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背起行囊,載著陽光,

就這樣一路行走一路玩,

一路風景一路收穫。

——致梅邊

01

世上的女人有很多種,有的漂亮,有的嫵媚,有的純真,有的優雅, 不一而足。

塵世間熙熙攘攘,漂亮的女人常見,美麗不常見;有才華的女人常見,有深度的不常見。

而所有的女人中,最令人欣賞的,是有品味的女人。

一個有品味的女人,她會精心包裝自己。

她的衣服不會五彩斑斕過份張揚,也不流行前衛譁眾取寵,只會符合自身的特徵個性。

在什麼場合穿什麼樣的衣服,感覺不張揚,不媚俗,卻端莊自然,十分得體。

古人云:聞香識女人,真情真性的女人都是有味道的。

或者,是紫丁香一樣的淡雅;

或者,是白玫瑰一樣的幽香;

或者,是紅牡丹一樣的高貴;

或者,是梅花一樣的超凡脫俗......

這個自號“梅邊”的女人,會是哪一款呢?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02

與梅邊的相識,是在一個飯局。

一直喜歡的交友方式:自然,輕鬆,不做作,不強求。

這讓我有點惶恐:那麼多無用的名字佔據朋友圈,有意義嗎?於是經常刪。

這次不同,遇見梅邊的時候,是在曉園的飯局前。

飯局安排在晚上,中午啟賢建了一個微信群,我和他把所有參與飯局的朋友悉數邀入。

這個群無一例外都是文藝界人士,不乏大咖。

梅邊也在其中。我問啟賢:梅邊是誰?

梅邊是啟賢的朋友,我卻尚未謀面。

但有一句話,是早已刻入骨子裡的《牡丹亭》裡的詩句:“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一直很喜歡這句詩。

是女主角杜麗娘題在畫像上的一首詩,是回憶和男主角柳夢梅夢中相會的情景。

這讓我有很大的好奇:梅邊?取這兩個字作為網名,或者筆名,該賦予了太多的想象空間啊!

我猜想,她一定是一位既才貌雙全、又重情重義的女子。

雖然身處鬧市,曉園的空氣還是不錯的,畢竟也有這麼大吧。

青年湖邊,綠草如茵,樹蔭如蓋,花香嫋嫋,垂柳依依。

我坐在湖邊靜靜地品茶,龍總走過來告訴我:包間已到了幾位客人了。

我趕緊進去,啟賢已到了,我跟姜主席、張院長打過招呼。

啟賢給我介紹了:兄弟,這位,就是梅邊。

我才發現,我的右首坐著一位女士。

她起身跟我握手、說“你好”的那一瞬間,三個關鍵詞一股腦地湧入我的腦海裡:美麗、端莊、有品味。

這位女士,面如凝脂,口若朱丹,笑意盈盈之下,一襲綠色長裙勾勒出了修長的身材,恰到好處,一枚玉墜靜靜地垂於胸前,無聲似有聲。

我下意識地脫口而出:“不在梅邊在柳邊?”

梅邊朗朗應道:“正是!”

有一種對上了暗號的感覺。

我突然想起《牡丹亭》裡那個如花美眷杜麗娘。

從人性的角度,敢愛也忠於愛的杜麗娘,該是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最動人的女人形象了。

互加了微信後,我笑了:“終於見到真人了!”

她抿了一下嘴,“沒讓你失望吧?”

那份自若的神情,頗讓人感到輕鬆。

說實話,見過不少天生麗質、傾國傾城的女人,但很多與其說“美麗”,毋寧說“漂亮”。

幾年前見過一位電視臺的財經主播,因長得漂亮,當時被同事當成了“花瓶”。

後來,她告訴我:即使做花瓶,我也要做一個認真的花瓶!

那一刻,我發現她很端莊。

而眼前的這位,在接下來的飯局中表現出的聰明、灑脫和自信,更令人讚歎。

因為這個飯局高朋滿座,我提議年長為尊,於是畫家慧齡大姐成了主角。慧齡大姐的優雅是那種賞心悅目的美。

當晚,梅邊發的朋友圈是這樣描述的:大家都爭著和美女姐姐合影,我也不願落後。話說,她真美。

那個夜晚,梅邊既不是主角,也不是花瓶,不爭出風頭,也不刷存在感,遊刃有餘,恰到好處,她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線。

在優秀的人群中自信地行走,也把自己活成別人的風景,這是一種品位。

後來,我也想:從美麗到端莊,很難;而從端莊到有品位,更難。也許很多女人窮其一生也難同時獲得這樣的讚譽,我卻在與梅邊初次見面的一瞬間統統給予,是不是也太“大方”了點?

