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研究:年輕一代喜歡叫外賣 未來廚房或將消失

據香港“東網”7月1日報道,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近年來外賣服務手機應用程序(app)也在全球多地迅速發展。

外國有研究指,網上外賣服務尤其受到千禧世代(泛指1982至2000年間出生的人)的青睞,加上市區房價的上漲,未來的房屋設計會愈來愈傾向“犧牲”廚房的空間,到了2030年廚房甚至會消失。

西方人以往會視廚房為“家的心臟”,開放式廚房在近代逐漸成為廚房設計的主流,整個房屋的正中央有張寬長流理臺,既可讓人煮食,也可讓人直接坐在旁邊吃飯。大家回家後可能各自在房間內休息,在客廳看電視,在洗手間沐浴,但只有廚房才能把家人聚在一起。

瑞銀集團6月發表了一篇名為《廚房已死?》的調查報告,指千禧世代使用網上平臺或外賣app的下單次數比他們父母一輩多3倍,外賣app更是成為全球主要市場中最受歡迎的40個手機app之一。報告稱:“由專業人士製作菜餚,再直接送餐上門,加上時間的節省,總體而言會比自己在家做飯的成本低。”

也有分析指,家庭廚房消失後,取而代之的是“隱閉廚房”(Dark kitchen),即沒有餐廳門面、只專門製作外賣食物的工場。外賣app公司負責提供場地、器材,合作餐廳則安排員工進行大批食物的烹飪,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使用戶更願意叫外賣。

此外,另一個“殺死”廚房的“兇手”是不斷攀升的房價和大幅縮水的住房空間。

以英國為例,現在新落成房屋的客廳和廚房面積較1960年代的減少了13%。英美兩國的單人房屋比率也持續上升,佔整體住房的逾1/4,這反映出愈來愈多的人獨居,家中沒有人做飯,只能叫外賣。

雖然民眾擔心廚房消失後會影響傳統的家庭觀念,但西班牙建築師安娜•普伊加納(Anna Puigjaner)卻有另一番見解,她認為雖然摒棄廚房會對傳統家庭價值及觀念造成衝擊,但不失為一件好事,她說:“沒有廚房可促使我們把家務外包,令工作的人獲得酬勞。”

而且,這類沒有廚房的家也有助建立一個更注重協作、資源更平均分配的社會。

她還說:“當大家談及睡房或客廳消失時的反應都很一致,但當談到廚房時,眾人卻有相反表現。廚房向來都是一個具爭議的空間,它與一些意識形態如女權、政治以及理想的家庭結構等有關。”

國外新研究:年輕一代喜歡叫外賣 未來廚房或將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