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爲什麼不是「新零售」,而是「新消費」?

為什麼不是“新零售”,而是
“新消費”?在被媒體刷屏的萬達與騰訊等投資者的340億的戰略合作中,除了被譽為實體商業和互聯網戰略投資第一大單外,媒體忽略了一個新概念,那就是王健林針對線上線下融合,提出的“新消費”這個新概念。此話雖然不是出自王健林之口,但是不用想都知道,經萬達官網發佈,那就等於是王健林喊話。

王健林:為什麼不是“新零售”,而是“新消費”?

更多股權知識請關注:商界大咖智慧庫

“新零售”大家都不陌生,2016年10月由馬雲率先喊出,現在已經形成一窩蜂。京東隨後提出“無界零售”、蘇寧提出“智慧零售”,騰訊雖然沒提出什麼新概念,但是“賦能”“去中心化”都是針對新零售採取的應對舉措。

在互聯網企業佈局新零售的過程中,基本上已經形成了所謂的騰訊系和阿里系。阿里佈局早,動作快,先後入股了蘇寧、銀泰、三江、新華都、大潤發等實體零售企業,形成一定的規模。騰訊也投資了京東、永輝超市等實體零售企業,最近也傳出參投家樂福中國,完成了新一輪佈局。不可否認,互聯網對已經疲態的零售行業線上線下融合進行深度探索。

王健林提出的“新消費”絕對不是炒作一個概念。萬達的實體商業不僅規模巨大,而且業態豐富,零售只是其業態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新零售”是無論如何也包不住萬達的。王健林的“新消費”是包含零售及以外的各種消費業態,王健林要玩的 “新消費”是一盤更大的旗。

王健林在一次內部講話中提到,需要線上線下融合的絕不僅僅是零售,還有大消費,也就是包括各種體驗業態和服務在內的消費。相比“零售”,“消費”內涵更豐富、外延更廣、機會更多。

根據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的2017年中國經濟數據,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萬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48萬億,增長28.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5.0%;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69萬億,增長48.1%。非實物商品增長遠超實物商品,說明“新消費”時代已然來臨,線上線下融合新消費也是大勢所趨。

相比其它線上線下企業,最適合提出“新消費”就是萬達的王健林。萬達已在全國開業235個萬達廣場,2017年總客流達31.9億人次。萬達廣場不僅是城市中心,更是生活中心,線下消費大全。萬達廣場體驗消費佔比超過60%,餐飲、社交、娛樂都是萬達廣場的強項。

因為體驗消費佔比大,線上無法替代,儘管近幾年電商對零售衝擊很大,但萬達廣場幾乎沒受什麼影響,不僅新開業店速度越來越快,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開店都達到50家,而且老店客流、租金都在持續增長。除此之外,萬達還有文化旅遊城、影城、酒店、兒童產業,都是炙手可熱的消費場景。

王健林提出“新消費”絕不是一時興起。其實,萬達在實體商業的線下線上融合的道路上已經走了很久。

從2014年開始萬達佈局萬達電商開始,已經走過了4年,比2016年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早了2年,儘管萬達在“新消費”的道路上經過了不少曲折,但是遍及萬達廣場的免費WIFI,ibcom,智能停車、智能排隊,飛凡客戶端、打通積分的大小千帆軟件都體現出萬達向線上突圍的決心。

此次聯手騰訊,微信支付和小程序作為線下場景的賦能工具,都將使萬達的線上發展如虎添翼。騰訊強大的互聯網增值服務可以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每一種人群,這是和萬達巨大線下客流互為彌補,互為支撐,具有強大的互補性。

可以肯定的是,此次萬達騰訊合作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一定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更何況還有蘇寧和京東這兩個在新零售領域已經頗有斬獲的戰略伙伴加盟,王健林的“新消費”能否真正打造出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模式,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