我得承認,這個自號“梅邊”的女人,有點與眾不同。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03

我寫過一篇關於“斜槓”的文章,說的是現在很多人可以同時擁有不同職業和身份的情況。

我想,梅邊就是一個標準的斜槓人。比如,梅邊首先是一位攝影師。

有朋友講:拿相機的女人都是最美的女人。這話我信。

作為一名攝影師,她對光線、色彩和角度的敏感自是非同尋常。

我問梅邊:究竟是因為去的地方多了,還是本身就喜歡攝影這門藝術,才讓她成為攝影師的呢?

她笑了。發給我看一篇文章——《攝影已不是藝術,最多是個玩意兒》。

這讓我反思良久。是啊,在這個手機逐漸替代單反的年代,在Photoshop肆虐攝影的當下,似乎人人拿起手機就會攝影,那麼,中國還有攝影師嗎?

我想還是有的。因為,我從梅邊的攝影作品中,看到了藝術的魅力。

儘管她總說自己只是玩玩,但藝術的頂級境界,何嘗不就是“玩”呢?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背起行囊,載著陽光,就這樣,在光影裡,一路行走一路玩,一路風景一路收穫。

就這樣,做一個不羈的行者,做一個獨立特行的攝影人。

她說:長途跋涉,起早貪黑,日曬雨淋,三餐不定,無非是為了“咔嚓”那一瞬的幸福感。

這也許正是典型的“梅邊風格”——只要相機在手,就可忘記一切!

在一個漁港,那是一段有趣又辛苦的拍攝經歷:最難熬的是濃重的魚腥惡臭。胃裡總是一陣陣翻湧。忍一忍,衝進去;拍幾張,又撤出來。如此反覆。

在一處山崖,為拍攝幾棵紅豆樹,差點掉下崖邊。可是,她說:這太正常不過了,為了拍好一個鏡頭,上樹、爬屋頂、趴地上,室內一身汗,室外一身坨,凌晨四點起來拍日出……,如此等等,那都不是事。

在一幅“江月”的作品下,她這樣描述:江月何年初照人?原諒我相機寬容度不夠,拍不出這一江的燈火和暗夜裡拂面怡人的風。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有的女人,為愛而生;有的女人,解讀人生。

而這個叫“梅邊”的女人,似乎是為了記錄人生。

於是,腳步在時光裡,生命在鏡頭裡。

只不過,可能你看到的是美圖,看不到的是背後……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04

梅邊真正的職業是一個保險從業人員。

據說業績還不錯。

可她自己卻認為:我首先還是一個吃貨。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美食、美酒、香茶,都是珍愛。

這是她要的感覺——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這是她喜歡的狀態——

這是本地最好吃的羊肉串,沒有之一。從夕陽剛映紅屋簷,一直胡吃海喝塞到夜深深,扶牆出……

這是她最愛的節奏——

今夜無眠的身體和靈魂都在冰靈靈的美酒中得以安頓!生活不易,前路漫漫,我們且行且珍惜!

這是她最適合的氛圍——

食材地道,製作精良的老字號,三美女邂逅三位帥嗲:福祿壽三星相伴,一切都會槓槓滴。

這是她最獨到的理解——

美,從來不止“清雅”這一種表現形態。肥腸煲就是最接地氣的一番活色生香。如我們慣常見到的,描眉畫眼的女人在陽光明亮的市井街口,大聲大氣地招呼鄰里街坊,那份爽快勁頭就是提氣!

她還有更多的期待呢——

晚餐約了輝鬼子、躍哥、丹姐去觀摩朋友開的快餐店。我擦,如今的快餐店都這麼有文化啊,主打的是洞庭野菜引入快餐套餐,無汙染,有營養。自是好評無數。一邊啖美食,一邊扯閒片,感嘆如今“搵食”真難。年紀已是一把把子了,自東歐回後,對金錢的慾望又是空前高漲,可是,可是如何玩著就能把錢給賺了, 如何站著就能把事給辦了,我們決定試試。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就著她這份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豪爽,我有時候禁不住想:如此的一個梅邊,如果放到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水泊梁山,她又會是誰呢?大美的扈三娘,潑辣的孫二孃,還是重情的顧大嫂?

