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颱風來襲,暴雨多發,養蝦人如何應對?

一、暴雨天氣對池塘環境的影響

1、水質水溫:

南美白對蝦在自然海域棲息的水溫為25—32攝氏度,對水溫變化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對高溫的變化能力要顯著強於低溫;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適應水溫可為15—40攝氏度,對高溫極限耐受能力可以達到43.5攝氏度(漸進式升溫);在規模化養殖中最適水溫為25—32攝氏度,水溫低於18攝氏度,停止攝食,長時間水溫處於15攝氏度蝦會出現昏迷狀態,低於9攝氏度時死亡。通常養殖的幼體在水溫30攝氏度生長速度最快,個體質量大於12—18克的蝦體在水溫27攝氏度左右生長較好;養殖水溫長時間低於18攝氏度或高於33攝氏度時,對蝦處於脅迫狀態,抗病力下降,食慾減退或停止攝食。長期暴雨之後,水位暴漲,極易發生漫塘、潰壩情況。暴雨後水溫突降,易引起魚蝦應激反應。氣壓降低,溶解氧下降,易發生泛池。

2、溶解氧:

暴雨雷陣雨天氣過後池塘易出現大面積缺氧。洪水帶來水質惡化,生物耗氧上升,致使水體溶氧量下降;排洪水溫急劇下降,在水體表面形成張力,直接阻礙了空氣中的氧氣進入水體;洪水帶來的大量泥沙經過沉澱後,在池塘底部形成沙層,使得池塘內水體不能正常交換,一旦遇到天氣突然變化,底部的有害氣體打破溫躍層和底部的沙層,就會導致蝦塘內的蝦大面積缺氧;大量的泥土顆粒及髒物附著在蝦鰓上,致使蝦類的呼吸嚴重受阻。經常開動增氧機增加溶氧打破溫躍層,泛塘出現的頻率不是很高,但一旦暴發,容易形成大批魚類死亡。

3、水的PH:

近期颱風來襲,暴雨多發,養蝦人如何應對?

南美白對蝦一般適於在弱鹼水體中生活,PH值以7.8—8.3較為適宜,當水體PH值低於7時,南美白對蝦會處於脅迫狀態,出現個體生長不齊整,活動受限制,影響正常脫殼生長;當水體PH值低於5時就不利於養殖了,當處於較高的PH水體條件下,水中氨氮的毒性將會大大增強,同樣不利於蝦的健康生長。弱酸性雨水不斷注入池塘,導致池塘水體pH值降低,極易引起池塘養殖魚蝦產生應激反應;雨水衝入鹽度急速下降,會引起滲透壓功能不能適應,產生應激反應。

那麼如何能夠便捷測量水中的ph呢?使用幫邦小黑能夠快速、準確地測量水中的溶氧、水溫、PH,讓您輕鬆掌握水體狀況!

4、浮游植物(藻類)出現死亡甚至倒藻:

近期颱風來襲,暴雨多發,養蝦人如何應對?

所謂倒藻是養殖水體中藻類大量死亡,導致水色驟然變清、變濁(有黃濁、白濁和粉綠色的混濁之分),甚至變紅的一種現象。發生“倒藻”時,首先溶解氧會下降,二氧化碳會增加,使pH值迅速下降;其次,大量的死藻分解,會加大耗氧外,還會產生氨氮和亞硝酸鹽;第三,水中的原生物會大量繁殖,反過來抑制藻類的生長。

雨天光照強度弱使藻類死亡,池塘水體變清,透明度增加,藻毒素等分解產生有害物質,蝦易引起應激;因光合作用造氧減弱而造成水中溶解氧降低,會引發池塘魚蝦缺氧。

5、氨態氮與亞硝酸鹽:

近期颱風來襲,暴雨多發,養蝦人如何應對?

由於雨後養殖水體的溶解氧含量較低,養殖水體中的有機質無法正常進行氧化分解,會產生更多的氨態氮、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且氨態氮、亞硝酸鹽的毒性較強,各種厭氧病原菌迅速滋生起來和水質的惡化,引起魚蝦攝食下降,殘餌增加,容易引發魚蝦病害。

亞硝酸鹽難處理、易反彈的問題,困擾著很多養殖戶。很多人認為水體亞硝酸鹽含量高是因為水的問題,所以只針對水採取措施。

然而當我們處理掉水裡的亞硝酸鹽時,底部還在不斷釋放亞硝酸鹽,隨著水體的對流,過幾天水體亞硝酸鹽含量又會升高。

正確的處理亞硝酸鹽方法是:當亞硝酸鹽超標時,使用“硝克”快速降低水裡的亞硝酸鹽,以緩解對養殖動物的毒害。

間隔12個小時之後,全塘潑灑“菌多多”(複合芽孢桿菌),分解、改善底質,從而減少亞硝酸鹽的產生,並且芽孢桿菌可以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

大量案例驗證,用這兩個產品結合起來使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亞硝酸鹽超標、反彈的問題。

現在下單更有活動能夠滿1000送700!

二、為較好地控制雨後蝦病的發生,建議採取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1、避免池外的雨水入池:要及時疏通排洪溝,保證不讓溝水入池。

2、暴雨前保持一定的水位:從鹽度的整體變化來講,水位過低,池中水體就小,暴雨對池水的影響越大。

3、開增氧機:通過增氧機的攪動,打破水體的水溫與鹽度分層現象,加速雨水的混入,使池水錶層水的水溫與鹽度變化幅度降到最低。

4、排去部分上層水:在沒有增氧機的養殖池,如果沒有風力的作用,表層雨水很難融入到整個池中。這類池可以先提高水池水位到溢洪高程,使過多的雨水排出池外。

5、加強巡塘與觀察:一般雨後1天~2天內容易爆發病害,因此,在養殖管理中要加強巡塘,隨時對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分析、排查。對水質的變化,個別對蝦的死亡等都要認真觀察,尋其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出現較多不正常的死亡蝦,先要檢查水質,有無氨氮、亞硝酸鹽等偏高情況。對浮游生物大量死亡的養殖池要特別注意,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