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甘肅省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跡——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 張維林

第六屆甘肅省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

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 張維林

第六屆甘肅省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 張維林

張維林,男,漢族,1976年11月生,中共黨員,甘肅省勞動力就業促進會會長、甘谷縣騰達實業公司董事長、甘谷縣騰達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校長。

從不滿17歲外出打工,艱難謀生,到返鄉創業組織勞務輸轉,開展勞動力就業培訓,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10多年間他培訓輸轉務工人員10多萬人次,被稱為“勞務紅娘”;尤其在近幾年,他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全力投身脫貧攻堅,不斷探索創新脫貧新路子,帶領數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是名至實歸的“扶貧先鋒”。

第六屆甘肅省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 張維林

在甘谷,說起張維林,所有的人都要豎起大拇指,稱讚他創業創新的才能,稱讚他反哺鄉親的厚道,稱讚他立志扶貧的為民情懷。20多年來,他從一名貧困山村未成年的打工仔,成長為全省勞務產業的掌門人和優秀的青年農民企業家,每年向省內外大型企業輸轉農民勞務工上萬人,擁有培訓學校、服裝加工、電子裝配、出租車、駕考中心、國外勞務等多個產業,獲得國家和省市縣數十次榮譽表彰和獎勵。

年少打工心懷脫貧願回鄉創業終圓致富夢

25年前,還不滿17歲的張維林,在初中畢業後,迫於生計,走出貧窮山村,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那是張維林第一次出遠門,沒有一技之長,沒有高學歷,只能靠苦力謀生。

“當我揹著行李離開村子的時候,母親失聲痛哭。火車已經開動,父親卻在車窗口跟著火車奔跑,那時候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下來。”張維林說。這一幕,令他永記不忘。更讓他想不通的是,為什麼自己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要遠離父母外出打工?

在距離家鄉一千多公里外的蘇州,他跟著同鄉四處奔波,花費了近半個月才找到一份搬水泥的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搬水泥,一晚上搬400袋,天亮的時候手腳全部麻了,什麼時候倒在牆角睡著自己都不知道。”差不多十年的摸爬滾打,張維林幹過搬運、搞過銷售。在最困難的時候,他連續2個月都睡在蘇州火車站的候車室裡,以開水饅頭充飢。艱苦的日子讓他學會拼搏,在無數次碰壁之後變得更加堅強。

2001年,張維林通過多年的拼搏終於在蘇州一家知名企業站穩了腳跟,擔任車間主任。買了房子,把老婆孩子接到身邊,終於實現了擺脫貧困的願望。

但是,一次偶遇的老鄉被中介公司騙了的事件,讓他對自己的人生做了重新規劃,那一次,他毅然放棄了十年奮鬥換來的安逸生活,回到甘谷老家拉起了勞務輸轉這面大旗,走上了勞務輸轉之路。

第六屆甘肅省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 張維林

在所有的創業項目中,勞務輸轉是最難的,也是最簡單的。簡單之處,就是隻要把家鄉的閒散青年組織起來,介紹他們到蘇州工廠務工就行了。可難就難在“信任”二字,人心難測,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要取得父老鄉親們的信任,要取得用人單位的信任,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儘管如此,他還是每天騎著摩托車走村串戶,苦口婆心為大家講解。用自己的事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消除他們的顧慮。有一年冬天,他騎著摩托摔倒在雪地差點出了大事。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終於,張維林用實踐和真心逐漸換得了鄉親們的認可,也得到了蘇州諸多用工企業的認可。萬事開頭難,他創業的第一步,就這樣起步了。

十年後,2013年的正月十六日,當許多人還沉浸在春節的鞭炮聲中時,63輛大巴組成的龐大車隊,承載著父老的期望,從甘谷出發,通過天水、寶雞、西安、鄭州、南京,浩浩蕩蕩奔赴蘇州。

