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失信,兒子在公務員政審環節被拒了……

父母失信,儿子在公务员政审环节被拒了……

幾日前,貴定農信社巖下分社信貸部接到一個陌生電話,“你好,是巖下信用社嗎?我是沈某某,我2007年在你們信用社貸了5000塊錢,現在想還款怎麼還呢?”哇!這可是十多年前的老貸款啊!因為這筆貸款,巖下分社可沒少下功夫,但是到村裡找了多次都沒有獲得沈某某的信息,甚至同村寨的人都不知道沈某某一家這些年到底去了哪裡,信貸員按捺住激動的心情,一邊耐心解答沈某某的問題,一邊仔細詢問沈某某的情況。

原來,2007年沈某某在昌明信用社(原巖下鄉的存貸款業務由昌明信用社辦理)辦理了5000元貸款。之後,就舉家遷到關嶺縣某鎮的一個村裡居住,並用5000元貸款建了新房,後來因跟村裡斷了聯繫,沈某某便認為貸款不還也無妨,反正信用社找不到他,於是,這筆貸款一拖便是十多年。沈某某大兒子2017年大學畢業,終於在今年年初憑著自己出色的成績通過了某地法院招錄的筆試和麵試。就在最後一道程序—政審,在這個程序上一般只要考生本人、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沒有違法違紀等不良行為,就可以順利通過,沈某某一家人也沉浸在兒子即將成為公務員的喜悅中。

政審過程中,政審單位要求沈某某夫婦提供了他們的個人徵信報告,就在提供了徵信報告一個星期後,沈某某的兒子就接到了不予錄取的通知(電話)。為什麼?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得到消息的沈某某一家如墜冰窟。原來,在審核其家庭成員資料的過程中,政審單位發現其父親沈某某的徵信報告中有拖欠銀行貸款行為,並且已經形成了嚴重的不良記錄,有惡意拖欠之嫌,遂對考生家人及其本人的品德產生了懷疑。因法院工作的特殊性,經過慎重考慮,做出不予錄取的決定。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沈某某一家找到了巖下分社的電話,積極聯繫歸還貸款,可是沈某某的兒子已經因為他的不誠信行為錯過了一次成為公務員的機會了。

近年來,各級法院對失信人的懲戒力度越來越大,中央文明辦、最高人民法院等多部門共同聯手採取一系列措施懲戒失信人。中宣部、最高法、銀保監會下發了關於創建完善失信人曝光平臺的通知,通過平臺對“老賴”進行集中曝光,近日某地法院甚至還向轄內相關學校發出司法建議,對失信人子女就學進行限制,對已經錄取的,要責令退學或者轉學等等。廣大客戶朋友們,當您有資金需求的時候,是咱們農信社義無反顧的支持了您,在網絡信息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千萬不要有任何僥倖心理,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莫要因為您一時的僥倖,害了兒孫呀!

------------------END---------------

供稿:貴定聯社 舒建平

核稿:喻 媛

編審:雷志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