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貓與桃花源》的暗淡票房,看王微與追光動畫的尷尬

從《貓與桃花源》的暗淡票房,看王微與追光動畫的尷尬

清明假期第一天,王微的第三部電影《貓與桃花源》上映了,這並沒有給他和追光動畫帶來更多的欣喜與榮光。如同前兩部動畫電影一樣,這看起來又像是一場孤注一擲的冒險。

《貓與桃花源》首日排片佔比4.7%。這部主打“成長”的閤家歡動畫電影,以1708萬的票房,結束了這個清明節假期的征程。

2016年元旦《小門神》上映,在被各大電影公司看好的情況下,僅取得7800萬的票房成績,而這部電影投資近億元。

第二部動畫電影《阿唐奇遇》在2017年暑期檔上映。7 月 21 日首映當日,最高排片只有不到 8%,製作成本 8500 萬元,最終票房停留在了 3039萬元。

前兩部對追光動畫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第三部覺得自己的手藝活終於還可以了,不僅技術過硬了,在情感上也比以前更細膩飽滿了。” 3月31日在《貓與桃花運》的首映禮現場,王微在接受採訪時,對已經發行的三部電影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從《小門神》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到《阿唐奇遇》的悄無聲息,再到《貓與桃花源》的暗淡前景,成立6年,3部動畫,但是追光動畫在票房上一次又一次失落。

其實三部動畫的口碑並不差,《小門神》豆瓣評分6.8,《阿唐奇遇》7.2,上映不久的《貓與桃花源》也有6.4的成績,這樣的評分不論怎麼看都不算低。但市場表現卻略顯低迷,這樣的低迷其實從未離開過整個國產動畫行業。

光榮與失落都從那一刻開始

2015年《大聖歸來》的9.57億成為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唯一一次口碑與票房並行的高潮,不僅讓市場看到了這一類型片所蘊藏的巨大票房潛力,也給市場提供了創造更大奇蹟的可能性。

資本入局,國產動畫向大聖看齊,進口片也被大規模引進,動畫電影市場意外被點燃,但爆火的動畫市場更多都是被進口片侵佔,國產片數量多,但市場收益慘淡。

2016年國產動畫與進口動畫的票房差距近44億,2017年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47.17億元,其中,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13.29億元,僅佔總體票房的28%,而進口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33.88億元,佔比72%。

票房低迷的同時,粗製濫造的片子更是不斷湧入院線,5000萬以上的精品動畫市場萎縮,票房在1000萬以下的電影比重卻逐年增多,其豆瓣評分大多在4分以下,這些片子不斷透支觀眾的觀影熱情。

太多的低質量國產動畫加深了觀眾對國產動畫的負面印象,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從2012年起一路上揚的票房總量,2016年達到巔峰後,在2017年首次出現了下滑。整個動畫市場都陷入低迷。

大聖那一次的炫目好像成為了一個分界點,光榮與失落也從那一刻開始。

“外來者”入局

在《大聖歸來》容光煥發的2015年,動畫電影《小門神》的一支預告片也引發熱議,人物生動活潑,畫面精細考究,輿論一片讚美聲,動畫電影好像終於開始有了春天,《小門神》亦被眾人期待。這是王微第二次創業後的第一部動畫。

2012 年,“厭倦了視頻行業版權價格戰的”王微將自己創辦了 7 年的土豆網賣給了優酷,一年之後正式宣佈與合夥人於洲、袁野創辦追光動畫。

在土豆與優酷合併後,王微的身家超過一億美元。之後,追光動畫也接受了 IDG、紀源資本的風險投資,兩輪加起來共獲得 2500 萬美元,王微攜巨資進入到了動畫行業。

有業內人士表示“動畫圈本來就是很封閉的,大家不是很喜歡外人。”所以從視頻網站跨界到動畫製作的“外來者”王微,其實並沒有真正進入國內的動畫圈。

王微開始到好萊塢去挖人,第一次到加州以後,就招募了三位美國電影業內人士,兩位是華裔動畫師,一位是曾經就職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美國人。團隊從最初的十幾個人發展到了190多人。追光動畫終於要交出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然而,那簡短的預告片卻成為追光動畫最耀眼的成績。2016年新年第一天,《小門神》上映了。

阿里影業作為《小門神》的主要聯合出品和發行方,投入了上百萬美元,承接了路演、宣傳、衍生品推廣等等。聯合出品公司還包括:騰訊、百度網訊、格瓦拉,聯合發行、中影。然而這部電影最終只收獲了7800萬的票房,觀眾的評價也並不高。

故事和敘事令眾多影評人和觀眾失望,劇情的散與錯亂成為最大的遺憾,密集的笑點並沒有掩蓋劇本的粗糙,想要用1/10的成本做出具有好萊塢品質的動畫電影的願望並沒有實現。

失落的王微

第二部《阿唐奇遇》由大地時代、優漫卡通聯合出品,中影等聯合發行,但並沒有為追光動畫扳回一局,當時很多報道的主題都是:第二部動畫電影又失敗,王微和追光動畫出了什麼問題?

