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不仁,吾輩奈何?

《老子》中談到著名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不仁”與“無情”

,似乎就是天道運行的冰冷卻無法動搖的法則。

剛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醫生講述了他經歷的案例:一位農民工模樣的男子,從工地急匆匆地拿著斷掉的手指,來到醫院,這位醫生檢查過後地發現,因為時間及時、保存也尚合格,斷指是可以接回去的。不過,這位農民工兄弟問的是:“接回去要多少錢?”

“3000。”

“那如果直接截掉呢?”

“300。”

“好,那我截掉。”……

這是一個平淡而悲傷的真人真事。就因為很多人看起來無關痛癢的的區區2700塊,這位農民工兄弟永遠地失去了他的手指,一生都要帶著殘疾的手過活……

世事紅塵間,類似這位斷指男子淒涼無奈的悲劇,不過是變換各種花樣、在各個層面以各種方式,無限循環上演……“人道是天道的賡續。”——造化為工,萬物為銅——天地萬物,誰不是被蒸騰錘鍊於、這被“天道”設定的熔爐世間?

天道不仁,吾輩奈何?

作為個人,生存於世間,除了你非要賦予的,本無絕對意義,悲涼從來都是底色。而面對背後操控一切的“天道”,似乎只有隨波逐流、隨遇而安,用所謂的知足與豁然,才能求得片刻的內心平靜。

可如身處漩渦之中,是否非要與天拼一把呢?馮驥才在《俗世奇人》中說:“大風可以吹起一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隻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而與天命抗爭,永遠最具有少年感。就像《大魚海棠》中的湫、《悟空傳》裡的至尊寶、《古劍奇譚》中的歐陽少恭……不惜螳臂擋車,“妄圖”逆天改命,哪怕最終只能“指雲問天道,琴鳴血斑斕”,屢敗屢戰,卻依然——無畏無懼——這也許才是現在流行的“油膩”這個詞的最佳反義詞吧。

天道不仁,吾輩奈何?

而關於天道無情的另一個維度的解讀,則是——《莊子》說的“遁天倍情,忘其所受。”——人動情哀傷的範圍,往往就是受苦的範圍。正如哲學家馮友蘭舉例所說:天下雨了不能出門,大人能理解,不會生氣,小孩卻往往生氣。因為大人理解的多,就比生氣的小孩所感到的失望、惱怒要少得多。正如斯賓諾莎所說:心靈理解萬物的範圍有多大,他就有多大的力量控制後果,而不為它們受苦。——在這個意義上,如果對天地萬物有了完全的理解,自然就會“絕對地”無情。也許,這就是天道“不仁”“無情“的根源。

而從更高的維度來看,我們所能認識的世界,不到整個世界的5%,其他的絕大多數是權且被叫做“暗物質”“暗能量”的、這些我們根本無從得知也無從理解的東東,就像千年前的人類無法想象現代意義的電磁與數字信息的存在。也許,無知是人類永恆的狀態,也許,所謂的天道,以人類的能力,永不可知。

皮囊肉身生於世間,你我皆是靈肉合一的凡人。而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願你無知無畏也好,通透天道世情也罷,心中永葆自然恬淡;

願你埋頭拼搏也好,妄圖逆天改命也罷,求仁得仁此生無憾。


以上也是小編在東嶽先生學習坊第一課的課後作業。能在一位學貫中西的哲學家活著時候,近距離聆聽思想的盛宴,幸甚至哉!

小編也正在用心整理學習坊的第一手聽課筆記,近期上線,敬請關注,獲得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