那一次,加上火車客運,張維林一次性輸轉農民勞務人員4300多人,成為甘肅勞務輸轉歷史上最亮麗的風景線。

那一年,標誌著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用十年艱辛的承載回鄉創業夢想終成現實。

致富不忘反哺情念念只為眾鄉親

老鄉被騙事件在引發他內心深處強烈共鳴的同時,也激發了他深深的社會責任感——從他自身的苦難經歷,他聯想到有多少離家奔波的人們因為找不到放心可靠的工作而苦苦掙扎、輾轉徘徊,甚至傷心流淚、絕望嘆息。為了讓貧困山村的老鄉們打工路上不再坎坷,也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實現致富的夢想,他選擇了回鄉創業做勞務。

從決定回鄉創業的那一刻起,如何讓家鄉的老百姓通過體面的勞動獲得滿意的收入,幫助他們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是張維林一直扛在肩上的重任和努力奮鬥的目標。

十多年來,勞務人員的維權和安全,是他最牽掛最操心的事。為了維護勞務人員的權益,張維林曾在大雨中站了4個小時,終於感動了欠薪老闆;務工人員生病或受傷後,他總能花最大的代價及時救治並親自第一時間趕去幫助處理;為了尋找失蹤的勞務人員,他發動了甘谷兩百多務工人員在常熟的大街小巷尋找,終於在小河邊找到了要尋短見的失蹤者,並安全送回家,像這樣的事情不下幾十件……

在勞務輸轉過程中,他總是絞盡腦汁幫助務工人員增加收入。“單純的體力勞動既苦又累,沒有一技之長,掙不了大錢。”他發現,雖然鄉親們走出了大山,也實實在在掙到了錢,但那是辛辛苦苦的血汗錢。缺乏一技之長,沒有技術的農民工只能當小工、出苦力。

第六屆甘肅省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蹟——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 張維林

他認為只有把“苦力型”轉變成“技術型”,通過創辦職業培訓學校,對鄉親們開展職業培訓,讓他們有一技之長,打造出甘谷乃至甘肅的勞務品牌,才能使勞務輸轉做大做強。

於是,經過多方的奔走籌錢,他貸款40多萬元租了500多平米的場地,創辦了甘谷騰達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從此,這個職業培訓學校就成為甘谷及周邊地區青年人,走向外面世界的助推器。

扶貧路上急先鋒脫貧創新立頭功

扛起勞務輸轉大旗的時候,張維林就意識到:“勞務輸轉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貧”。他未能從事這項事業而自豪,因此他始終自覺地將自己的工作與扶貧緊密結合,成為扶貧路上的“急先鋒”。

尤其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他更是以脫貧攻堅為己任,帶領甘谷騰達在勞務和就業領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精準扶貧新模式和新路子,為全縣脫貧攻堅戰立下了頭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傳播和推廣經驗。

2014年10月,張維林牽頭成立了天水勞務產業協會,並擔任會長。協會涉及甘肅東部3個市的12個縣區,輻射帶動人口500多萬人。成立了秦州、清水、張家川、成縣等14個縣級分會,每年輸送務工人員18000餘人。

2017年4月張維林當選甘肅省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促進會新一屆會長,至此,甘肅80多個市縣的勞務輸轉這項產業,在張維林的帶領下抱團取暖,形成緊密的“勞務同盟”,這盤棋在張維林勞務輸轉的“創新模式”下開始活了起來。

十年間,張維林累計輸轉甘谷、清水、武山、成縣等14個縣區的農民勞務人員10萬多人次,為貧困家庭掙回人民幣20多億元,直接使10萬貧困家庭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有許多貧困家庭的子女已經在東部發達地區結婚買房,成為城市居民。14個縣區直接脫貧的村達230多個,脫貧人數超過50多萬人,輻射帶動貧困群眾達200多萬人。

在不斷的思考、探索、完善過程中,張維林走出了“招工、培訓、輸轉、維權、引資”“五位一體”的全省勞務輸轉新路子和“訂單式輸轉、學徒制培訓、市場化運作、一條龍服務”的勞務輸轉新模式。被省上通過《甘肅信息·決策參考》向全省轉發推廣,

