,向右層層迭落的馬頭牆、傳統浮雕,“大寨子”3個字加上粉牆黛瓦,頓覺詩意盎然。然而,“寨門”的左側卻是參差不齊的殘垣,與右側規整的牆面形成強烈的反差,這也是市民張先生“看不懂”之處。

不僅張先生看不懂“寨門”設計理念,一些初見“寨門”的市民同樣也“看不懂”。有市民為找到答案上網發帖求助,引發網民紛紛跟帖熱議。網民“鳳凰友”跟帖表達個人觀點稱,“昔日老寨已殘缺,今朝公園留紀念!故設計如此”,受到眾多網民支持,表示喜歡“殘缺理念”的設計。但是,也有一些網民表示“看不懂”,甚至有網民調侃稱,"公園"兩字沒加上,是不是為了省錢?”

B 新中式風 為了增添歷史滄桑感

記者採訪達州市園林綠化管理處得知,大寨子公園二期入口景觀標誌由該部門設計師牟先生負責。

網友熱議殘缺“寨門”有何深意?為了增添歷史滄桑感

牟先生向記者介紹,“寨門”景觀標誌採用新中式風格,與大寨子公園二期的整體設計相融合。公園取名“大寨子”,是有老人曾講述從前這裡是個土匪寨,這樣的說法雖沒有依據,但“大寨子”確實讓這個地方充滿了濃厚的歷史和傳說氣息。原本完美的馬頭牆設計成一半殘缺,也是為了增添歷史的滄桑感。

據牟先生介紹,牆上的圓形浮雕是四方神靈之一——朱雀,代表著“南方”。而“蝠”與“福”同音,青瓦下的蝙蝠角花是一種民間表達對幸福追求的中國傳統建築裝飾。關於網友提出“為什麼沒加"公園"二字”的疑問,牟先生解釋稱:“加上"公園"二字,與設計意境不符,略顯俗套了。”

C 拆除重建 體現達州歷史文化底蘊

另據牟先生介紹,如今的“寨門”並非一開始就擺放在那裡的。“之前制定的設計方案有3個。”牟先生告訴記者,新建“寨門”之初,因受成本和場地的侷限,暫選了第一個方案,但建成後由於高度不夠、缺乏創意,最終被拆除重建。現在這個由牟先生設計的景觀標誌得到了廣泛認可。“之前那個設計方案,是在一塊石頭上書寫公園名字,眾人認為不夠大氣,就沒通過。”牟先生認為,景觀標誌就像是公園的臉面,設計得太矮、太普通,往往會令公園不夠大氣別緻,落入俗套,不容易讓人留下印象。

為了讓整個建築更加精緻,牟先生還邀請到達州市著名書法家潘廣體為公園題字“大寨子”。牟先生說:“中式傳統文化融合巴山書法,更能體現達州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