《阿唐奇遇》以後,王微開始了從未有過的擔心,“如果一直就是這樣的票房形勢,那《貓》怎麼辦?”

如王微擔憂的那樣,《貓與桃花源》並沒有為追光動畫帶來轉機,北京文化發行,上映4天,票房僅為1708萬,排片佔比3.9%,犀牛娛樂預測最終票房不足3000萬。

王微和它的追光動畫,迎來了第三次失落。王微的第二次創業,前景並不明朗。雖然他曾經志氣滿滿。

當年從土豆離開以後,王微在美國、日本、歐洲漫遊,一邊漫遊世界,一邊寫劇本。

第一個劇本是隱藏在三里屯做車伕的憤怒黑客,要毀滅世界,悲劇結尾。

第二個劇本靈感來自他養的兩隻貓,從來沒有離開過屋子,趴在窗口看世界,這讓王微感覺到悲傷。他想象貓製造火箭把自己發射出去,尋找桃花源。

第三個劇本是古代門神來到現代世界的故事,改了20遍,成為追光動畫第一部電影劇本。

寫作是王微從來沒有停止過的嘗試, 26 歲那年寫過一部自傳性質的小說《等待夏天》,後在《收穫》雜誌發表。2011 年,土豆上市前夕,王微還寫了一部話劇《大院》(“以北京舊城改造為背景,講述了大院裡和周邊人物的命運變化”)。

做動畫電影在王微看來是自然的選擇,“因為能夠有想象空間,有機會能夠造出一個世界,最好看到一些我們平常想象不到的東西,它能夠活過來。”

王微在決定創業以後去拜訪了夢工廠、皮克斯,喬布斯的皮克斯也成為他日後學習的模版。“追求極致,以及團隊協作,始終保持一致。”王微覺得這是他能帶給追光的。

在土豆,王微的角色是一名產品經理;在追光動畫,王微身兼四職:編劇、導演、製片人及CEO,沒有導演和製片經驗的王微擁有劇本的絕對權利,公司員工能夠提意見,真正有改動權的人只有他一個。

希望精準傳達電影意圖的願望三次都沒有成功,面對一次又一次不理想的結果,王微有了新的認識和妥協。

《小門神》以後,他在劇本的藝術野心上開始變小,王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劇情和主題、藝術和內涵的平衡上,《小門神》比較晦澀,那個時候對於主題我不想說得太清楚,比如那個老頭是誰,我那時候不太希望他有明確的善惡,想模稜兩可一些,但後來就發現蠻多觀眾挺困惑的。”

王微把他對傳統文化、南方人情、人工智能、平行世界的感情和思考放到了閤家歡電影《阿唐奇遇》中,然而市場並沒有買單。王微認為這些東西的參與度低可能是門檻有點高了。所以這次以後他想還是要做些社會批判性的話題,比如平等、體制、偏見,誰都可以插上話。

《貓與桃花源》至今在豆瓣上的評價人數只有854,這部講述父子之間親情故事的閤家歡電影,好像也並不如意。

經歷三次失落,曾經士氣滿滿的追光動畫與王微好像都不再那麼堅硬。市場為他們上了深刻的一課,曾經說“我對改編經典不感興趣,原創的東西比較吸引我。”的王微,正在籌備追光動畫的第四部動畫電影,這是關於白蛇的故事。

這一部的導演不再由王微擔任,也不再是完全的原創故事,而是基於已有的古代傳說進行改編,定位也從全家歡電影調整為青少年成人向。

CG技術的運用,電影的畫面與人物形象的製作,追光動畫在電影技術層面的突破,毫無爭議,但講好一個簡單的故事並不簡單,這個問題是中國電影需要共同面對的。

有人說王微之前隨著性,隨著荷爾蒙與力比多,之後隨著心,隨著夢想,學會與世界妥協,想為這世界留下點什麼。

“動畫電影是我做過最困難的一件事情,比做土豆網難十倍,真的是難十倍。”

暗淡的市場環境,不理想的票房成績,可王微沒有準備停下來,2016年3月的一條微博中,他表達了自己的決心:“這條修煉藝術和技術的道路,只能咬著牙,唱著歌,努力一步步地進步,一步步地往前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