也許,三者兼而有之吧?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05

然後,她還擁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靈魂。

她興趣廣泛,除了攝影、旅行、美酒、美食、茶藝,

她還是一個K歌達人,也是一個才女,更是一個自黑高手。

你看,與好朋友相聚K廳,她霸氣側漏:“與高手過招,好享受”——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

六一兒童節,她的想法也別具一格——

我不要忙碌,我要像兒童一樣無憂無慮地玩到老,我只要藍天、白雲,和糖果,還有一雙牽我回家的手!

在波羅的海的岸邊,她甚至對著同行的閨蜜很認真地說了一句——

夕陽,最適合兩個人一起看!

在菲律賓馬尼拉,她的眼光更是獨到——

這個城市,有多繁華就有多荒蕪,有多摩登就有多閉塞,有多富裕就有多貧窮。

到過烏鎮的人不計其數,梅邊去了,留下了一串很美的鏡頭,還有這樣一句很文藝的話——

烏鎮,既是滿滿當當,卻又空空如也。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一幅“晚霞”拍攝之後,她說——

願你,願我,有愛如霞,漸晚漸濃……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感覺很有詩人範吧?可她說自己,又往往不惜自黑——

生性懶散,就這樣,一輩子了。愛我的人說這是慵懶、閒逸,不愛我的人說這是不思進取、不肯努力,你說呢?

她的確生性好玩,沒事竟在朋友圈“曬娘”,母親節那天,她還這麼說了——

我很少公開誇我媽,既然今天是母親節,那必須得誇誇了!

真會生,生了個這麼好的女兒!

很多人都覺得她的身材很棒,可她卻認為“自己還在微胖界”,她說——

為了不至於從微胖界直衝進肥胖團隊,好多年冇恰過冰棒、冰激凌了,今天,小口小口地韻味,讓幸福更加綿長點……

還有,她善於思考。在時裝店裡,她總是能無比堅定地自我反思——

娘滴!不怕老去,只怕胖死!添裝呢?還是減肥呢、還是減肥呢、還是減肥呢……

到了苗家山寨,她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這裡秋色依舊怡人。想起那個冷得一番寒徹骨的……啊,我到底是明天回?明天回?還是不回了?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這樣的生活態度真是讓人豔羨。

簡單,而不任性;粗暴,而不粗野。

06

我總是在揣想:這個“梅邊”,一定是極喜歡梅花了,甚至於品性本身就與梅花相當的吻合,才有這番的心思——喚作“梅邊”了。

可她卻說:我極愛花,喜歡靈魂也有香氣。但對梅花,卻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情有獨鍾。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比如,她幾乎年年都會去嶽麓書院吹香亭畔,就為看看那幾株臘梅。

她對梅花,也似乎有一種天生的嗅覺。

她家住在二樓。有一天,總覺得幽幽的有一股暗香從窗子裡飄進來。中午一下樓,驚著了:原來樓下右邊荒地裡,種著有六,七棵紅梅!從未見開過花的她們,一下子呼啦啦地開成了一片緋雲。

今年元月中旬的一天,她在窗臺觀自己養的兩棵臘梅。她說:今年越發高大了。仰面,拿起手機,踮起腳尖,也只拍到寥寥幾朵。她在樹梢之上,俯身看著我。真好,“傲骨梅無仰面花”,就連這一點也不是梅,勝似梅。四下無人,鳥鳴啾啾,坐在臺階上看著她,那麼空,那麼靜。有香直達心底,深吸一口,只覺得心裡舒坦了許多。

去年冬至那天,家裡的兩樹臘梅已是滿枝花苞。更有數朵,花開應景。她想著過些日子,定會更多驚喜,於是欣然賦詩:

曾是繁花去年枝,梅朵姍姍亦遲遲。

瀟瀟凍雨冬又至,更待春光滿樹詩。

這就是梅邊,一個無限接近梅花的女人,不卑不亢,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既堅忍獨立,又暗香浮動。

她的真名叫楊曉紅。

我想如果湯顯祖再世,面對楊曉紅,他一定會說:不在柳邊在梅邊,名至實歸。

是的,豐富、大氣、簡明!品讀這個靈魂有香氣的梅邊,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作為總結,我不得不說,女人有很多種,梅邊這一款,對大多數男人或者女人而言,都很舒服。你覺得呢?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以外,均由梅邊提供,存謝】


劉志軍,祖籍邵陽,生於益陽,定居長沙。讀了很多有用的書,寫了很多無用的字。依舊痴心不改,無藥可救。

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在柳邊在梅邊!

【本文作者與梅邊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