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意水情,是面对山水的静观体悟

山意水情,是面对山水的静观体悟

濛濛烟雨到桐庐,遥望钓台景色殊。

久慕大痴神画笔,借来再写富春图。

雪山相望一江横,浊浪排空震耳声。

峡谷绝岩无险阻,激流何处问归程。

上面这首诗是许俊在写生中抒情偶得。许俊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尤擅诗词。他画山水,喜山水,写山水。

许俊,字畅之,号黑山扈人,中国画家。1960年生于北京。198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4年毕业创作获叶浅予奖学金。一直从事中国画及书法、篆刻的研究、教学和创作。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许俊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多次获奖。作品更是被中国美术馆、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北京画院、国务院办公厅中南海紫光阁、中南海勤政殿、北京京西宾馆中央会堂、台湾山艺术美术馆等多家美术机构收藏。出版了几十种个人作品专集。

许俊人品、画品都口碑极佳。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贾又福评价许俊:“许俊外朴内秀,性情温和,习惯于埋头学问。虔诚虚心。他的绘画作品画面的清纯和宁静更多的来源其平和的性情。富有‘古气’而平易近人。他的画绮丽而宁静,典雅而清馨,但总归乎朴厚清新,画如其人格,笃实而秀。”

许俊爱读《老子》,从中多有顿悟。艺术创造未来,亦是通向远古。瞬间即为永恒,偶然亦是定数。许俊的作品形拙色浓图式简,贵在归真返朴。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艺术不自命故能长命。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评价许俊:“他创造了青绿山水的新程式,笔墨获得了鲜活的时代感,形成独特的许氏青绿风格。”

许俊对传统的深谙使他的作品散发着书卷气,他不愿在古人的牢笼里求得自在而囿于传统,也不愿在自然中一任逍遥而落入俗流。

许俊的作品,有生活情趣浓郁的山村景色,也有野桥扁舟,轩亭高士的传统题材。画面色彩强烈,意境幽深。

用笔、用墨、用色及构图等手法,无不在着力营造一个扬溢着“诗情画意”的境界,寄托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独特领悟与向往。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评价许俊:“在他的作品中,山川丘壑,形象多变,可见他常年坚持写生,融化自然的深厚积累。他的青绿山水,有着来自自然山水写生的原型,充满”应物‘的实感,更有感受和体现山水情境的创造,充满理想主义的憧憬。”

他注重画面大的色彩结构,不追求局部小的变化。他表现的是中国文人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其作品带给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一种从视觉到心灵的一处精神栖息。画面宁静梦幻。

周思聪评价许俊的用笔是“大刀阔斧”。

许俊的用笔,于方拙之中,多见灵动,于一幅画中,方圆互用,变化有趣。这与他的书法篆刻修养密不可分。

许俊的绘画作品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似一股清流,让人清净向往。

他写生足迹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庞贝古城、阿尔卑斯山等山川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用画笔为那些景色做了永恒的记载。

许俊说:“中国的山水画强调的是心灵之寄,它是作者悟性的载体和情感的符号,是作者个性、气质、修养的综合体现。山水画所特有的独立性、纯粹性使其本身自然或不自然地带有了宗教感——让人向往,让人崇敬。这就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情怀,中国山水画所体现的山水精神。”

许俊最喜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在许俊的精神世界里,应该早已经达到了“我即是山水,山水即是我”的境地。

—End—

作者简介:生凌君,一枚喜欢自由生长的中年女青年。喜欢写作/画画。做过公司,当过全职妈妈。每天陪你看文字,读生活。

范迪安《俊秀山川入画图——许俊山水画赏析》

周志龙《化古而出新—谈许俊山水画》

翟墨《中国山水精神·当代中国山水画家(学术点评)》

吴杨《入古者深 出古者远》

徐庆平《新编青绿山水画·序》

王文娟《格清·气高·韵美》

崔晓东《丹青无限——谈许俊的青绿山水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