2016年以來,張維林以騰達獨特的培訓模式——“帶薪培訓”。開展電子裝配工、縫紉、種植、養殖、駕駛等多項專業技術的免費培訓6000多人次。其中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進行“帶薪培訓”3600名人次,發放培訓工資400多萬元。

用3年時間,他帶領團隊打造出全國獨一無二的“400就業雲平臺”,通過建立大型數據庫,瞄準務工人員信息精準、企業用工精準、輸轉就業精準“三個精準”,實現信息、資金、知識、技能、觀念、氣質“六個提升”,為省內數十萬務工人員和全國數千個用工企業提供了精準對接的信息平臺,也為務工者尋求維權保障提供了最大化的便利,真正用精準勞務托起了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夢。

“有了這個平臺後,學員到企業就業後,遇到任何困難和問題,都可以通過400雲平臺進行維權投訴。”張維林說,校方接到投訴後,將學員反映的情況第一時間向企業駐廠教師進行反饋,並督促儘快解決問題,讓學員可以足不出戶進行舉報、申訴、維權,實現了矛盾調解信息化、法律維權“零距離”。

2018年,他又率先在全省創辦了“扶貧車間”,在縣內外投資1000多萬元建了二十多個勞動就業密集型的服裝加工車間,把勞動力培訓和就業機會直接帶到了貧困戶家門口,為3000多名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了保障。在他的引領帶動下,“扶貧車間”在全省如雨後春筍般成長髮展,為全省的脫貧攻堅再立新功,

當然,他創建“扶貧車間”的目的不僅僅在當下的脫貧攻堅,還有更長遠的打算,那就是為甘肅提早培育儲備一批服裝等產業的藍領技工,為甘肅在今後的發展積蓄力量。

“我的夢想就是在甘肅省建立一所藍領培訓基地,為中國製造培養一批批有‘工匠精神’的高級技術型勞務人員。這樣,咱們甘肅的‘藍領’才有可能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和創新型的人才。”張維林說。

功高德厚美名揚譽滿隴原稱典範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粒”。所有的付出必有回報。

懷著感恩之心,每年春節,很多勞務人員都會帶著野菜、韭萊、雞蛋、清油來張維林家中拜年。“我看到這些真的特別激動,這就是勞務輸轉帶來的變化與對比,成就感油然而生。”張維林感慨,是父老鄉親的真誠感動了他,自己即便是付出再大的代價,也無怨無悔。

在甘谷所有的村莊,都有張維林勞務輸轉和免費培訓的脫貧致富受益者;在很多偏遠山區的學校,張維林為孩子們捐贈的新衣和文具;在敬老院、福利院,張維林經常去看望和慰問;還有許多得到張維林資助和扶持的貧困大學生……,所有這些,都體現著一名有著高尚情操和道德的優秀企業家對社會的責任與回饋,也都為張維林博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同與讚譽。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數十年來,張維林作為一名黨員紮根在家鄉,憑藉責任與擔當,為精準扶貧而謀,為精準脫貧而戰。榮譽也緊緊跟隨著他,先後獲得第十屆“全國創業之星”、第六屆“甘肅省創業帶頭人”、“江蘇省優秀務工人員”、“甘肅省金牌勞務經紀人”、“天水市勞動模範”、第六屆“奉獻天水十大人物”、“工行杯”感動甘肅

?2017十大隴人驕子等榮譽稱號。尤其是2017年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頒發的“全國脫貧攻堅獎”,是對他參與脫貧攻堅成就的最高肯定。承載榮譽,砥礪前行。在張維林看來,這既是對他辛勤汗水的肯定,也是他繼續前行的動力。

回首過去,張維林用自己的行動向人們闡述了“為什麼我的雙眼總是包含熱淚,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的深情厚誼,通過他的智慧與汗水,澆灌出一片又一片“點點滴滴都是愛,春風化雨皆是情”的希望田野。

張維林先後被評為第十屆“全國創業之星”、第六屆“甘肅省創業帶頭人”、甘肅省金牌勞務經紀人、天水市勞動模範、第六屆“奉獻天水十大人物”“工行杯”感動甘肅·2017’隴人驕子,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