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信仰

天堂有沒有信仰?如果有,有信仰的母親一定會很開心的!

母親的信仰

毛白菜

2018-04-07 16:04

母親的信仰

母親有兩大信仰,一則信仰兼乎佛家道家之間,逢年過節必擺香案,初一十五貢茶貢飯,發展到現在每日早晚都燒一炷香,大凡宗教都有對宇宙一種解釋,從而抽象出一個神靈,神靈是真、善、美、愛和智慧的化身,母親心中的這個神靈就是菩薩。另一則就是信仰毛主席。母親常言自己與領袖有些緣分,她出生在共和國成立那天丑時,她父親去世那天是毛主席的生日,她兒子週歲那天毛主席逝世。我與年輕朋友閒聊中如果有冒犯主席的詞語,一定會遭致母親狠狠的批評。若談及主席曾有的錯誤,總是長嘆一聲“那叫好心辦錯事,毛主席菩薩心腸,老人家自己不一定了解下面情況呢。”

母親出生在溈水河州上,小學三年級輟學投身農業勞動,對溈水河有一種別樣的感情。據說外公是溈水河下游五十年代最有名的小生直至老生,外公在我姐姐出生前去世了,母親經常當著我們唸叨他,聽多了分析可知外公是一個比較聰明、懶散、儒雅的人,種一園好菜。或許得益於遺傳母親有了兩大特長,一個是在農村生產她是種菜能手,還一個是休閒生活她又能歌善舞,湖南花鼓戲唱得觀眾個個叫好。母親是外公家長女,年輕時就成為家中頂樑柱,應季時擔著菜秧苗沿河叫賣,演戲的收入和賣菜的收入先得保證外公自己抽旱菸、喝谷酒、打跑胡,防洪大堤坡下外公家木房子裡經常高朋滿座。過去溈水河有洪水氾濫的歷史,1931年曾有,1954年有過,1969年湘溈流域再次發生大洪水,倒圍子後母親妹妹被洪水捲走,次年外公把母親嫁給了地勢居於高處的父親。幾乎每年春夏之交是湖南的雨季,隨著湘江、洞庭湖的水位攀升 ,溈水河的水勢也看漲,沿岸就得提前做應急準備,俗稱“漲大水”。我家剛好位於地勢偏高地段,一旦雨季偏長雨量很大的年份,外婆極其害怕,母親就把外婆接過來住。有幾年“漲大水”形勢危急,鄉村廣播裡不斷髮出洪水預警,我們這代人沒見過,聽說河水能帶來上游衝下來的傢俱、牲畜等,都興高采烈以為可以撿到免費的東西,遭到母親一頓痛斥,還把外婆幾個老年朋友接來都安頓在我們家。母親的說法是“儘可能做力所能及的善事,儘自身之力減輕黨和政府的負擔,”

母親一介平民,非常喜歡紅色歌曲,革命電影,幾乎每晚7:00收看新聞聯播。小時候農村經常輪流在各村村部放露天電影,大人、小孩、滿哥、妹子都以此為頭等娛樂,若要放電影了,村裡提前幾天就隨消息沸騰,當天傍晚電影工作人員騎著自行車馱著工具就來了,因為我 家挨著村部住,母親和父親常常幫忙把銀幕掛起來,直到工作人員把攝影機調試好才長舒一口氣。這時候,銀幕前方,長凳、矮凳、椅子,早已坐滿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那年月的電影無外乎抗日或打蔣介石反動派或援朝援越。母親卻看得津津入味,為劇中人物或悲或喜,彷彿那不是文藝而是真實生活。散場了還得評頭論足一番。事後偶爾有人說“沒什麼看頭,每次都是共產黨勝利了,結尾都一樣。”母親立馬駁斥:“毛主席不勝利能有你今天嗎?動動腦子!”

有時候難免忘記日曆,我家孩子都知道說“去問我奶奶,我奶奶每天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母親曾經把理想寄託在下一代,大孩子名是文武雙全,小孩子名是知足常樂。最近母親尤其是個新聞迷,“十八大已經開幕了。”晚餐時母親告訴我,她生怕我不關心呢。

這麼可愛的一個老人,最後還是沒能抵擋住病痛的折磨。這個清明節,讓我格外地想念她。不知道天堂有沒有信仰?如果有,我相信有信仰的母親在那裡一定會很開心的!


伍工,湖南寧鄉人,人至中年。建築學出身重心從事鄉村別墅設計工作,有心開拓鄉村民居、鄉村別墅建設事業,潛心調研、實踐後頗有心得。認同建築與文學都是講情懷的。愛好樸實鄉土文學,是一位詩詞和文學愛好者。

母親的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